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班级文化创建之我见

2019-11-27刘梅娟

文学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培智班级学生

刘梅娟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具有“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积极作用,潜移默化改变着孩子的一言一行。由于培智学生与普通儿童本身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教育有着特殊的要求,培智班主任的工作也充满着挑战性,结合培智学生的智力低下,生活能力较差以及个体间差异较大的特点,笔者结合一线教育教学的感受,浅谈几点培智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创意班级物质文化形态

1.明确班级目标,引领学生攀登

特教班主任的基本职责用一句简明的话来表达,就是“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1]。2016年的那个夏天,笔者与7个小天使有幸相聚一起,接手班级后才了解到这7位不同的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以及情绪等心理特性方面各不相同,差异较大。比如我班的同学都是智力障碍和伴随多重障碍,虽然他们实际年龄10岁左右,但心理智龄都低于普通儿童。为了让这些小天使对学习生活能有美好的向往,我给班级取了一个很阳光的名字——太阳花班。虽然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残疾,但我依然希望他们能像太阳花一样,具有一颗如太阳般明朗、快乐的心。与此同时,让班级里几位绘画能力较强的同学设计画出一幅太阳花的图案,在班级微信群里推送并投票评选,得票最高的设计制版并喷绘制作成本班的班徽,让每位学生佩戴于胸前,形成本班的特色风景线。有了太阳花班这一名称,相应的我把“学会自理、享受生活、快乐学习”作为班级的奋斗目标,制作成班旗,置于教室前门外壁,将太阳花的精神衍化为体现学生申美情趣的标志,融汇到班集体活动的方方面面。我希望这些残缺的天使有坚毅的精神和普通孩子一样,共享太阳下的美好生活。

2.创设美好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太阳花班的班级环境建设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从生物角、成长记录袋、知识天地、天花板再到班级外的长廊,都让学生共同参与,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温馨独特的家(班级):

1)生物角:课余时间,建立一个绿化角让孩子们种种花、养养草。分配到个人,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一盆绿植,自己浇水、施肥,当出现学生生病请假的时候,可以请其他学生帮忙,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同时,孩子们看着自己的绿植逐渐长大心中也会有自豪感,在美化班级环境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一项生活技能。

2)成长记录袋:对于培智的班主任而言,培智学生的每天进步是很微小的,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记录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这样才会惊讶于学生突破性的进步。我为我们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制作一个成长记录袋,里面存放学生的基本资料、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家长的话、学生的作品以及老师的评价和寄语。对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要求,我为每个学生制定了每周计划并贴于桌角,将学生的一个星期的计划以及达成状况记录下来,一步一步实现成长过程中的大目标。例如:我们班一位自闭症儿童,他情绪行为比较严重,经常上课无法坐好,随意走动,我给他制定一周成长计划,根据他的爱好,先让他达到课堂能静坐5分钟,表现好给予物质奖励,然后静坐10分钟、15分钟,以此类推,最后坚持一节课能安静坐好。经过长期的训练,将孩子的进步存于成长记录袋,记录孩子的点滴。

3)知识天地:我在知识天地设置了“识字大树”,从网上购买汉字的素材,依据课本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常见汉字100个,制作成小苹果的形状,让学生动手摘苹果、贴苹果、分苹果等活动形式,让他们认识新汉字、巩固旧知识。同时争取了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在家教学生手工diy,自己动手制作汉字卡,而且汉字卡最好是图文结合,有形象的图片和具体的汉字,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4)天花板和班级长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我们的教室除了四面墙之外,天花板也会说话。天花板是悬挂的是学生在开学时父母老师以及自己写下的心愿折成的千纸鹤,学生们抬头就能看到自己的心愿和理想。此外,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他们的直观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事实证明,培智的孩子对于你滔滔不绝的大道理不是置若罔闻,就是一脸茫然,你根本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所以根据班级培智学生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笔者发现童话式的环境布置,可以于无声处润心灵。于是我在班级外的长廊上贴上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小猴下山》、《井底之蛙》、《小蝌蚪找妈妈》,通过角色扮演的管理艺术[2],一个个可爱的形象以及记在孩子们的心中,孩子们愿意接近他们,也爱上了太阳花班。

