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博会:办展高标准,引领新时尚

2019-11-22王煜

新民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新时尚四叶草博会

王煜

来自云南的志愿者王婧(右一)在“四叶草”北馆咨询台的岗位上。

进博会是中国的主场外交,同时,它本身也是一场商业展会,是上海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打造“上海服务”这一品牌的重要引领和标杆。

垃圾分类、绿色布展、志愿服务……今年,步入“四叶草”,感受进博会,人们不仅能体验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标准服务,也能了解、认同和参与一项项新时尚。

“四叶草”里的“新时尚”

在当下的上海,要问什么是“新时尚”,你得到的答案不会是新款的衣帽鞋包或者特立独行的思考行动,而是“垃圾分类”。这样的新时尚,一年前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亲自倡导,并已经在今年7月1日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法规形式被确认下来。第二届进博会这个盛大的平台,也必然要以高水准实践并向全世界传播这个在申城已蔚然成风的新时尚。

11月6日,《新民周刊》记者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喝完一杯咖啡,准备把纸杯扔进垃圾桶,一旁的志愿者看到后马上询问:“这个杯子里还有液体吗?”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志愿者指引记者把纸杯扔进了装干垃圾的垃圾箱内。除了有干垃圾和可回收物两个垃圾箱外,因为这个位置紧邻咖啡机和餐饮点,新闻中心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大桶来存放没有食用完的咖啡、茶水和点心残渣等湿垃圾。

本届展会期间,整个国家会展中心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标识 6000余套,设置了近80个垃圾投放点,配备了130名垃圾分类讲解志愿者,帮助观众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不仅是新闻中心的志愿者,今年进博会的每个“小叶子”,不管具体岗位在哪里,都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并随时准备提供相关的服务。一名来自昆明的志愿者说,她觉得能了解和体验上海的垃圾分类很有意义,这不仅是在进博会服务期间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她所在的城市很快也要实行垃圾分类,回去之后也能用上。

本届展会期间,整个国家会展中心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标识6000余套,设置了近80个垃圾投放点,配备了130名垃圾分类讲解志愿者,帮助观众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考虑到进博会上有很多外国人士,场馆内还贴上了放大的英文版垃圾分类指南。

走出“四叶草”场馆,在通往地铁站的天桥上或者周边的街道上,记者也在垃圾投放点旁看到垃圾分类志愿者。这些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来自青浦区,共有168名。

他们所在的位置都是室外公共区域,垃圾投放点只设置了干垃圾和可回收物两个桶。对于有些人要扔湿垃圾的情况,志愿者们也做好了准备。他们首先会建议大家把湿垃圾带离,如果有人一定要扔,就把他们指引到附近专门的湿垃圾投放场所。

同时,“四叶草”附近的道路边随处可见湿垃圾投放场所的指示牌,上面的指引很详细。例如,一块牌子上提示人们把湿垃圾投到P1停车场的容器内,除了醒目的箭头指向外,还写着“向前40米再左转20米”。依照指引,找路轻松。

为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更好地传播上海的垃圾分类政策,青浦区徐泾镇政府还制作了垃圾分类答题H5页面。人们在志愿者指引下正确投放垃圾的同时,扫描打开页面答对5道有关垃圾分类的选择题,就可以获得与志愿者挎在身上的同款垃圾分类四格包作为奖品。五湖四海的观众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很高,志愿者携带的这些奖品,基本上一个多小时就能全发完。

垃圾得到正确分类后,收集清运也很关键。第二届进博会期间,国家会展中心设置了近4000个240升的垃圾桶,配备了12辆定制的纯电动垃圾短驳转运车。保洁员的总数达到了1300人,做到每个馆配备50名保洁员。

设备和人员达到这样的数量级,也是在一次次演练中得出的实际需求。国家会展中心运营中心总经理助理彭春焰介绍说:最初,垃圾桶只准备了2000个;但在一场10万人的展会演练中,一天清运了20车2400桶垃圾,而这次演练的客流量只有进博会一天客流量的一半。为加大运能,会展中心加购了4辆超宽超长的垃圾车,优化了转运路线,并将垃圾桶数量翻倍。

