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辽西北地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

2019-11-22王淑荣

对外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

王淑荣

[摘 要]辽西北地区指辽宁的朝阳、阜新和铁岭三个城市,这三个城市在经济总量、社会消费品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明显低于辽宁其它地区。京津冀是我国工业经济的核心地区,由于地缘优势,辽西北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需要良好的财政支持条件,具体包括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持重点产业园区及龙头企业、设立兼并收购专项资金、对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减免税费及加大对农产品的销路拓展等。

[关键词]辽西北;产业转移;财政支持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8-0068-04

Abstract:Northwest Liaoning refers to the three cities of Chaoyang,Fuxin and Tieling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se three citie 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 areas in terms of total economic output, total socialconsumption and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are the core areas of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aw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dustrial transfer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an inevitable trend. Due to its geographic advantages, Northwest Liaoning has innate advantages i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good financial support conditions are needed, including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upporting key industrial park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setting up special funds f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ducing and exempting taxes and fees for enterpri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nd expanding the marke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words:Northwest Liaoning; Industry Transfer;Financial Report

一、引言

2017年11月,辽宁省发改委颁布了《加快实施突破辽西北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该文件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实现辽西北各城市三次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将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辽宁地理区域的划分来看,辽宁可分为辽西(锦州、葫芦岛)、辽西北(朝阳、铁岭、阜新)、辽中(沈阳、抚顺、鞍山、辽阳)、辽东(丹东、本溪)及辽南(营口、盘锦、大连)。从历年经济增长总量及增速来看,辽西北经济实力明显低于辽宁其他区域。在辽宁省15个贫困县中,有8个县就位于辽西北地区。2017年辽宁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为34993元,朝阳、铁岭、阜新三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926元、23336元和25706元,低于平均值50%左右;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47 元、朝阳、铁岭、阜新三地区的平均值分别为11893元、13377元和12548元,低于平均值9%左右。这一现状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和社会和谐,是辽宁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并实施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指南共列出了五大产业转移经济带,分别是:1.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2.临港产业带——重点发展滨海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3.先进制造业产业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4.特色轻工纺织产业带——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轻工业等;5.绿色生态產业带向——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生物医药产业等。

京津冀是我国工业经济的核心地区,由于地缘优势,辽西北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辽西北地区要素成本低,对于承接生产制造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明显优势;辽西北的工业发展设备落后、创新程度低,而京津冀地区土地成本高,辽西北地区可以通过提供土地的方式引进先进的工业来完成经济转型。辽西北在装备制造业、能源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及旅游产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参与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发展,可以逐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承接的高级化。

二、辽西北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选择

(一)装备制造业

辽西北地区三个城市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承接京津冀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铁岭已形成了专用车、换热设备、起重机械、汽车零部件、煤机装备、石油机械等多个重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这些产业集群汇聚了铁岭市45%的规模以上企业。出于对土地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靠近原材料产地等条件的考虑,一些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将汽车零部件生产转移至铁岭,延长了铁岭机械制造的产业链,促进了经济的有效转型。朝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迅速,拥有两个整车和两个改装车的生产资质。阜新的液压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产业及新能源产业是已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其中新液压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3.8平方公里,集聚了上百家液压产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二)新能源产业

阜新拥有发展风电的良好自然环境和政策支持条件。阜新位于辽宁省西部,靠近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一年大部分时间风力强劲,风力资源丰富。2014年阜新市合计15万千瓦的4个风电项目获得国家批复核准。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从2009年的7.42%增长至2017年的26.17%。除风能外,阜新还发展了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开发应用及配套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型能源基地,基地产业集群有企业41家。朝阳市拥有较好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油页岩资源,汇聚了立塬新能源、百纳超级电容器、航天长峰电源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10月,朝阳市与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协议,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依托其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及运营方面的优势,与朝阳市共同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计划建设约10000兆瓦的清洁能源项目,年生200亿千瓦的清洁能源。

(三)农产品加工业

辽西北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2017年辽宁农业总产值为3851.6亿元,朝阳、铁岭、阜新的农业总产值分别为352亿元、283.2亿元和218.4亿元,分别占辽宁农业总产值的9.14%、7.35%和5.67%,分列第四、第五和第六位。辽西北的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朝阳的小米、绿豆、大枣,阜新的黑豆、花生,铁岭的大蒜、榛子和玉米在省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辽西北已获得省级地理产品认证的农产品有20余个,拥有两个农产品出口基地,分别是畜禽产品出口基地和杂粮花卉出口基地。2017年朝阳、铁岭和阜新的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9.25%、49.65%和42.95%;畜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3.6%、46.11%及50.40%,林业所占比重均低于5%,渔业比重均低于2%。辽西北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应注重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程度,适当延伸产品的生产线,有效地与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对接。

