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解矛盾, 避免冲突

2019-11-25胡大妹

江西教育A 2019年9期
关键词:陈老师李老师师生

胡大妹

为了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及時有效化解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矛盾,避免冲突,我校在2018年成立了调解室,每天都安排学校心理咨询师和处理应急状况有经验的老师轮流值班,及时对接、处理一些管理矛盾和突发事件。作为业余心理咨询师的我,不仅有幸加入了这个队伍参与工作,而且积累了不少值得回味思考的案例。

还记得那天我在调解室值班,自己任教班级的玲玲同学慌张地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好啦,胡老师,刘圣与班主任在教室里闲僵了,情况很不妙。”我赶忙跑向他们的教室,只见班主任陈老师与学生刘圣对峙着,两个人声嘶力竭地叫喊,气氛显得十分紧张。我赶紧把陈老师拉到调解室,倒了杯茶让他先坐着消消气;而后又返身回到教室,见刘圣已安然坐在座位上,我也就心定了许多。尽管从刘圣的脸上还是看得到怒气,但至少此刻他还是有理性的,而且也在慢慢冷静。

我又折回调解室,让陈老师述说。他仍带着怒气,也掺杂着失望情绪,跟我说起整个事情的经过。原来,他发现刘圣在课堂上玩手机,就要他上交,遭到刘圣的拒绝,而且态度很不好。这让陈老师很不满意,双方情绪都颇为冲动,场面几近失控。我语气平缓地跟陈老师聊起我以前遇到的师生冲突,以及不断调适师生关系的体会,让年轻气盛的陈老师先冷静下来,平复一下情绪。伴随我的安抚劝说,陈老师渐渐释怀。我让他随即给刘圣的家长打了电话,希望家长能到学校了解情况,并与孩子进行沟通,在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下让孩子认识错误。之后,我给陈老师续了茶,让他静静想想等下怎么跟家长沟通,把这个事情妥善解决;想想怎么和刘圣同学圆场,师生间不存芥蒂。

刘圣的爸爸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学校。在陈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我又折回教室,看到刘圣趴在桌子上,我把他叫出教室,在走廊上和他交谈起来。从他的表情和言语,我看到了他的懊悔,尤其是在我告诉他他爸爸已经来到学校时,他双眼有些湿润,或许是因为内心有所触动吧。我把刘圣送向调解室,一路上叮嘱他主动向陈老师认错道歉,并把手机交给父亲带回家。在师生与家长走出调解室时,我感觉到,冲突顺利化解,风波归于平静。

遇到的案例多了,我常想:教师如何化解管理中的矛盾,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呢?

静观其变:首先要情绪冷静

师生顶牛的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内心其实既敏感又脆弱。所以,在事件发生后,先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是要冷静,静下心来思考。如果教师自己就已经被不当情绪所操控,那么很多失控行为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生,甚至失控到丧失主观判断;加之学生心理敏感伴发言词尖锐,导致师生严重对立。那些学生刺伤甚至杀害教师的悲惨案例,几乎都是因情绪一时冲动所致。所以,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好的情绪是恰当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在各自心态平稳之后再重新审视整个事件。

陈老师与学生发生冲突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情绪过激。血气方刚的陈老师碰上蛮横叛逆的刘圣同学,在情绪的碰撞中,自然避免不了彼此对峙的。

在与学生产生冲突的突发事件中,如何化解矛盾、避免冲突,最能体现教师的自控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素养。

寻根刨底:静下来分析原因

待情绪稳定后,教师不妨先分析一下原因。

李老师班上有一名学生,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在家吵架,孩子没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吵架有时候会拿孩子撒气,因家庭影响使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小创伤,使得孩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与同学交流极少,学习成绩也不断滑坡。

有一天上课,孩子心不在焉,李老师就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孩子站起来半天不吭声,老师再三催问,他突然大声说:“我不会!”老师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的?”他说:“不会就是不会,干吗不叫那些会的人!”当时就和老师较上了劲,老师很生气,觉得他在无理取闹。

但事后回想这孩子一连串的表现,意识到他的不敬顶撞只是表象,内心深处他并不愿意这样做。于是,课后李老师找那个孩子谈话,谈话过程中老师没有责备他的不敬,而是帮他分析内心深处的原因。而且,李老师还深入这个孩子的家庭,和家长长谈,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做法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从那以后,这各学生每天都能以积极饱满的心态对待学习和校园生活。

在稳定情绪的这个时间段,其实也给了学生缓冲时间;分析原因,不单单在于教师和学生本身,还包括学生背后的家庭生活;这种分析,需要教师对学生足够的了解和关心,才能知道真正的原因所在。

智慧化解:批评中讲究艺术

育人需要艺术,批评教育更要讲究艺术。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拿捏好分寸,过度的批评指责,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导致极端的行为;过于轻描淡写的批评又会失去效果。所以说,批评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娴熟把握批评艺术的前提下,才能智慧地化解矛盾。

对于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集中批评,使当事人深思反省,对其他同学也是警示和提醒;对于个别、少数学生的问题,宜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批评的重点在于开导,态度要和缓,必要时应避开其他同学,以保护此类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外向型学生,批评要以柔克刚,先满足学生倾诉的心理需求,在情绪得到宣泄、排解后,再晓之以理。

其实,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关爱、教育的接受和反馈,只有使这种关系融洽、和谐,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中学)

猜你喜欢

陈老师李老师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该得奖的李老师
舍不得您,李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认字”大师
麻辣师生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