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运动视阈下姚明小篮球联赛机制对高校体育赛制改革的启示

2019-11-25温国强南阳理工学院

灌篮 2019年20期
关键词:篮筐篮球联赛篮球运动

温国强 南阳理工学院

一、小篮球联赛起源与创办目标

小篮球联赛是中国篮协打造的更适合少年儿童的篮球运动,通过改变成人篮球运动的规则和器材,以适应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小篮球,顾名思义,就是运动员个头小一点,篮球小一点,场地小一点,篮筐低一点。中国早在1960年就提出了“小篮球计划”,可长久以来,关于篮筐高度、篮球大小的标准不统一,缺乏完善竞赛体系等诸多问题,却让“小篮球”无法得到良好的开展。直到2017年9月,“小篮球”发展计划才终于按下了启动的按钮。

小篮球是一项根据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使用小型篮球、球场以及球筐和球架,并专门制订符合12岁以下青少年特点的篮球比赛规则来开展的青少年篮球运动。联赛使用《小篮球规则》,旨在降低篮球项目的门槛,鼓励孩子们广泛参与,让孩子们更早接触篮球,喜爱篮球,养成运动习惯。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在首届中国小篮球联赛表彰会上致辞“在知识时代的今天,小篮球赛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体教结合’的要求,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的一大工作重点”。

二、小篮球联赛机制改进与作用

(一)场地器材方面

1、与标准球场尺寸28米×15米相比,小篮球联赛的比赛场地长15米、宽12米,不足标准球场的一半;罚球线距离也缩减为4米。

2、在篮筐高度上,标准的篮筐距地高度为3.05米,小篮球联赛的篮筐高度则统一设为2.6米。

3、球的大小方面,9-12岁的孩子们应使用5号球;8岁及8岁以下的孩子们应使用4号球。

原来比赛场地器材和成人运动员一样用七号球,球大而重,篮筐又高,小孩子力量不够,总也投不进球;球场宽而大,小队员们体能差,跑不了几个回合就没劲了,所以他们慢慢地也就享受不到篮球的快乐了。采用小篮球竞赛场地器材标准后,能有效适应小队员们力量小、体能弱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小朋友在球场上保留更多的体力,也可以使孩子们有时间去思考怎样跑位,怎样执行战术,或者更专注在自己的基础动作和配合上,而不是想着怎么用力去把球投到篮筐中,从而促进小队员们技战术水平的稳步提升,增加更多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激情。

(二)裁判判罚方面

由于小朋友的篮球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所以允许小球员3-4步带球走和1-2次的两次运球,在具体判罚时,为保证比赛的流畅,对小球员的一些小的犯规和违例尽量以放为主,尽量不让比赛中断,让他们能真的在场上流畅的玩起来。

(三)替补轮换方式

为确保队员们广泛参与,避免队员“板凳”受挫而厌弃参与,小篮球联赛采用特殊分组轮换制,每队12名队员分成两组,每组6名队员,其中5名场上队员,1名替补队员,分别参加第1节比赛和第2节比赛。半时结束,教练员可重新调配两组阵容,分别参加第3节、第4节比赛。这样既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又能有效保障球队的每个队员上场参与机会,从而达到增强团队拼搏合作意识,促进更多的孩子积极学练的目的。

总之,小篮球竞赛机制的变革,既了适应我国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普及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享受到运动激情与乐趣,又为篮球运动的选材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更多有篮球运动天赋的孩子能够早参与、早遇见“伯乐”级教练,从而为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提高长期稳定的人才选苗保障。可谓一举两得,正应了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话“在知识时代的今天,‘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要求,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的一大工作重点。”那么,作为高校各科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竞技体育优先呢?还是普及参与优先呢?答案当然是普及参与优先了,能调动更多的大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及竞赛,才是学生们终身健康与幸福的保障,也是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的基本保障。

