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提升策略探讨

2019-11-26许新新

大众汽车 2019年3期
关键词:驾驶人员行车心理素质

许新新

栾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南 洛阳 471500

1 驾驶员自身素质与安全驾驶的关系

1.1 生理素质

驾驶员生理素质主要是指其体力、听力、视力等。相关疾病无疑是对驾驶员最重要的因素。驾驶员想要具备最基础的驾驶能力,基本体力是尤为关键的,若是驾驶员出现体力超负荷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会有驾驶安全隐患存在。并且,疾病作为影响驾驶的关键因素,若是驾驶员患有影响行车安全的疾病,行车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1.2 心理素质

驾驶员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情绪、注意力以及驾驶动机等,都会影响到车辆的安全驾驶。第一,思想情绪包含了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根据汽车实际运行的情况,积极的情绪可以让人振奋,保证车辆驾驶安全,而消极情绪会让驾驶员感到萎靡,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增加了车辆运行隐患。因此,驾驶员要保持心理素质的健康,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驾驶过程中,对注意力进行合理的分配,防止出现各种安全意外问题。但是由于不同驾驶人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要是重保持安全驾驶的原则。

1.3 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指的就是驾驶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各个行业对于职业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驾驶员在这当中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职业标准的遵循。若是驾驶员对于自身要求比较低,对规章制度不遵循,这样除了会对自身和乘客会带来危害,还会触犯法律,对于社会有着很大的损害。

2 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的策略

2.1 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第一,需要加强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实际交通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驾驶员综合职业道德较差,不按照交通规则行驶,从而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甚至有的驾驶人员明知犯法或者危险性,依然驾驶车辆,再加上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增加了事故发生概率。

第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驾驶人员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提升行车安全。根据相关医学证明,患有糖尿病和癫痫病的人驾驶汽车,危险系数很高。糖尿病人由于低血糖会引发炫目。癫痫病会导致病人四肢抽搐。因此,驾驶人员需要通过体育训练,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第三,提升心理素质。为了应对突发事件,驾驶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把伤害降至最低。比如在通过十字路口时,信号灯马上切换,有的驾驶员非常犹豫,不知道应该加速通过还是停车等候。犹豫是汽车驾驶的大忌,主要由于交通情况瞬息万变,稍有变化,就会可能出现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司机在提升自己心理素质的同时,熟练掌握驾车技术,保证遇事不慌,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最佳的判断和选择。

2.2 汽车驾驶员危险感知能力

汽车驾驶员在进行驾驶过程中,应该利用眼睛、耳朵等灵敏感官对驾驶过程中道路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对汽车驾驶加以控制。行车途中若是发生突发情况,驾驶员应该立刻作出相应反应,根据丰富的驾驶经验对驾驶行为进行规范。如果驾驶员受到外界因素等原因的干扰,出现信息误判的情况,就会对汽车失去控制。诚然,事故的发生有太多的不稳定性,就算驾驶员驾龄较长,具有一定驾驶经验,但还是会有悲剧发生,突发情况,飞来横祸毕竟无法避免。即使如此,驾驶员在应对较为危险的时刻时,应该充分利用熟练的驾驶技巧等使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或者是化险为夷。除开非人为因素,应该提升驾驶能力和驾龄。对于驾龄较长,驾驶经验较为丰富的驾驶员,应该注意驾驶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类危险,毕竟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加强自身驾驶安全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驾驶员的基本素质。

2.3 收集道理交通信息,及时作出行车判断

在行车过程中,汽车驾驶员通过观察道路情况,收集道路指示标记、交通信息等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道路交通标记以及交通信息的收集,可以很好的对当前汽车所处的驾驶环境进行预判,可以很好的了解当前道路交通情况,方便驾驶员作出正确的安全的行车操作意识。对于道路标记中的弯路、窄路、山坡、冰雪路面、山洞、无人看守铁道口等特殊情况,汽车驾驶员应提前做好减速慢行、进行道路线路规划的准备,使汽车可以顺利通过相关特殊路段,保证特殊路段的安全。根据道路标记进行预判,可以很好的控制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了汽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

2.4 加强汽车驾驶员安全意识、定期保养车辆

虽然,驾驶员在考取驾照时已经非常系统化地学习过相关驾驶技能,并通过了考试,但是实践经验较少,在日常出行时遇到各种状况时会无法及时做出反应,所以汽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收集多方信息,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驾驶经验与驾驶技能。另外,汽车驾驶员还应时刻掌握车辆信息,定期为车辆做保养和检查,保持车辆性能良好,为安全驾驶提供保障。

2.5 反应距离的局限

信息予以较好的判断和处理后,便是如何控制汽车以便于应对突发情况。这属于一种反馈调节,具有反复性。汽车相关信息给驾驶员大脑刺激,驾驶员会对相关信息进行一定的反馈,驾驶员通过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然后对车辆进行控制。驾驶员本能意识对于交通安全事故尤为关键。刹车反应距离因素等的影响都是需要驾驶员反应,对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预防有积极影响,节约了时间。

2.6 重视对驾驶员的培训,严格考核

通过对驾驶员实施严格的培训与考核,促使他们驾驶技术的提升,并强化安全驾驶观念。建议国家有关机关出台相关措施,狠抓驾驶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确保驾驶员能熟练掌握车辆性能与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比如,驾驶员能根据汽车性能变化去预估可能出现的事故,再配合必要的检修。此外,要重视对车辆的定期检查,这能有效杜绝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驾驶安全。通过对驾驶员的严格培训与考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对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此同时,也对国内路况的改善、交通水平的提升,交通事故的防范有着积极的影响。

3 结论

对于一名驾驶员来讲,需要加强对安全行车知识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将驾驶技能和技巧的提升,对车辆运行规律合理掌握,面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合理提升。在架设中,还需要将培养良好的驾车习惯,在远距离驾驶中,需要加强途中的检查和后期的保养,确保行车状态良好;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并且对信息处理能力和驾驶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以此来避免交通事故的产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驾驶人员行车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地铁运营非正常行车组织及要点相关阐述
浅谈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驾驶技术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汽车驾驶技能的形成与驾驶技能的培养探讨
一件难忘的事
安全驾驶 远离“路怒”情绪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