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水专业条文技术简析

2019-11-22农佳莹陈艳艳邹传龙

绿色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评价标准绿色建筑

农佳莹 陈艳艳 邹传龙

摘要:指出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于2019完成修订并出版,提升了绿色建筑品质。通过分析水专业技术条文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修订主要内容及技术实施难度要求。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简析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8-0198-03

1引言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经历了两个版本,2006第一次发布,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实施。随着全国各地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在实践过程遇到了不少问题及挑战,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需进行第二次修编。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9年8月1日实施,作为绿色建筑领域最重要的标准,本次修订做出了较大调整,修订内容围绕“以人为本、强调性能、提高质量”的绿色建筑理念,修编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的理念,有助于绿色技术实施落地。本文以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关于水专业条文为主要内容,分析修订主要内容及探讨技术要求。

2条文设置框架分析

2014版的“四节一环保”+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是基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置的,新标准从使用者的感受出发,条文框架修订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新标准评价阶段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以促进绿色技术实施落地,从标准源头保证绿色建筑性能的实现。新标准的评价等级新增“基本级”,由3级变为4级,更能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普及绿色建筑。新标准参评建筑的总得分变为项目整体绝对分值累加法,由控制项基础分值、评分项得分和提高与创新项得分三部分组成,总得分满分为110分。评分项依据条文的相关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减少了不参评项,项目得分更清晰易行。

水专业的技术条文分散调整至5个章节中,主要内容有给排水系统设置、节水器具及技术、水资源利用及水质安全等(图1)。

3水专业条文技术分析

3.1主要修编条文

3.1.1管线分离

新标准4.2.6条文要求绿色建筑采取措施提升建筑适变性,对设备专业也提出相应要求,第二款管线分离及第三款设备设施灵活布置均涉及水专业。管线分离多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根据《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T398-2017,其定义为建筑结构体中不埋设设备及管线,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离的方式。该条文鼓励绿色建筑采用装配式SI体系,符合当前装配式建造工艺的发展方向。给排水专业在前端设计时需结合装配式建筑方案整体考虑建筑主体和管线如何分离,可采用外置公共管井、板上同层排水、整体卫浴等技术,公共建筑内竖向管线集中布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且布置在现浇楼板处。目前该技术主要运用于装配式建筑,实施难度相对较大,可在高星级绿色建筑中使用,但发展空间较大。

3.1.2管材管件耐久性

新标准4.2.7条,第一款涉及给水、电气的管材、管线、管件,第二款对门窗、遮阳、水嘴、阀门等的活动配件提出了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要求,从水专业的管网防漏损扩展到易损耗的建筑部品部件。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是给排水设计的规范要求,也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均会主动选择符合有关现行标准的要求产品,该条技术实施难度不大,任何星级绿色建筑均可采用。

3.1.3建筑平均日用水量

新标准第6.2.11條对建筑平均用水量给出了三档得分要求,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竣工后评价,而在项目投入使用前评价,为不得分。平均日用水量计算与使用人数、用水面积息息相关,水专业在设计阶段能通过节水加压系统、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等技术手段进行节水设计,技术实施难度不大,但运营时使用者的行为节水对项目用水量影响更大,得分情况受主观条件制约,需出台节水行为规范、制定节水目标、颁布奖惩措施等规章制度来控制项目平均日用水量。

3.1.4水质检测及公示

新标准生活便利的评分项6.2.12条对绿色建筑的运营效果提出了相关要求,水专业需关注该条的第四款,要求水质检测并定期公示。水质检测可由物业管理部门自检,或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检测范围从非传统水源扩展到各类用水水质,并每季度对使用者公开检测结果。该条技术实施难度不大,但无论是物业管理部门自检还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均会产生不小的运营成本。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结合新增条文6.2.8的技术要求设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3.1.5水资源利用

新标准资源节约章节的控制项第7.1.7条内容包含了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分项计量、减压限流及节水器具。水资源利用方案的编制要求与旧版相差不大,包含项目所在地气候情况、市政条件及节水政策,项目概况,水量计算及水平衡分析,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介绍,节水器具及设备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等内容。分项计量、减压限流变为条文条款,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节水门槛。在《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中为应设置分项计量及减压限流,当前在给排水设计已成为常规设计,虽然由旧版的评分项变为控制项,但技术实施难度不大。

3.1.6用水效率等级

新标准在3.2.8条中对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规定了基本技术要求,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在能耗、节水、隔声、室内空气质量、外窗气密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要求。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作为不同星级的节水要求,一星级需达到用水效率等级3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需达到用水效率等级2级,在总分满足的情况下保证了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的节水性能。

当前,节水器具在设计、施工阶段广泛使用,因此,新标准评分项7.2.10条鼓励选用更高节水性能的节水器具,根据卫生器具数量及用水效率等级分档评判得分,50%以上数量的器具采用达到用水效率等级1级的产品且其他达到2级时,该条能拿满分。旧标准1级用水效率为加分项,新标准将其调整为评分项,并降低了1级用水效率的卫生器具使用量的要求。国家已出台了水嘴、坐便器、小便器、淋浴器、便器冲洗阀、蹲便器等常用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标准,同时更新了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 164-2014、《节水型卫生洁具》GB/T 31436-2015,卫生器具的节水性能不断提高,市场主流产品多为2级用水效率,该条技术实施难度不大,推荐各星级绿色建筑使用。