“四叶草”周边道路上的垃圾桶也做了扩容,从“小嘴”变成了“大嘴”。按照人流量的实际情况,垃圾桶的摆放分布也做了一番调整,比如在客流较大的轨交2号线出站口增加摆放,把垃圾桶从影响交通的路段挪出,并在周边各停车场增设了四分类的垃圾桶。今年西虹桥垃圾中转站已完工并投入运营,垃圾清运的路程从来回2小时缩短为1小时,垃圾运能明显增加。

今年进博会,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首次派出队员进入“四叶草”,4名执法队员在展会期间对场馆内的垃圾分类开展执法检查,监督分类的落实。

靠着这样的努力,本届进博会场馆清洁宜人,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大受好评;上海的垃圾分类理念和实践也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的终极目标是绿色环保,而第二届进博会在布展方面也更加注重绿色理念。彭春焰表示,首届进博会的绿色布展率大概是91%,今年的目标是力争达到100%:展位使用的材料要么是模块化的,要么就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环保型材料。

《新民周刊》记者在第二届进博会的企业商业展现场看到,许多展馆都大力推行了绿色布展,搭建物料中还有绿色花艺等自然资源。例如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一家法国日用化妆产品企业,把自己的种植园直接搬入了展会现场。展台的一整面墙壁上种满了芦荟、空气凤梨、香彩雀等20多种植物,该企业的一些展品的原材料就是来自这些天然植物。很多参展企业带来了100%可回收、100%可降解的产品以及包装。

有不少大型展台还专门开辟了关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例如欧莱雅这次特别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的展区,呈现企业在中国本地的实践,以及一些面向未来的创新。欧莱雅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进博会上是展示该企业如何踐行“美丽,与众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很好的平台。

今年,上海团市委招募了6311名进博志愿者,主要来自上海市38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还有来自长三角苏浙皖三省的志愿者以及从云南省招募的东南亚小语种志愿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绿色布展”是进博会对参展方全程跟踪的要求。经过图纸审核、筹展期现场核查、专家初评、复评和撤展期现场核查等一系列程序,2019年初,首届进博会按企业商业展、国家展两大区域分类,总共评出了15个金、银、铜等级的“绿色展台奖”。第二届进博会继续开展这项评选,鼓励参展方坚持绿色理念。

“小叶子”与进博共成长

第二届进博会刷新了许多纪录:“四叶草”的单日最高客流在本届展会第二天诞生,参展国家、地区、组织、企业的数量和展区面积都创新高……这些新纪录的创造者,也包括进博会的志愿者“小叶子”。

今年,上海团市委招募了6311名进博志愿者,比去年增加了近千人。他们主要来自上海市38所高校的在校学生,除此之外,还有来自长三角苏浙皖三省的志愿者以及从云南省招募的东南亚小语种志愿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王婧就是来自云南的志愿者中的一员,是云南民族大学泰语专业的研一学生。一年之前首届进博会召开时,王婧的老师就给还在读大四的她和同学布置了许多关于进博会题材的翻译、演讲作业。“我当时做的演讲PPT就是关于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讲话的‘金句。”她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由此,她很早就开始了解进博会,并对这项盛事心生向往。今年上海团市委在云南发布招募东南亚小语种志愿者的公告时,她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她和同校的另外4名同学一起,成为了一名“小叶子”,来到了千里之外的上海。

10月底,第一次来到上海的王婧并没有时间去游览这座城市,而是迅速接受岗前培训,开始熟悉场馆,立即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她的岗位在“四叶草”北馆的咨询台,这靠近进博会的北入口,是从地铁17号线诸光路站进入场馆最近的一个点,是人流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域。

王婧说,她的专长是泰语,她的几个同学还分别掌握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等;同时她的英语也流利过关,也和所有志愿者一样要熟悉展馆分布、交通路线以及外交礼仪、急救知识等。“不管来咨询的观众来自哪个国家,我都尽力帮助他们。”

