APP下载

简论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的重塑

2019-11-27原子茜李志诚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青少年

原子茜,李志诚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084)

1 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失落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同构成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蔡元培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提到,“体育之效乃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顾拜旦认为,“运动即生活的美,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高尚和纯洁的源泉”,他强调身体力量向精神和道德境界的转换。可见,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更能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和良好的社会性格。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体育运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转型时代背景下,从社会大环境到青少年范畴,都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失落现象。在青少年体育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受“竞技化”“锦标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忽视了对青少年“人”的塑造与培育,导致青少年体育最重要也最具生命活力的育人属性部分缺失,从而面临“人文危机”。因此,有必要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着手,分析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立足归因,寻求重塑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的有效路径。

2 体育人文精神概述

2.1 体育与人文

汉语中的“体”由“人”与“本”构成,体现了体育的人本精神。体育通过有规则的身体运动,来改造自身,追求人的价值和权力,实现人类的自我创造。通过创造物质与精神的“美”,体育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黄克剑认为,人文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祈向或价值取向的学说。龚育之认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离不开人文精神。人文表现在个体身上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态度和理性追求,其核心就是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本。我国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则主要表现在人本精神、忧患精神、和合精神。

2.2 体育人文精神内涵

马克思最早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体育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体育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体育这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在人类活动中全面展现的人类大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蒋菠认为,体育人文精神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以人的发展与和谐为终极目的。因此,体育文化的核心就是体育人文精神。

体育人文精神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能引领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环境,具有积极性;容易在人群中形成普遍认识,具有泛道德性,同时它依赖于与之共存的社会文化环境。

3 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重塑的必要性

3.1 国家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2016年,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一词出自《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即文化,是以人文活动的总结点化人的生活以及与人有关的天下外物。

因此,从国家发展的层面来看,人文精神是未来世界开拓者与建设者必须具备也是最重要的基本素养。正如顾拜旦在《致各国青少年运动员书》提到的:“当今世界,虽然充满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同时也存在着危险的道德败坏。奥林匹克精神能建立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也是锻炼身体力量和耐力的学校,但这必须在进行强化身体练习的同时,不断加强荣誉观念和运动员大公无私的条件下才能做到。”

青少年身肩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重大责任,要勇于担当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通过体育运动,培养青少年英勇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诚信超越的团队协作精神、自由民主的公平竞争精神与乐观自信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全面发展青少年“人”的优良品质,彰显“大国担当”与“天下情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和贡献力量。

3.2 个人层面

青少年正处于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形成的自我认知对其终身意识的养成具有重大影响,甚至是难以改变的。

丹纳曾说,“我们所要求的最高典型,是一种既有完善的肉体,又有高尚精神的人”。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也提到,身体与精神两种品质兼修之人,他的心灵便是既温雅又勇敢,而缺乏这种和谐的人的心灵便是既怯懦又粗暴。

可见,精神品质与身体品质同为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两大根基。而体育的人本精神能使青少年的力量、体格、尊严和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青少年成为具有健美体格、完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主体。

1994年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1999年世界科学大会提出,未来科技要“更富有人性”,由此可知,人类社会已经从过去的“物化”时代,走向“人性”,进入以人为中心的新时代。一名努力挖掘和发展自身运动能力的青少年,如果兼修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知识,将“练物”与“育人”完美融合,那么,他定能更加充分地表现自身的人文精神,更能彻底挖掘内在潜能、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超越能力,也更容易获得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4 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重塑路径

4.1 加强青少年对体育人文精神的认识

4.1.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全世界的古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历经世事动荡战乱不断,今天岿然屹立世界东方。这与华夏民族五千年从未间断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也是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重塑的关键入手点。例如,孔子的“礼让”“仁爱”;墨子建立在理性和实际、公平和平等之上的“兼相爱,交相利”;惠子的“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认为尽管有些事物表面具有相似性,其实一切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不能归入各个绝对范畴;庄子崇“道”,认为圣人拥有自发地取他人之长的大智慧;孟子认为坚持不懈做善事的人,定能善养“浩然之气”;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认为贤明者须进入一种超越语言和观念之上的维度……在全世界越来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潜入学习之际,我国青少年更应努力汲取中国本土的宝贵精神资源和财富。

每一种信仰都有其适用范围,不同的时期适用不同的理念,如“儒表内法”的思想就适用于今天。因此,青少年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包容性与辩证性地将优良文化精髓内化为自身的体育人文精神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文明。

