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用创新解决“谈化色变”“恐化”“去化”问题

2019-11-23杨生文

职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技师化工学院

杨生文

一些家长“谈化色变”,一些学生“恐化”,一些教师想去“化”——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化工类”学院,希望把学校名字上的“化工”二字去掉。近几年,面对一些家长、师生的担忧,面对化工专业普遍招生难的现状,如何解决“谈化色变”“恐化”“去化”的问题,成为了新形势下“化工类”学院遇到的普遍问题。不仅如此,与化工类似的煤炭、水利、钢铁、地质勘探等一些行业不景气时,一些有相关背景的职业院校改名就不时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一些类似学校纷纷改名、去行业化的影响下,要不要改名,改名或者不改名之间有什么样的阵痛,是他们经常琢磨的问题。那么,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呢?为此,记者走进该院,采访了1984年就在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工作的院长杨箴立。

坚守化工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

在化工技能人才培养的技工院校中,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算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1978年,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和河南化学工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院应运而生。

40多年来,他们克服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学校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河南省石化职工技能竞赛基地、石化行业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河南省训练基地,河南省培养培训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等化工及各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并被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学院占地面积300亩,教职员工304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2200余人。

近年内,国内化工行业相关生产事故,让一些民众“谈化色变”,多所化工类院校采取“去化字发展”。要不要“去化”,摆在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领导班子面前。

答案是否定的,他们选择了坚守。

“因为什么呢?”记者问。

“因为社会责任!化工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需要大量高技能专门人才,我们不能为了学校的暂时困难放弃社会责任。”该院院长杨箴立坚定地回答。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化工类高职院校——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坚守化工教育领域深耕不辍,至今坚持以化工为特色,从学生培养、社会培训等方面,培养化工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所急需的化工高技能人才。

专业向“绿色化工”转型,用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履行社会责任。目前,“绿色化工”已成当今化工产业发展潮流。为了解决师生和家长“谈化色变”“恐化”“去化”的问题,他们对部分专业进行了调整,逐渐向“绿色化工”转型。作为以化工为特色的技师学院,该院二级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工工艺、石油加工技术、药品加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保护与检测、心连心化工工艺、化学类对口升学7个专业。这些专业对化工人才的培养大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专业设置多元。包含化工、石油、药品等多个方面。二是毕业后选择多样。有统一分配就业、对口升学、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可供毕业生选择。三是着力培养“绿色化工”人才。他们针对当今化工产业通过提高环保标准推动产业升級的趋势,开设了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绿色化工”人才。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根据学院的优势,积极开拓了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电子显微镜操作与维护、大型仪器VR技术等前沿技术专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用严格的社会培训帮助企业把好安全生产关,用专业的安全技能履行社会责任。“化工事故往往都是大事故,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员工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违犯生产规程操作引起的,所以,员工的素质直接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院长杨箴立严肃地说。该院是国家三级安全培训机构、河南省化工行业管理干部职工再就业中心、开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化工类高级技师考评站。主要承担安全技术培训任务,包括开封市市属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法律与空调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为了“安全化工”,他们开展社会培训“倍增工程”,在培训中创建“理实一体化”高技能人才训练模式,以专业的技能培训硬件设施和教学团队为依托,为社会培养化工安全生产技能人才,在社会服务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该院对河南省20余家企业职工开展了技能提升培训,年职业培训规模5000人次以上,其中高级工、技师年均培训1050人,占培训总人数的22.73%,赢得了企业和参训人员一致好评。在各类培训工作中,注重培训质量、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学员取得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在95%以上,为企业提供的在职职工培训和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开展的终身职业培训,社会满意度在96%以上,被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评为2010年度安全培训先进机构。2018年,他们开展各类培训42期,培训5508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8批次,鉴定1528人;培训鉴定总量达到7036人次,学员满意度为95%以上。为开封市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学员、委培单位及开封市安监局的好评,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提升服务化工事业的能力,近年来,学院深入推进“十八项工程”: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打造思想政治“铸魂工程”;坚持安全第一、底线思维,打造安全工作“筑盾工程”;坚持文化七彩、美美与共,打造文化建设“彩虹工程”;坚持追求卓越、落细落实,打造团队建设“卓越工程”;坚持铸大国工匠、凝时代匠心,打造技能培养“铸匠工程”;坚持积极心理、阳光心态,打造积极心理“蝶变工程”;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多赢工程”;坚持高水平生源、高质量就业,打造招生就业“三百工程”;坚持拓宽渠道、扩大规模,打造社会培训“倍增工程”;坚持深耕细作、精益求精,打造科学管理“精益工程”;坚持师德高尚、能力高强,打造师资队伍“强师工程”;坚持春风化雨、化蛹为蝶,打造班主任队伍“领雁工程”;坚持幸福老师、和谐校园,打造关爱职工“暖师工程”;坚持守望相助、共创幸福,打造技能援疆“援疆工程”;坚持敢闯会创、安身立命,打造创新创业“双创工程”;坚持塑造形象、成就品牌,打造宣传工作“美誉工程”;坚持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打造学生培养“特长工程”;坚持登高望远、绽放一流,打造双高建设“攀高工程”。立柱架梁,激活全局,凝神聚力推进学院发展,使各项工作再上台阶,打造“高技能人才的沃土、大国工匠的摇篮”。

