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幸有大提琴的日子

2019-11-22一生

小演奏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序曲长笛协奏曲

一生

依稀记得当年在幼儿园操场上疯跑时突然出现了一个老爷爷,他让我们把手都伸出来,然后他闭着眼睛挨个挑,我稀里糊涂地就被“提”了出来,再接着我就跟着他学了大提琴。那是十八年前的事情,我与大提琴的故事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小学四年级之前,我都在为以后的学琴之路打基础、学技术,而从四年级参加管弦乐团起,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渐渐地,我对音乐家的了解不仅限于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大提琴家也不只有马友友、杜普雷、罗斯特洛波维奇,指挥更不局限于小泽征尔、卡拉扬、阿巴多。还记得当时乐团指挥蒋雄达老师对我们说:“没有演奏过莫扎特的作品就等于没有学过琴。”于是,我们开始演奏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序曲》《第四十交响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嬉游曲》还有大量的练习曲,后来又涉猎了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还接触到了各种电影音乐小品。实话说,以我当时对音乐的感觉,并不能理解这些曲子的内涵,仅仅是觉得好听、有格调而已。

中学时,我加入了学校的交响乐团,那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六年,我学到的不仅是音乐,更是如何做人。幸运的是,在我刚进学校那年,正好赶上乐团去奥地利和意大利巡演、比赛。排练时,老师会给我们讲隐藏在曲子中的故事,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每首乐曲背后的故事。徜徉在萨尔茨堡的米拉贝尔花园中,《音樂之声》中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发生;下着雨游走在莫扎特故居前的小道上,体会他晚年落魄的生活场景;漫步在美泉宫的大花园中,奥匈帝国的繁华仿佛尽收眼底……可惜我当时阅历、知识尚浅,无法深刻领会意大利的文化底蕴。

初中阶段给我印象最深的乐曲当属《命运之力序曲》。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相似,《命运之力序曲》前面的几个音也是给人以压抑感,铜管演奏出的钟声像是命运的钟声在逼近。接下来是木管的旋律以及弦乐的推波助澜,犹如人生有起有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阅历的增加以及对西方音乐史的了解,我对音乐的感悟也更为清晰,对老师曾经说过的“每一首乐曲中都有一段故事”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高中阶段最喜欢的曲子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乐曲从河的源头开始,两支长笛像两股清泉竞相向前涌着,途经森林、乡村、月夜、峡谷、城堡汇入河流。我曾经思考过两支长笛的吹奏应不应该吹得像一支长笛一样流畅,但是那样远不如让它们竞争向前涌进有意义、有意境。《沃尔塔瓦河》表现的正是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甚至可以说是挚爱。

很多人认为学琴就是为了有一技之长,以便在各大考试中获得加分或种种优惠政策。这种想法没有错,然而抱有这样想法而学琴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他们和大提琴的故事也仅止步于高考。我没有在国内读完大学,而是选择到国外深造,在这里看到背着大提琴的人,我总会停下脚步上前聊两句。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我也因为音乐认识了一些同样有学琴经历的朋友。如果当初我没有稀里糊涂地开始学琴,或许也和许多人一样过着平常简单的日子,不用每周去老师家学琴、被家长催着练琴、排练到很晚。平淡的日子没什么不好,我只是觉得自己的故事不应该是那样的。我与大提琴的故事还在继续,很庆幸有大提琴陪伴的日子。

猜你喜欢

序曲长笛协奏曲
Flutes
性感序曲
时光序曲
春日协奏曲
春节序曲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P大开学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