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廉·莫里斯“劳动的愉悦”思想研究综述

2019-11-23王敏

艺术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莫里斯威廉

摘 要:“劳动的愉悦”思想是19世纪英国设计家威廉·莫里斯的重要设计思想之一。它关心“人”与“劳动”的关系,是以人为核心,强调对人性关怀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劳动的愉悦”理念始终贯穿于莫里斯的思考与实践中,也对后来的设计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年来,国内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莫里斯这一思想作了一定的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对莫里斯“劳动的愉悦”思想的研究,笔者在搜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劳动的愉悦”;设计思想

“劳动的愉悦”思想是英国设计家威廉·莫里斯的重要设计思想之一。莫里斯继承了约翰·罗斯金的思想,罗斯金对“劳动的愉悦”思想有过相关论述:“艺术是人类劳动喜悦的表现”,[1]莫里斯发展和延续了这一思想。英国学者卢斯·金纳曾说,“威廉·莫里斯的理论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乌托邦思想,另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2]由此可推测,“劳动的愉悦”思想也受乌托邦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这一思想表达的是对人性的关怀,尤其是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关怀。它认为劳动不能仅仅是辛苦劳作,还应该给劳动者带来精神愉悦,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莫里斯反对不合理的劳动制度,过度的劳动导致人们只能生产粗俗的工业品,而创造艺术品应该是能给人带来乐趣的劳动。

1 “劳动的愉悦”思想内涵

从近几年的研究来看,2012年周志的《19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伦理思想述评》中提到莫里斯“快乐劳动”的思想。文中对“劳动的愉悦”思想的定义是:“人们在使用生活用品时感受到愉快,这是装饰的一个重要功能;人们在制作产品中也能得到乐趣,这是其另一个功能。”[3]莫里斯认为,真正好的生活用品就像艺术品,不仅让使用它的人感到愉悦,也让生产它的人感到快乐。他提出不仅应该关注使用者是否愉悦,还应该关注劳动者在生产的过程中是否感到愉悦,这种对劳动者的关怀是其人文关怀的深刻体现。2008年滕晓铂《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研究》中指出,“‘劳动的愉悦思想就是指在劳动者的日常工作中加入创造性,可以给他们枯燥痛苦的劳作带来快乐”。[4]这是对工业革命“黑暗的魔鬼工厂”抹杀人们创造性的抨击。

2 不同角度对“劳动的愉悦”思想的研究

2.1 设计伦理观

2012年陈岸瑛在《机器与人民——现代主义设计伦理思想溯源》第三部分工艺美术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内容中提到莫里斯这一思想,[5]但本文的核心是围绕设计伦理溯源来写的,目的是为论证设计伦理思想从这一时期已开始萌芽,并没有对莫里斯思想做详细阐述。周志的《19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伦理思想述评》也在设计伦理中提到这一思想。

2.2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蔡华杰的《论劳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态社会主义角度分析了莫里斯“劳动的愉悦”思想。[6]莫里斯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良发展导致人们劳动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变得不快乐,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应该从劳动方式着手。他不仅解释了何为愉悦的劳动,也阐述了如何才能获得愉悦的劳动。从相同同角度进行分析的还有胡义清的《论威廉·莫里斯的生态美学思想——以<乌有乡消息>为例》。

2.3 社会主义思想

郑立君的《威廉·莫里斯艺術的社会主义思想》在讲述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时概述了“劳动的愉悦”思想。《按照传统的方式重新设计世界》提到,莫里斯深刻表达了对“劳动”内涵的见解,他认为劳动应该具有创造性、愉悦性,应该让人体会到自由和人性关怀。[7]而艺术就是人们在愉快的劳动中自然产生的。莫里斯眼中的劳动,不是狭隘和辛苦的,而是自然、愉悦的社会主义生活的一部分。