“几十年来坚守化工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为我们在社会上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反过来也成就了学院。”院长杨箴立感慨地说。现在,很多国内外知名大型化工企业主动找他们合作,周边的安监部门和企业也找他们合作,学院得到了飞速发展。

去低端上高端,服务现代化工、新化工

“其实,家长、学生们担心的不是化工,是低端的不环保、不安全的化工,我们人才培养的方向必须调整,要去低端上高端,服务现代化工、新化工、智能化工。”杨箴立院长如是说。

高质量生源。学院坚持以招生促发展、以就业促招生的工作理念,由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制定了“六鼓励、四不招”的招生政策,从以前的“抢生源”,转为“挑生源”,努力扩大高中毕业生比例,提升生源质量。

高质量培养。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一体化、教育工作活动化”的办学理念,组建教官“精英班”和技能“培优班”,并不断改进和创新,立足于化工类自动化技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化工行业发展转型、技术进步做贡献。近年来,学院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智慧课堂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学院教师高美莹在2018年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高端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上,他们也瞄准高端。与德国BBW集团合作打造了中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德国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GSI SLV Kunshan(德国焊接技术授权培训中心)、苏州易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在资源共享、技术引进、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开展了合作。这些专业大都是为服务现代化工、智能化工的需要设置的。该院还培养了一支由河南省省级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技术能手等引领的国家级团结精进、能打硬仗的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引进了多套国内先进水平的具有“环境职场化、设备生产化、功能多样化、使用开放化”特色的专业教学软件及设施。依托河南省化工教育集团,建立了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不断创新培养人才机制,探索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挖掘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内涵,高度契合化工行业发展要求,建成了石化行业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化工工艺实训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化工分析一检验实训场等多个培训基地。成立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丁惠平化工总控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水处理项目被选定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队训练基地。

在此基础上,他们坚持服务智能化工。2008年他们承办了河南省总工会石化行业工会主办的河南省合成氨生产工职业技能比武决赛,学院出色的组织工作得到主办方和参赛单位的充分肯定。承担各类技能大赛裁判任务, 2008、2009、2011、2017、2018年6人次受邀担任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化工总控工、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生组)技能大赛的裁判工作;2010、2011年3人受邀担任由河南省总工会主办的、河南煤业集团承办的河南省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裁判长和裁判工作。

为了支持西部大开发,该院还协助新疆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改造、教师培训、学生培养,接受新疆哈密职业学院部分学生专项技能训练。2011年以来,为新疆培养输送了13批1200余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员,谱写了一曲知识援疆、技能援疆、情感援疆的大爱诗篇。2017年,该院荣获第二批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單位。

2019年,该院喜获人社部、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技工院校,技能援疆、招生就业、文化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用新技能新素养迎接新化工的新挑战

“智能化工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能新素养是我们迎接新化工的新挑战的有力武器。”杨箴立院长总结说。在这方面,他们进行了很多改革和创新。

开设电镜专业是他们近年来迎接市场挑战,改革创新发展的动作之一。据了解,电镜专业已成为该院特色专业,毕业生在国内一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实验室工作,许多还未毕业的学生已被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大等单位提前预订。截至2018年底,河南化院电镜专业就业单位已达41家,90%以上为国内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

“上不了北大、清华,但是可以让学生到北大、清华就业!”河南化工技师学院院长杨箴立自信地说。2019年5月30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隆重举行了2019年度实验技术学院电镜专业校外学习汇报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的赵雪阳、北京大学人类遗传资源中心的徐琳及王鹏、福建农林大学的雷稼宁、浙江大学的牛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周孟莹及费雅茜、西安交通大学的刘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张碧玉、武汉塞维尔的王诗琪及赵孟雨等12位该院实习生分别汇报了校外学习情况。山东大学李伯勤教授、北京大学人类遗传资源中心孔雷博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李琳琳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李超博士、武汉塞维尔赵鹏飞经理出席了汇报会。

该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电镜专业是他们的特色专业,学生能够通过专业技能学习,走进全国各大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工作。目前,他们电镜专业实习生或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广受好评,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培养模式的改变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共建、专班冠名、承办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立职教集团、指导企业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等15种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促进校企文化双向渗透,着力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定单培养”的技工教育体系,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向转变,积极探索新型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坚持“做事先做人、做人德为先”的理念,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学院通过“劳动实践周红马甲”“文明督导黄马甲”“安全保障黑马甲”“体育管理紫马甲”和“生活管理灰马甲”等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院组建深受学生欢迎的社团46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了学生课余生活。在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也在校园内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院坚持“铸大国工匠 凝时代匠心”的理念,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学生贺江涛,经过近2年的努力备赛,获得了河南省世赛历史上第一个世赛国家正选选手资格,实现河南省工业控制项目进入国家集训队“零”的突破。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他与16个国家或地区的16名选手竞技比拼,最终荣获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铜牌。

近年来,该院毕业生深受市场及用人单位欢迎,基本实现了稳定就业、高薪就业、体面就业、可持续发展就业。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调查数据显示:该院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5%,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83%高2个百分点。

该院秉承“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校训,培育“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积极阳光、尊重包容、团结协作、进益求精”的化院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在新时代的技工教育浪潮中,走出了化工院校现代化发展的新路。

猜你喜欢

技师化工学院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初等教育学院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学院掠影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