让她高兴的是,她的语言优势得到了发挥。本届进博会的第二天,她遇到了来咨询展馆分布的一组泰国观众。开始这组观众说的是英语,后来王婧听到他们之间用泰语对话,就主动用泰语和他们交流,观众们感到十分惊喜。“用母语和观众交流,不仅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还能让他们觉得很亲切。他们开心,我也很开心。”王婧笑着说。

助人为乐的还有来自巴基斯坦的帅明,他是东华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的一名明年即将毕业的博士生。31岁的年纪在进博会的非长期岗位志愿者里算得上是老大哥,谈及为什么如此“高龄”还要来申请当“小叶子”,他的回答很简洁:“我特别喜欢帮助别人。”

他的同校学弟、来自刚果(布)的大二学生杨山,去年看到同学们成为进博会的志愿者,觉得很羡慕。他觉得这是一个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的好机会。“大一的时候我刚来中国,对环境还不熟悉;一年之后,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成为一名进博会志愿者。”他说。

帅明和杨山的岗位都在进博会的新闻中心前台,这是一个公认事情比较繁杂、在岗时间较长的辛苦岗位。流利的汉语和英语当然是必须的,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临“高压”挑战。

帅明(左)、杨山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前台提供志愿服务。

2019年11月8日,上海,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在上海全面推进,第二届进博会期间,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首次进驻国家会展中心开展执法检查和保障工作。

在帅明眼里,“小叶子”们这个群体能量满满,为了做好志愿服务,大家都投入了全部的热情。他说,校区位于松江的他和其他同校的“小叶子”,每天凌晨4点半就要起床准备出发去“四叶草”,在新闻中心待到晚上9点下班,回到寝室里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每天能完整睡觉的时间大概只有5小时。补觉就靠午休时桌上趴一趴或者轮班间隙眯一会儿。即使这样,他们依然展现出最抖擞振奋的精神面貌。

帅明说,他、杨山以及其他几位外国留学生志愿者都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在进博会上的所见所想、得到的收获,都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能让我们成为桥梁,加强我们的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沟通。”

今年的“小叶子”不仅人数更多,也更有专业特色,有来自上海市红十字会的250名医护人员志愿者,也有48名控烟志愿者来促进“无烟上海”在进博会的实现。参加过首届进博会的“二年级生”志愿者接近总数的20%,他们的“传帮带”让学弟学妹们更快进入角色。

“00后”志愿者登上主舞台,上海团市委针对他们的特点,精心设计激励制度、打造温馨环境,“小叶子”的团体文化变得更加可亲可爱。

在国家会展中心1.2馆的“小叶子之家”,“荣耀高地”摆放着与进博会场馆主题色相同的红黄蓝绿四色盲盒。志愿者们达到一定的条件,例如志愿服务时间、行走步数达标,就可以去抽取盲盒,获得里面的奖品。

《新民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吃完午饭之后去领盲盒的志愿者们排起了长队,他们很欢迎这样充满惊喜的激励方式。打开盲盒,可以随机获得众多知名企业赞助的美妆、防晒、零食、时装抵扣券、打车券、免洗洗手液、背包等,有30多种不同的款式组合,非常实用。另外,盲盒里开出的可以组成“四叶草”图案的志愿者主题徽章和定制款主题围巾也成为深受同学们喜爱的爆款。

在“小叶子之家”,还有举办志愿者集体生日会、开展分享会的“梦想舞台”,组织进博会主题学习的“信仰大厅”以及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投壶游戏、立定跳远挑战赛的“试炼空间”。每一个细节都为志愿者们用心考虑,正如每一位志愿者都为进博会用心服务。

担任志愿者,尤其是担任进博会这样的重大活动的志愿者,也越来越成为青年人的新时尚。在“四葉草”里,“小叶子”们不仅服务进博,也与进博共成长。

猜你喜欢

新时尚四叶草博会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Turning the Tide
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 STELVIO 四叶草版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郝膳坊:引领健康新时尚
直企首探进博会
四叶草
四叶草
返璞归真缔造百布堂 纯棉粗布引领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