(四)休闲旅游产业

辽西北三座城市拥有雄厚的历史底蕴,具有发展休闲旅游业的潜力。位于朝阳境内的距今五千多年红山文化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具有较强的史学研究价值及旅游价值。铁岭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铁岭八景、西丰八景、圆通寺塔、向阳寺和普庵观都是著名的历史古迹。位于阜新市的查海遗址距今8000余年,是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阜新境内的圣经寺、瑞应寺、双庙街清真寺都拥有150余年的历史。辽西北地区位于辽西走廊旅游文化带,历史上属于多经济成分并存和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汇聚了中原农耕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及北方草原文化。辽西走廊旅游文化带与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燕山文化在地理上具有衔接性,在文化特点上具有互补性,这一特点有助旅游文化产业带的统一开发。

三、支持辽西北地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财政支持政策

(一)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

1.加强基础自然资源改善

基础设施条件是对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辽西北面临的首先是风沙治理的问题。辽西北位于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土地沙化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49%。其次,辽西北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该地区不仅干旱少雨而且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的匮乏不仅影响到辽西北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对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财政支持应向沙漠治理和水资源利用及技术开发倾斜。在沙漠治理方面,注重推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切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进行专项资金的资助,按照治理规模采取分层次进行资助的模式。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鼓励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开发,对重点突破型项目给予财政专项补贴。

2.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辽西北地区的市区级别公路和铁路较为发达,但乡镇级别的道路建设明显滞后。辽西北地区是重要的农产品产地,但由于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道路修建融资上,一方面应适时地增加政府财政预算,另一方面适当地增加民间投资力度,本着多元化主体投入、多元化主体收益、投入与收益的对等关系,完善对辽西北地区道路建设的投入。国家对地方各级政府的修路补贴为10万—12万元/公里左右,但修1公里路的成本约为20万左右,8公里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民间筹集、非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来实现。

3.優化旅游产业环境

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性特点。北京是全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旅游收入对地区生产总值有明显的贡献作用。辽西北毗邻京津冀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燕山文化旅游消费群延伸至辽西走廊地带。

由于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均不高,辽西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具体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旅游硬件设施的建设,二是加强对旅游配套施的投入,如交通设施及旅游住宿等;三是加强旅游文化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辽西北旅游产业带的整体认知度。

(二)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的财政支持

辽西北的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与京津冀产业对接的基础,产业集群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产业园区。辽西北地区可以围绕上述重点产业在土地使用、公共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管理创新方式方面加强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用土地是企业投资比例最高的部分之一,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利润分配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用地和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公共平台的建设包括商务咨询、法律服务和人才培训引进机制。统一高水平的商务咨询和法律服务可以减轻企业的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开发公用技术平台、引进公用型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园区内企业的运营成本。

产业集群的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高端人才的引进,相关的具体政策包括给予人才以住房补贴,实施科研启动资金、鼓励企业对急需人才进行股权激励等。同时,财政资金可适当划拨应用于智库资源的开发,对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管理模式进行专项资金的扶持。

(三)对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的财政支持

产业承接地在进行项目选择时,应注重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性。高端制造业及新能源产业与辽西北现有产业有较好的衔接性,这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有助于优化辽西北的产业结构。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行业引领、产品辐射、技术示范和营销网络等方面都发挥着核心作用,代表着行业的发展方向。阜新德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凌源钢铁股有限公司是位于辽西北的三家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属于辽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范畴。财政支持的对象应集中于重点项目,包括重大科研项目的突破、重大规模投资额和产业增长率大幅度提升的行业或企业等。

(四)对兼并收购的财政支持

产业转出的主要动因包括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和整合产业功能。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就通过兼并与收购的方式实现规模的扩大或产业链的延伸。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高市场份额和提升行业战略地位;产业链的延伸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企业进行兼并收购的商业活动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和契税等税费,财政部门应综合考虑产业规划原则(如是否属于重点扶持类企业)、产业规模原则(如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及社会效应原则(如吸纳劳动力的数量等)确定相关税费的减免比例。兼并与收购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财政支持政策包括对重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的扶持。

(五)对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财政支持

辽西北的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制造产业已具备一定的產业基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品种类齐全,相关配套设施达到较高水平。进行产业承接后既要考虑产业发展的规模性,又要考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在财政支持方面,对于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一定比例在税前进行扣除;对从事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于获得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科研成果奖的团队或个人分层次减免个人所得税。

(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

通常来说,农产品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各地区消费市场的需求差异大。针对这一情况,应鼓励企业延伸农产品的长度和宽度、加大对农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力度。农产品品牌的打造首选应从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着手。财政支持政策应重视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统一的推介,借助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或农产品博览会进行推广。辽西北地区在承接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产业时还应重视对农产品销路的开拓,依托两个农产品出口基地,开拓海外销售市场。具体的财政政策包括提高农产品出口退税比例、减免出口税、对农产品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荣华英,陈茜.金融服务业支持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战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8(8):61-63.

[2]陈思衡,刘宇.产业转移过程中转移产业的选择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7(10):79-80.

[3]石林.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5):65-69.

[4]孙植华.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J].对外经贸,2016(11):56-61.

[5]冷艳菊.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生态优先发展的必要性及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11-513.

[6]孔凡文,刘汉迪,战松.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辽宁经济,2015(10):38-39.

[7]杨璐.“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9):6-7.

(责任编辑::张彤彤)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
我国产业转移研究进展述评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北京专业市场向河北转移的适应性提升策略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产业迁徙的研究
江苏省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