3.1.7节水设备或技术

在新标准中节水灌溉及节水冷却技术合并为7.2.11条,技术要求保持一致,分数有微小调整。第1款,节水灌溉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较常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土壤湿度传感器或雨天自动关闭等节水控制技术成熟,可成套使用。第2款,为了减少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在前端控制采用的技术措施来减少后期实施的耗水量,去掉了运行时,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的比例要求。该条技术难度不高,每款分值也相应降低,推荐各星级绿色建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

3.1.8景观水体补水

新标准的7.2.12条同样要求雨水提供的补水量大于水体蒸发量的60%,更关注水质水体安全,明确景观水质的要求。室外景观水体设计应综合考虑是否设置,确定要设置时应与项目海绵城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有机地结合,利用场地地形进行雨水调蓄,减少海绵城市需额外设置的人工雨水集蓄池。尽可能将屋面和道路雨水接人绿地,经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滞蓄净化后再进人景观水体,有效消减径流污染,减少整个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该条技术与海绵城市、室外景观设计息息相关,有一定的实施难度,需综合考虑。

3.1.9非传统水源

新标准7.2.13条根据非传统水源的选择与利用方案评判,分档得分均以项目某部分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该部分杂用水总用水量的比例做为得分依据。总分为15分,每款分值5分,条文设置更简明实用,符合当前民用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的主要方向。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经济状况、气候条件、项目性质综合考虑非传统水源的利用,优先考虑用于替代小区绿化、道路冲洗等杂用水,该款技术难度相对较小,结合海绵城市考虑较为经济合理。冲厕用水量较大,采用非传统水源需结合建筑可回用水量、处理技术、当地水价等经济技术要求考虑设置,管网投资、运营成本较高,技术实施难度相对较大。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情况相对较少,收集、处理的成本均比较高,可以考虑在设集中空调的公共建筑收集空调冷凝水作为冷却水补水水源,但水量比例较难达到得分要求。

3.1.10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对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有积极影响,因此与海绵城市相关的雨水径流控制及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条文位于新标准环境宜居章节的8.2.2、8.2.5条。第一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中的5.1.1~5.1.5条计算得出,当前各大城市均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此条可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得分。第二款、第三款在雨水断接方面,要求80%以上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增强得分可操作性,但由于提出较高的量化要求,技术实施难度相对提高。第四款透水铺装比例需结合海绵城市方案和经济分析综合考虑,建议在高星级绿色建筑使用。

3.2新增条文

3.2.1给排水系统

新标准5.1.3条为新增条文,要求设计符合健康要求的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以保障使用者健康安全,内容包括生活饮用水水质、储水设施清洗消毒、便器水封、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标识等。该条将多个标准的强制性条文归纳为控制性要求,是常规给排水设计必须满足的,也无技术难度,应严格遵守执行,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3.2.2水质保障

在健康舒适章节,新标准对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评分项5.2.3、5.2.4条是控制项5.1.3条第一款、第二款的细化补充,均为新增条文。5.2.3条扩展要求不同用途的给水均需满足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满足当前相关国家规范的要求,较易实施,当项目中除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外,未设置其他供水系统时,该条可直接得分。5.2.4条针对储水设施的材料、储水水质等问题分别提出了要求,使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现行行业标准的成品水箱,保障水箱的性能稳定、卫生安全即可得分,技术难度也较小。根据《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中3.6.4条采用避免储水变质的措施,合理选择防污染措施即可得分,如建筑未设置生活饮用水储水设施,本条可直接得分。

3.2.3标识设置

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在新标准的控制项及评分项均有要求,控制项要求非传统水源的管道及设备,评分项5.2.5条扩展范围至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避免在施工、维修时发生误接,造成误饮误用,给用户带来健康隐患。现行标准中已对雨水、中水管道標识提出相应强制性要求,《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要求雨水管道的涂色或标识,《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 50336强制要求中水管道应涂浅绿色,管网及设备显著位置应配置“中水”耐久性标识,该条在任何项目均应得分。但国家、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尚未统一民用建筑管道标识及颜色,标识设置需进一步规范统一。

3.2.4用水远传计量系统及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在生活便利章节,新标准6.2.8条文要求设置用水远传计量系统及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为新增条文。在设置水表计量系统的要求上增加了远传数据功能,体现了智慧建筑的新理念,采用能远传数据的智能水表即可得分,技术实施难度不大,但智能水表造价比普通水表要高,而后期运行管理维护方便,可不用人工抄表,随时掌握管道漏损情况,应在经济分析后考虑设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在城镇供水系统、有环保要求的排水系统及游泳池净化处理系统中较为常用,技术已成熟可靠,用在建筑供水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增量成本及运行成本,可考虑在高星级绿色建筑或高品质住宅使用,接轨健康建筑,提升建筑用水安全性能。

4结语

绿色建筑从高速发展需转为高质量发展,2019年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提升了绿色建筑的品质,力求满足人民群众当前日益增长的健康、舒适等自身需求,令使用者真正成为绿色健康建筑的受益群体。新标准中水专业的技术内容变化相对不大,删减了旧版一些实践工程项目中不常用或使用量较少的技术,新增了关于健康、智能方向的技术,调整了原有条文的得分技术要求,提高了节水性能,偏向实用易操作,同时更注重满足使用者的健康舒适。新标准条文技术设施难度根据现有经验归纳总结为图2,供绿色建筑工程师参考。

猜你喜欢

评价标准绿色建筑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