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友善用脑 事半功倍

2019-11-25叶存洪

江西教育A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习材料用脑大脑

叶存洪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科学用脑、友善用脑。而野蛮用脑如同竭泽而渔,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不达。

脑需要情绪安全。人在情绪不安全时是不能产生认知的。比如参加大的考试,一走进考场很容易紧张,一紧张,脑袋突然一片空白,原来背熟的东西都记不起来。过了几分钟,稍稍平静后,原来想不起来的东西又会慢慢浮现出来。所以,教师千万不能让学生坐在课堂里浑身感到不自在,看到教師的眼神就害怕。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说:“学生只有具有安心感和稳定感,才能走向本质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处于自己原本的状态,不用紧张,无须伪装,以自己的步调自自然然地参与其中。”

脑需要充足睡眠。脑的前额叶是瞬时记忆区,所接触的信息要在晚上睡觉时传递到长时记忆区中。睡眠不足会伤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健康(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9个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小时)”。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委下发与中小学生减负相关的通知,俗称“减负三十条”,再次明确要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然而,作业多、在校时间长等导致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这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脑的压力不能太大。长时间压力过大对人体特别是大脑健康有害,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易烦躁、焦虑、紧张,影响身体和情绪健康。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时,会激活大脑中一种叫做蛋白激酶C的物质,这种酶可以破坏人的短期记忆能力,并影响额叶前部皮层(大脑的决策机构)所执行的其他功能,使人的注意力分散,产生冲动,或破坏人的正常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应合理控制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听音乐、和同伴聊天、出门散步等。

脑需要丰富的环境。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研究表明,仅通过听觉学习材料,3小时后知识保持率为60%,3天后为15%;仅通过视觉学习材料,3小时后保持率为70%,3天后为40%;视觉、听觉并用,3小时后保持率为90%,3天后为75%。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建构。

脑需要均衡的营养。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指挥人体从事各项活动,其营养需求特别旺盛。除了保证氧气供给外,大脑还需要抗氧化物、健康脂肪、高酪氨酸蛋白、水、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六大营养,多摄取能保证大脑健康高效运行。

脑需要适量的运动。运动能增加大量氧气,越运动大脑越聪明。人长时间坐着,血液循环更多地往下沉,脑部供血会有所减少,容易疲惫。所以,脑科学主张,学生学习20分钟后最好动一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既不能不动,也不宜剧烈运动;否则,既会影响下节课的正常学习,还会降低上节课的学习质量。心理学“倒摄抑制”理论表明:后面过强的记忆,会抑制前面的记忆。所以,下课疯玩、疯闹——过强的刺激会使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化为乌有。◆

猜你喜欢

学习材料用脑大脑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材料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近视
认真用脑的请举手
歪果仁脑洞大
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开发与设计研究
学习材料的选择、组织与再利用
幽默与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