三、小篮球联赛机制对高校各项体育赛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一)场地器材方面:与未成年人不同,大学生虽然已经拥有成年人的体质,拥有足够的力量以及成熟的体质,但是与篮球专业运动员相比在速度、弹跳、技战术水平等方面还是有不小差别的。所以在器材方面,大学生的篮球比赛也需要借鉴小篮球比赛的器材使用标准,如:采用6号篮球,篮架在三米零五的高度上适当下降,等等,以增加大学生的投篮命中率,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体验到灌篮的激情,增加大学生篮球赛的娱乐性,从而降低参与标准,促进更多大学生经常积极参与校园赛事。在赛制方面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针对性变革,比如说可以针对大学生的身高、基础和性别进行甲乙丙等分组,不同组别采用不同难度的训练器材,以促每个组别的大学生都能灌篮或扣球,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使大学生享受竞赛成功以及体育训练带来的激情;

(二)竞赛规则和裁判尺度方面:应适当降低判罚标准,特别是针对普及率不高的女生比赛,重在确保比赛的流畅性和娱乐性,适应基层业余比赛的特点,重在参与,重在锻炼,重在快乐!而不是偏重竞技,偏重主力,忽略了学校体育的普及与娱乐目标。

(三)奖励方面:扩大奖励面积,改变以往只重视冠亚军的竞赛思维,改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通过运动比赛和奖励,促使更多的学生产生兴趣和自信,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需求。而不是完全以成绩和结果为重,使学校体育也成了竞技场,使学校运动竞赛成了少数拔尖队员的专利,限制了广大学生的参与机会,从而使了高校体育工作偏离的健身、娱乐的目标。

(四)组队竞赛方面:完全可以借鉴小篮球联赛的机制,每支球队采用AB两组甚至多组阵容,各组必须轮流上场参赛,以确保球队每个队员均等的上场机会;也可以在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性比赛项目中,让每个院系派出ABC多支球队参与,采用团体积分制赛出院系间的最终成绩排名,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团队精神,享受运动快乐;而不是个别主力队员场上拼搏,多数同学场下成为“啦啦队员”或“板凳队员”,不能参与锻炼享受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愉悦。

(五)裁判方面:可以发动和培养一批擅长运动的学生成为裁判员,组织学生裁判队伍,培养大学生的赛事组织能力和裁判能力,既满足高校体育工作者的不足,又同时培养了大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能赛、能裁、能指导,以裁判工作促进竞技能力,以个人参与带动更多的群体参与,最终有效的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四、综述

小篮球的诞生在体育教育事业中可以称之为是里程碑式的发现和探索,二十一世纪初起源于美国,而近几年才在我国落地生根。小篮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成为篮球竞技高手,而是为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孩子们提供充足的运动机会,培养他们的运动激情,使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感,同时培养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精神品质。

小篮球的开展很好地促进了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小篮球,大梦想”绝不是夸大其词。小篮球是先进的时代产物,与其说它是“袖珍版”的篮球赛,不如说它是素质教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正向发展,再次强调体育锻炼并不等同于体育竞技。小篮球,除了使学生们受益之外,也是给众位家长好好地上了一课,告诉家长们,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不错,但是也不能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名校而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为了人生而学习,所以就不可能仅仅限于“数理化生政史地”,如果非要这样的话,到了未来,众位家长眼中的“优秀孩子”很可能就是一个只会“看书-考试-看书-考试”的书呆子。

随着“小篮球,大梦想”活动在全国各个小学的深入开展,相信已经得到了许多学校和家长们的任课;因此,也希望各级中学及高校也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借鉴小篮球联赛机制,促进中学乃至高校各级各类学校校园体育竞赛降低难度标准,降低竞技考量,从娱乐和全民健身角度作为各级校园比赛的指导思想,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喜欢上体育运动,在竞赛中更多的享受快乐和运动激情,从而达到运动普及和促进每个学生健康锻炼的目标,也就是真实实现了校园全民健身,从体育角度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现。

猜你喜欢

篮筐篮球联赛篮球运动
南通市部分高校校园篮球联赛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业余篮球联赛的网络直播推广探究
“移动篮筐”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联排篮筐”制作及使用方法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煮个鸡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