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篮球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对策研究

2019-11-25朱鹏健吉林体育学院

灌篮 2019年20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身体素质篮球

朱鹏健 吉林体育学院

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对提高学生肌体能力、培养优秀品质都有着积极作用,若发生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学生对篮球的热爱。为此,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一定针对常见的篮球运动损伤做好预防工作。

一、高校篮球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常见的损伤部位从下到上有踝关节、膝关节、指关节和腕关节,而四肢肌肉、上身躯干、肩部和头部等部位仍有较大几率受到损伤。

损伤种类因损伤部位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扭伤、拉伤、挫伤、撞伤、压伤等等。打篮球是一项手脚高度结合的运动,大多数人在打球过程中都无法对自己实施有效保护,这就很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最常见的损伤就是撞伤,篮球运动本身属于一种对抗性运动,在篮球训练期间,避免不了会有身体接触和碰撞,而在运动期间由于人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球周围,因此并不能有效控制好身体做功的力度,很容易撞伤他人。

踝关节和膝关节损伤亦是一种常见的损伤,人在跑步或者从高空落下时,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身体平衡,导致踝关节扭伤[1]。而且运动期间,当人在高速运动中忽然停止和高空落下时由于惯性作用都会对膝关节造成很大的挤压力,有几率使膝关节扭伤。

手指和腕关节是与篮球直接接触的身体部位,传接球、投球、抢断等运动都需要手指和腕关节的配合,人们在打球时通常会通过一定的手法和技巧缓和篮球的冲击力,像利用手掌接球等。而当人们接触球时,来不及做出正常反应法,求得冲击力很容易会对手指关节和腕关节造成损伤。

二、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防范意识弱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教师在篮球教学期间往往会忽视掉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讲解,常常以一句“注意安全”一言带过。这就给学生发生运动损伤预留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虽然高校学生年龄普遍在15岁以上,对生活常识都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其本身并没有在篮球方面有过专业化的训练,对运动损伤的了解也不全面,又加上缺乏教师的指导,在实际运动期间,很容易盲目进行活动,最终导致运动损伤。

(二)篮球技术动作不标准

篮球运动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全身协调能力,而且该运动技术性很高。在刚刚接触篮球运动时,学生的技术动作都是通过观看他人动作和教师的示范教学逐渐学会的。而由于学生个体的身体发展水平不同,部分同学在训练篮球技术是与自身人体结构的特点并不相符,导致其技术不标准,在实际运动中很可能会造成自身运动损伤。

(三)身体素质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很多大学生很多学生养成了课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习惯,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和好的生活习惯使得其身体素质反而越来越差,肌肉变得愈加僵硬、四肢协调性和柔韧性越来越差、还会出现高度近视、肥胖等问题,在突然进行体育活动时,身体各部位并不能满足篮球运动的要求,很容易会因身体不协调造成运动损伤。

(四)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亦是影响篮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篮球是一种竞技、对抗性运动,部分学生常常将输赢看得比较重要,在运动时,由于紧张导致其运动不协调,出现运动损伤。还有部分学生在情绪低落、心情不好时加入运动,都是严重影响其在打球过程中的判断,使其做出不正确的举动,造成运动损伤。

(五)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是篮球运动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充分调动身体各个器官,使四肢和肌肉变得更加灵活。而部分篮球教学课堂由于缺乏准备环节,身体在僵硬状态下就直接进行剧烈运动,很容易会造成运动损伤。

(六)没有控制好运动量

由于学生个体身体发展水平不同,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亦不相同,可是一部分同学并没有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而是超负荷运动,会使体力严重透支,肌肉和关节都处于危险状态。

(七)其他原因

当下部分高效篮球教学课程是在室外开展的,因此场地的环境和外界天气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当场地中坑洼不平或过于光滑时,很容易使学生在运动期间摔倒。而当夏天,室外气温过高时,太阳底下的剧烈运动可能会使人中暑,当冬天,室外温度过低时,身体四肢和肌肉较为僵硬,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则在运动时很容易引发肌肉拉伤等问题。

三、高校篮球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策略

(一)运动前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是避免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有了安全防范意识,师生在篮球运动中就能在潜意识中约束和规范自身的技术动作,以此避免运动损伤[2]。因此,教师除了教导学生进行篮球运动以外,还要增加体育安全的课程,旨在像学生阐明体育锻炼对自身的益处,同时结合多媒体和录像,用生动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从而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二)规范篮球技术动作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篮球运动教学时,应做基本功教学,强调基础技术动作的重要性,同时为提高基本功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篮球体育节目和比赛,结合经典案例进行教学。

(三)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鼓励学生多进行体育运动,增加体育锻炼场地和锻炼器材,学校要加大投入到体育馆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把体育能力划入到学分指标内,同时建立完善的体育锻炼能力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体育检测,另外还要积极开展校内外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体育锻炼身体的信心。在对锻炼有正确认识、明确锻炼目的、具备完善的锻炼环境和器材后,还要注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锻炼的乐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再次运动的兴趣,养成一个自主锻炼的习惯。

(四)加强体育道德和体育知识的宣传教育

教师在教学期间,除了传授给学生篮球技术以外,还要重视体育道德的宣传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修养,发扬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作风,此外还应在教学期间帮助学生多多了解篮球运动场上的比赛规则,使学生养成好的运动习惯。

(五)科学安排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实际选择时应注重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3],即力量、灵活、柔韧和速度,使身体各部分技能进行全面的活动。例如:将身体各部位上下肢和躯干以不同的动作相互较差串联在一起,并适当添加些力量训练和肌肉伸展练习的内容,可以有效提高肌肉活性,对预防肌肉拉伤有很好的效果。

(六)合理安排好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高校在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又要有合理的把握。如果学生体能充沛、且外界环境也都适宜的情况下,可是适当的提升运动负荷,当然如果某位学生体能消耗较大或是外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则要降低运动负荷[4]。

(七)重视场地和天气因素

篮球运动场地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场地同样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因此教师在篮球运动教学时要认真选择场地,防患于未然,尽早排出潜在危险因素。高校同样也可以安排专员做好运动场地的管理工作,还定期对器械、运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尽量避免因客观因素引发的运动损伤。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果天气温度较低,则需要多做一些准备活动,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应适当缩短。

四、结语

总而言之,篮球是一项多人竞技、对抗的运动该项目,适度的篮球运动对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交际能力和缓解压力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现阶段在高校篮球教学时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准备活动不充分、安全防范意识弱等原因,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安排准备活动、和加强对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以预防为主,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切实提高高校篮球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身体素质篮球
街头篮球文化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快乐篮球进山乡
新发现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