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昆虫世界 感受生命颤动

2019-11-25蒋俭学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9年10期
关键词:昆虫记百灵鸟法布尔

蒋俭学

亲爱的小伙伴们,从现在开始,初初将和大家一起进入一个神奇的昆虫王国。大家要记得,进入这个王国的通行证是《昆虫记》,而导游是大名鼎鼎的法布尔哦!

艺术杰作《昆虫记》

《昆虫记》问世于1880年,共10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作者法布尔用朴实、清新的笔调,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的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法布尔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给这部经典著作注入了灵魂。《昆虫记》被称为“昆虫学界的史诗”。

跨界的昆虫学家

在18-19世纪的法国,将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著作之风盛行,昆虫学家法布尔则是写作此类著作的佼佼者。戏剧家罗斯丹评价法布尔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没有哪个人能像法布尔那样兼具如此之高的昆虫学造诣与文学修养,这位跨界的“科学诗人”为大家描绘了一个生动有趣、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法布尔的才华受到文人、学者的仰慕,法国文学界甚至多次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推荐他,说他是名副其实的“昆虫界的荷马”。

多才多艺的法布尔在很多领域都堪称大师,初初给大家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这位“跨界的昆虫学家”。

美丽的伊甸园

荒石园是一个没人看得上眼的荒地,却是法布尔心中美丽的伊甸园。在伊甸园,没有冰冷的解剖与冷酷的测试。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里,做着有趣的观察与研究。

《昆虫记》版本众多,初初推荐大家阅读花城出版社的十卷全译本。这个版本是目前唯一的中文全译本,直接译自法文原著,并且有10多位昆虫学专家对此版本进行了全面校订。

如果时间和精力有限,大家也可以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精选本。

现在,就请大家和初初一起翻开《昆虫记》,进入奇妙的昆虫世界吧!

《昆虫记》可不是一本普通的昆虫百科全书。在《昆虫记》里,我们既能看到昆虫的万千样态,也能看到一个严谨而关爱生命的科学家研究昆虫的动人场景。初初希望大家能把《昆虫记》读得有滋有味。在这里,初初分享一些阅读《昆虫记》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制作昆虫档案。制作昆虫档案,可以帮助大家梳理文章信息,概括内容,提炼观点。下面是初初结合《萤火虫》这个章节的内容,制作的昆虫档案卡。

2.做好阅读批注。初初建议大家选择感兴趣的篇目进行精读,并做好阅读批注,这能让你们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

3.进行科学观察。对于这样一部作品,初初觉得,不仅要阅读,更要实践。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述的一些观察与实验方法,为我们探索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还原自然本质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径。初初希望大家能仔细观察身边的小生物,制订一个科学观察计划,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对经典段落进行赏析,批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批注符号上期已经教给大家,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初初就节选《田野地头的蟋蟀》中的一段,给大家提供一个批注参考。

①四月过完,蟋蟀开始歌唱,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每个草窠窠里都有一只在歌唱。(旁批:蟋蟀群体歌唱,仿佛是在演奏一支和谐的乐曲。)我很喜欢把蟋蟀列为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在我家乡的灌木丛中,在百里香和薰衣草盛开之时,蟋蟀不乏应和者:百灵鸟飞向蓝天,展放歌喉,从云端把其美妙的歌声传到人间。(旁批:用百灵鸟的美妙歌声衬托蟋蟀歌声的质朴、欢快与和谐。)地上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淳朴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质朴欢快又是多么和谐呀!那是万物复苏的赞歌,是萌芽的种子和嫩绿的小草能听懂的歌。在这二重唱中,优胜奖将授予谁?我将把它授予蟋蟀。它们以歌手之多和歌声不断占了上风。当田野里青蓝色的薰衣草如同散发青烟的香炉,在迎风摇曳时,百灵鸟就不再歌唱了。人们只能听见蟋蟀仍在继续低声地唱着,仍在庄重地歌颂着。(旁批:百里香、薰衣草、云端的百灵鸟、草窠里的蟋蟀,此起彼伏的歌声,多么美好的画面!)

②现在,解剖家跑来啰唆了,粗暴地对蟋蟀说:“把你那唱歌的玩意儿让我们瞧瞧。” 它的乐器极其简单,如同真正有价值的一切东西一样。它与螽斯(旁批:螽斯读zhōnɡ sī,别称蝈蝈)的乐器原理相同:带齿条的琴弓和振动膜。

(尾批:在《昆蟲记》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法布尔对生命的敬畏与赞颂。他对待昆虫总是那么温暖——它们都是他的小伙伴。他对“解剖家”们所谓的科学研究充满了鄙夷,这意味着他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自己的研究,但他乐此不疲。)

读完此书,我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昆虫世界中,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昆虫的生活图景。它们使我懂得:生命可以渺小,也可以很伟大!

——张家港市港口学校七(1)班 黄 金

打开书本,人性化的虫子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在《昆虫记》的世界里,随着法布尔先生的描绘,我仿佛身临其境:有时猫着身子,举着相机;有时伏在地面,拿着放大镜。璀璨的星辰,潮湿的泥土,摇曳的薰衣草,虫儿的鸣叫,一切都让我着迷!

——张家港市港口学校七(2)班 陈文轩

同学们,阅读的过程是不是充满了乐趣?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和大家分享阅读的成果吧!

提示:思维导图可以是对单篇内容的分析,也可以是对多篇内容的介绍;可以是对某一类昆虫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种昆虫的描绘;还可以绘制作者的生平或成就……

请大家参照“经典赏析苑”中的批注方法,对下段文字进行批注。

朗格多克蝎(节选)

四月里,当燕子飞来,布谷鸟初鸣时,我的那些此前一直平静地生活着的蝎子掀起了一场革命。在我的花园露天安置的昆虫小镇子里,不少的蝎子跑出去做夜间朝圣了,而且一去不复返。更加严重的是,在同一块砖头下面,我多次发现两只蝎子待在里面,一只在吞吃另一只。这是不是同类间打家劫舍的案子?美好季节开始了。生性好游荡的蝎子们冒失地闯进邻居家中,因为体弱而被对方吞食,丢了性命。几乎很像是这么个原因,因为闯入者被慢慢地吃了一整天,就像是被捉住的一个猎物似的。

【仿写范本】

在黄昏那朦胧的光线下,我看见它出现在洞门口。它是从地下深处爬上来收集食物的。它没花什么工夫就找到了:洞口附近就有很多的食物,是我放的,而且我还精心地常常更换。它天生胆小,一有动静就随时准备缩回去,所以它步子很缓慢,不灵活。它用头盔划拉、翻找,用前爪拖拽,很小的一抱食物就给弄出来了,却被拖散开来,掉成碎末。蜣螂倒退着拖着食物,消失在地下。不到两分钟的工夫,它又爬到地面上来了。它仍旧小心翼翼地,用展开的触角瓣探查周围,然后才跨出门槛。

【范本分析】

范本描绘了在黄昏朦胧的光线下,蜣螂收集食物的过程。作者用散文化的笔法介绍他研究与实验的对象。蜣螂仿佛是我们的邻居,就这么自然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为自己的生活而奔忙,它“划拉”“翻找”“拖拽”……一系列准确而传神的动词,把这个画面描绘得趣味无穷!

【仿写要求】

仿照范本,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和生动贴切的动词,写一段关于动物的观察笔记。

猜你喜欢

昆虫记百灵鸟法布尔
Book Review on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
“昆虫迷”法布尔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法布尔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百灵鸟多虑了
蝉壳
清晨的百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