二.自我决定:丰富班级制度文化内涵

1.守班级公约,定“个人契约”,培养自我决定权

这些年,自我决定能力对残障者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发展自我决定的本质是使残障者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弱势,理解自己的能力和效率,充满信心去控制残障者自己的生活,以扮演成功的成年人角色,如能成功处理居住、理财、休闲生活、工作等。所以培智班级制度文化内涵建设需要坚持学生自主发展取向,通过班级制度创新促进培智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建立太阳花班的班级公约,内容如下: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保护环境、爱护公物、认真学习。在这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还与班级的每位学生建立“个人契约”,这里的“个人契约”引用的是企业管理中的概念,所有公司的个人契约都包括正式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维度。在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基础上,我与他们制定相应的“个人契约”,例如:班级的一位情绪行为儿童,他上课时发火闹情绪的次数特别多,经常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在以常规的课堂纪律要求他的同时,为他制定了相应的契约,也就是他上课不发脾气则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给他的东西,如果发火,则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会失去老师的喜爱、娱乐休闲的机会、参与活动的次数等。当每位学生都可以遵守班级的公约时,我通过与学生讨论、班委会修改、全班投票等方式让学生有选择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决定的权利。

2.正面教育,奖励先行

了解学生情绪特点、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3]。我觉得永远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于培智学生的教育,奖励制度的建立尤为重要。普通班级中有奖惩制度,培智的教室中也有,但笔者更多倾向于正面教育,以爱育爱,多赞扬学生。为此,我在班级建立了表扬榜。每位学生的名字书写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日常生活的表现给予小红花磁贴,对于表现不积极的也鼓励他多主动,一天下来做总结,看哪一位同学的小红花多,采用代币制的方法,五朵小红花兑换一枚胸章,五枚胸章兑换学生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一个愿望,这样一个星期下来,学生就会有收获,在孩子开心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以奖励的制度培养榜样的示范作业,到学期末会涌现出一批“遵守纪律的小鹰”、“团结互助的小蚂蚁”、“爱惜粮食的小松鼠”、“乐于动脑的小老鼠”还有“热爱大自然的小蝴蝶”……

三.“学”与“做”相结合:彰显班级精神文化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这也是他的教学论,强调“学”与“做”结合起来,要与实际生活的活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特殊教育的班主任发展并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提高培智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1.开展各类主题班会活动

跟进我校少先队工作进程安排,每周我都会利用周三给班级学生开设一节综合性的主题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主要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观看视频以及表演等方式让他们体验班队会的中心思想。例如:母亲节到的时候,为了感恩伟大的母亲,我将班级学生的母亲邀请到班级,让学生通过观察婴儿出生的过程体验母亲的辛苦,亲自活动为母亲做一张贺卡感谢母亲,最后大家一起唱生日快乐歌,给妈妈们一起过节日,加深了学生感恩母亲的认知,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感情,起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家长很少带他们出去接触社会、接触人群,这样就剥夺了孩子作为一个社会性人的发展的权利,无论是沟通交往技能,还是社会适应能力都得不到发展。所以,班级紧扣我校“平等、参与、共享”的教育理念,成立“爱心”小天使志愿者小队,笔者定期带他们到敬老院去为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事,送去温暖。还有我会定期带他们去大润发体验购物,去劳动实验基地种植蔬菜,拔草浇水。去学习乘坐公交车,体验从站台等车、上车、买票投币、下车的过程。雷锋月,带领他们去教低年级培智班的弟弟、妹妹们穿衣服、扫地、倒垃圾等。社会性的体验活动,既让他们的社会性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3.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

我们班级的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比较大,其中有一位就是中度脑瘫,独立行走起来是有困难的,运动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就组织程度较好的同学帮助他,例如带他上厕所、上下楼梯、一起活动等。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我都会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比如:六一儿童节,组织他们跳儿童舞蹈《大王叫我来巡山》;清明节组织他们去扫墓。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更注重时效性,开展“月习一礼”活动,带领学生共唱《文明礼仪歌》,歌声中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总之,智障儿童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关系学生的生活[4],为了帮助他们谋得更好的发展,需要我们班主任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创造独特的班级文化,这种无形的文化力量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们,为这些残缺的天使插上翅膀,让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培智班级学生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赶不走的学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学生写话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
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