3 “劳动的愉悦”思想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周志的《19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伦理思想述评》明确指出莫里斯“劳动的愉悦”思想的矛盾性:莫里斯所提出快乐劳动的目标对象是劳动阶级,然而劳动阶级不可能具备这种既有审美又有购买能力的条件,所以其对象实际上是中产阶级。[8]根据文中所述,莫里斯公司经营十分困难,因为理想和现实存在着莫大的鸿沟。首先,中产阶级在当时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形成主流力量;其次,当时经营廉价粗俗产品的商业公司大行其道,莫里斯的公司举步维艰。看清了现实的莫里斯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困惑和矛盾,这也许正是导致莫里斯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之间矛盾的根源。

吴瑞萍的《影响莫里斯“理论与实践存在决定性矛盾”的因素》也指出莫里斯思想的局限性,而“劳动的愉悦”思想的局限性主要来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9]空想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用头脑构想出浪漫而美好的未来社会,但这可能只是主观的愿望。莫里斯虽然对底层劳动人民充满同情,但他试图通过艺术的手段把他们从生活的泥沼中解救出来,既高估了劳动人民的承受力,也脱离了社会现实。尤其是在19世纪,贫困人民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不得不去工厂辛苦做工,对他们来说“愉快地工作”只是奢望,更不可能使用令人愉悦的手工艺品。

4 “劳动的愉悦”思想研究的问题及建议

4.1 归纳和分析不全面

朱云飞的《浅析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在谈及莫里斯思想时分析不全面,未提到有关劳动愉悦思想。胡湘湘在《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也对莫里斯思想进行了归纳:“试图将传统手工艺发扬和传承”“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设计的大众化原则”“设计观念上提倡整体设计思想”。[10]但是全文几乎没有提到劳动愉悦思想,笔者认为这是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归纳。

4.2 只做简单概述和表面分析

从目前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并没有专门针对这一思想作系统全面研究的文献,有些文章试图挖掘其内涵,但也只是相对简单地分析。例如,《机器与人民——现代主义设计伦理思想溯源》《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研究》《19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伦理思想述评》等都没有对“劳动的愉悦”思想作出更为深入和系统的分析。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思想作出相对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包括背景、来源、内涵、内容、多角度分析、现实意义等,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4.3 缺乏对现实意义的挖掘与思考

从笔者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到目前为止,对莫里斯的设计思想研究最为全面和系统的要数2008年滕晓铂的《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研究》。文中对“劳动的愉悦”思想也花了部分篇幅进行描述,但主要是对其进行解释和扩展论述,并没有专门将此思想结合当今时代背景来详细论述。在当时劳动者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时代,强调劳动者愉悦地工作或许不切实际,但如今的经济、社会、人们意识形态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的愉悦”思想是否可以挖掘和延伸出适合当下设计的意义呢?笔者认为可以在莫里斯的思想基础上,引发这样一种思考:在当代设计中,使用者的感受是否愉悦固然重要,但作为劳动者的设计师们在工作中是否愉悦,如果不愉悦那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能使他们享受到劳动的愉悦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 唐一婷.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4.

[2] 周博.马克思主义与早期现代设计运动[J].装饰,2006(12).

[3] 威廉·莫里斯(英).次要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设计真言[M].叶芳,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4] 滕晓铂.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8.

[5] 陈岸瑛.机器与人民——现代主义设计伦理思想溯源[J].装饰,2012(10).

[6] 蔡华杰.论劳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威廉·莫里斯的生态社会主义论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03).

[7] 于文杰,杨玲.按照传统的方式重新设计世界——论威廉·莫里斯情感社会主义的历史观念[J].学术研究,2006(01).

[8] 周志. 19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伦理思想述评[J].装饰,2012(10).

[9] 吴瑞萍.影响莫里斯“理论与实践存在决定性矛盾”的因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05).

[10] 胡湘湘.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大众文艺,2010(15).

作者简介:王敏(1989—),女,湖北人,设计学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史论。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莫里斯威廉
破耳兔
神奇飞书
我的风筝
一粒沙子
威廉·福克纳的《熊》
不计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