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有效教学研究

2019-11-26黄文奎

文理导航 2019年3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研究教学

黄文奎

【摘 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让学生接触更多延伸知识,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尽量让学生对专业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吸收解读,并且能够初步构建学生的法制观念。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有效;教学;研究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要透过课本知识的有效渗透,初步建立学生的法律意识,规范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形成更好的职业素养。在具体的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和学生就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状况,设计一些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尽量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理解专业的法律知识,初步构建学生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够让这门课程的教学功效更好的体现出来,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一、做好充裕的课堂教学准备

想要让《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更好的实施,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的教学准备要从多个方面展开,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做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实施方法要具备针对性,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适宜的教学活动形式会存在差别。总体来说,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更充足的活动空间,尽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作为课堂推进的形式,加深学生就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这样才能够让大家的思维更活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让学生对涉及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掌握,这才是知识教学要起到的良好实践效果,也是高效的组织与构建课堂所发挥的作用。

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特点,目前适合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启发法、问题法、讨论法、案例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优点,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某节课可能只需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效果,而另一节课则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这些教师都要做有针对性地筛选。另外,从学生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吸收知识上的难易程度也会存在很大差别。比如,讲到《崇尚程序正义》这部分内容时,对于那些平时就对法律知识和常识非常关注的学生,不用教师多做解释就能大致明白“程序正义”。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常识和背景知识,教师如果不将这个核心概念给学生剖析清楚,学生在理解这一节内容时会有很大障碍。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做不同的教学准备。这样才能够让教学的整体效率更高。

二、让学生接触更多延伸知识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学生的法律知识和相关常识丰富起来,要建立学生基本的法制观念,并让学生懂得有效约束自身行为,且对各种事务从法律层面做有效的分析判断。总体来说,课本中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展开分析介绍,有些内容的讲解也不够深入。教师可以课本作为主体,适当进行教学延伸与拓宽,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课外知识内容,并透过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范例的分析解读,让学生就所学内容有更直观的理解与认知。这种教学延伸不仅可以弥补课本知识内容的不足,也能够让学生形成更深入的学习印象。

进行教学延伸很有必要,可以采取的辅助方法与措施也非常多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态和灵活的视频和文字方式展现相关内容,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除精心制作课件外,还要多渠道搜集资料,将一些课外延伸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做相应的学习分析。如央视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节目,内容充实,贴近实际,特别适合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辅助资料。不仅如此,这些节目中涉及的一些典型案例,还能够就课本中的法理知识做出说明,这比让学生单纯记忆课本内容的教学实施效果会理想很多,能够极大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法律背景知识。不少法律知识不仅专业,有的知识内容理解起来仍存在较大障碍。讲到这类内容时,教师要尽可能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做剖析,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掌握知识原理,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给学生逐渐传授分析解答问题的方式,可以结合一些典型范例做问题的分析解读,让学生慢慢掌握剖析问题的方法,并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这才是课程教学要起到的效果,也是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建立的有效过程。

在学习《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探究问题:怎样从法律与道德角度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这是一個开放性的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提供分析讨论的空间,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基础后,教师再来给学生做归纳总结。听到了学生的各种表述后,教师应该在总结的基础上准确进行表述:“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一个人的行为合法,但并不一定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法律与道德有重合的地方,也有矛盾的地方,一个人的行为能为社会道德接受,但不一定能被法律容纳,具体事件要具体分析……”这不仅是在给学生揭示答案,也是将一种积极正面的价值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才是这门课程的教学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也是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强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文芳.关于提高德育课实效性的做法和反思[J].好家长,2015年42期

[2]盛艳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改进与创新[J].百科知识,2019年12期

[3]房永香.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德育课学习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15期

[4]蒋漓生.浅议中职德育课的职教特色[J].广西教育,2003年27期

[5]吴红英.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1)

[6]项清.中职生德育课学习动机研究[D].苏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与法律研究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