4.1.2 学习西方文化精髓西方体育代表了西方人文体系。与中国的宽厚、礼让、和平不同,西方体育精神崇尚力量的爆发与激烈的竞争,注重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强壮矫健的体格之美。他们运用现代医学、科学实验、生理学、解剖学,极限展示生命的“物理体育”。为了达成运动目标,他们甘愿付出艰辛卓绝的努力。中西体育人文精神在这方面的差异可以从足球赛场明显看出。

我国青少年应学习西方尤其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认清我国受农耕文化影响形成的稳定、无争的思想并不适用当今残酷激烈的世界竞争,应在体育运动中勇于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弥补自身不足,挖掘自身潜力。

此外,西方体育始终贯穿“自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对象均为个人,提倡个性解放、个人独立,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出于个人目标理想或兴趣爱好,突出个人自由,以人为本,重契约精神。而中国运动参与者更多的以家庭、集体为单位,忽视了个人。因此,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的重塑离不开个人价值的实现。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应更多地注重自身感受和领悟,尊重自我,坚持个人权利,肯定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提出,“在地球村里,我们不能再固守一种狭隘或排他的视角。我们在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方面,必须学会将身处遥远国度的人们看得与我们自身同等重要。轴心时代的圣贤并非在田园牧歌式的环境中创造了其富于同情的伦理规范。每一种思想传统都是在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相类似的境遇中发展起来的,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暴力和战乱的痛苦折磨”。

青少年要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将中外古今的思想灵性发展成可信的形式,培养体育人文精神,探寻内心深处理想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4.1.3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青少年应将体育人文素养的精髓落实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要学会团结协作、携手共进,与其他成员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在个人奋斗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不服输,不放弃,顽强拼搏,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与瓶颈时,也要保持平和心态,审时度势,对变化的环境快速做出分析和调整,及时适应。

此外,青少年还应注重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实现体育人文精神蕴含的审美价值。积极发现形体美、力量美、心灵美、创造美、表现美、领悟美,发现自然的、社会的、动态的和静态的美,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品位,丰富自己的精神乐园,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生活的美好。

4.2 提升青少年体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等直接参与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是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的先行者,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提高青少年体育人文素养,提升体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首当其冲。体育工作者应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奉行“全人”教育,以实现“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终极目标,建立全新的师生理念,将青少年个体视为教育的中心,引导青少年将知识内化为文化积淀与修养,形成人文精神。

一是在青少年体育工作实践中,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应将青少年视作独立的生命个体,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个性,鼓励青少年积极大胆地展示自我个性,实现自我价值。二是青少年心智并未发展完全,但也有了适用自身的一套思维,教师或教练员不能将青少年简单看做成人的缩小版,而应与青少年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关系,全面了解青少年,尊重他们的思维,鼓励青少年独立思考和学会反省,让青少年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三是体育工作者应当构建与青少年的“感情共同体”,对青少年抱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感受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的快乐,内化为自己工作上的成就感,而青少年也能与其达成心灵与情感的共鸣。体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对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的塑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4.3 营造良好的青少年体育人文环境

4.3.1 经济与人文共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浪潮冲刷下,重“经济”轻“文化”,物质至上、功利主义占据人心。而人类是极具模仿能力的,善于迎合流行的评判标准。因此,应当慎重对待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一方面肯定其对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认清其重“物”轻“人”的影响。人类是必定存在精神需求的,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定要考虑人文精神的共同与可持续发展。

4.3.2 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校作为青少年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应加强自身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发挥在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文素养方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推动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塑造。具体来讲,学校应该加大体育建设投资力度,在硬件上予以保障;可充分利用现行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引领青少年更加健康阳光的休闲、健身、娱乐等业余生活;必要时,可制定和修改相关法规条例,从制度上保障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阵地。此外,应从学校开始,从青少年时期便植入诚信理念,加强诚信建设,人以信而立,国以信而强,这也是青少年体育人文精神重塑不可或缺的条件。

5 结 语

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让他们释放身体,获取健康的机能器官、健美的肌肉形态,展现身体的自由与自信,还要加强青少年人文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想象力、意志力等智慧力量和精神力量,提高青少年的情感品质,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获取精神上的满足、享受、启迪与升华,“诚于中而形于外”,在体育运动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实现人的价值理想。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青少年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