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优秀企业家的慈善情怀

2019-11-22整理徐以立

至爱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松江资助德育

整理|徐以立

金裕龙是上海开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以来,他坚守初心,在努力开拓、发展企业的同时,倾情倾力投身慈善事业,通过切切实实的善举诠释着一位优秀企业家的高尚情怀和大义担当。

心系教育润学子

熟悉金裕龙的人都知道,他在20世纪60年代,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松江一中。那时适逢三年困难时期,能吃上饭、吃饱饭成了国人最大的奢求。当年入校的6个班360名学生,三年后竟流失了近三分之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金裕龙就是其中之一。这件事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他立志:今后有能力了,一定要资助贫困学子,一定要尽力扶持教育事业。他如是说,更如是做。

2007年,金裕龙为松江二中捐资建造“开天馆”,在这所大型的现代化室内综合体育馆内,时常活跃着打篮球、打排球、排练舞蹈的学生们的身影。近年来,为了支持学校开展德育工程,他又捐款60万元设立了德育基金。正是由于连续多年的基金注入,松江二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和德育研究活动,从而助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首批上海市行为规范学校,两名教师荣获上海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正是得益于德育工程的大力开展,松江二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道德楷模:他们当中有被市级媒体报道的见义勇为救助晕倒路边老人的学生,有为学生高考减压精心制作43个造型迥异发夹的热心教师,更有80多名学子为造血干细胞无偿献血。如今的松江二中,德育之花开遍校园,学生们正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成才。

松江一中是金裕龙的母校。牵挂母校发展,支持母校教育事业,自然成了他助学兴教的又一个重点。他资助建造了松江一中的逸夫楼、综合楼,为松江一中的贫困学生建立了“爱心助学基金”和“奖学金、学杂费减免制度”,助学款达500万元。资助松江一中了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新疆班,他关爱少数民族学子的学习和生活,在松江一中传为佳话。

2017年始,金裕龙资助“蓝天下的蒲公英”项目,为浦南7所学校的困境学生提供帮助。除此以外,他还为松江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助。在松江实验小学设立“开天杯”基金,助建“名师工作室”,奖励优秀青年教师。松江实验小学目前已拥有全区仅有的两名上海市特级教师。还对新办的梅家浜学校、部分幼儿园进行了资助。他的爱心不仅遍洒松江教育界,还洒向人才高地的大学园区,为莘莘学子送去关爱,给需要帮助的特困生圆梦的力量。同时资助云南、新疆等贫困地区学校建造电子远程教育室,暖意送千里。

情系农村惠民生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金裕龙经常勉励自己不能忘根、不能忘本,他的内心有着浓厚的乡村情结,为农村、农民做点什么是他多年来的夙愿。

泖港镇曹家浜村位于松江浦南地区,由于产业过于传统,村级经济发展速度较慢,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作为集团党总支书记,金裕龙在得知曹家浜村的实际困难后,主动提出实施帮扶计划,由区政协牵头与曹家浜村党组织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他出资建设了两百平方米文化活动室和两个休闲健身场所。“以前看戏看演出,我和老伴要走一个小时到邻村,现在家门口也有这么好的场地了!每天饭后我都到村里的小花园转转,去健身的地方活动一下,感觉身体都比以前好了!”70多岁的方老夫妇对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场所赞不绝口。除了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场所,同时还为村民修建了面积约40平方米的公用厨房,里面水槽、炉灶、桌椅碗筷、消防设施等一应俱全。“在村里,婚丧嫁娶是大事,以前大家都是各自在家里办酒席。考虑到村民的需求,我们从开天公司资助的金额里拿出一部分,建了这个公用厨房,村民只要付少量成本费,就可使用,既方便又安全。”,曹家浜村党总支书记唐碧青 说。

近年来,金裕龙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曹家浜村的村容村貌、道路建设、排污设施维护、普法宣传、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等实事项目,每年春节、“七一”等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他还通过商贸型招商引税的方法,为曹家浜村带来了2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泖港镇党委书记张金弟说:“以前曹家浜村的集体经济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属于贫困村,现在通过招商引税等措施,不仅完成经济考核指标,还走在全镇前列。可以说,通过结对共建,曹家浜村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它远比一次性捐款、捐物更有实际意义和长远的社会效果。曹家浜村实现了从传统农村向新型农村的成功转型,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村”“上海市整洁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等殊荣。对此,金裕龙内心充满了欣慰,坦言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爱释责任暖万家

一个民营企业家开展慈善救助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他慈心善举的感召力是无穷的,他对社会责任的唤醒,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为了让上海市儿福院等166名残疾儿童能走出家门,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他积极地与澳大利亚轮椅基金会取得联系,不辞辛劳无数次远洋牵线搭桥后又主动承担了运输费,终于使价值30万元的166辆残疾儿童专用轮椅车漂洋过海来到了上海。看到孩子们坐上轮椅去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他舒心地笑了。在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中,他捐款100万元,用大爱传递温暖;在松江区精神文明创建中,捐赠400余万元用于历史文化的传播;在每年的节假日,都为老人和贫困家庭送去大米、油、肉、面粉、水果等物品,奉上自己的浓浓爱心。近年来,他带动自己的儿子资助养老机构等设施改造捐款达200万元;资助公益组织开展“家政服务”等项目50余万元;资助“生的希望”造血干细胞移植救助博爱项目40万元;资助困难群体过好年节日帮困150余万元。

在公司改制10周年庆典之际,他将原本打算搞庆典活动的钱款近400万元,全部捐赠给松江区代表机构,采用捐款的形式,纪念公司改制10周年,不放一只高升,不放一串鞭炮,不搞任何庆典活动;同时还发动全体职工现场捐款近10万元,资助成立了老年人“慈善戏剧组”等,积极传播慈善理念。

在关怀员工方面他“知底、知情、知心”,每年“六一”为学龄前的职工子女送书卡,为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颁发奖励金,为患大重病职工送去一份温暖;每年过节,企业再困难也坚持发放节日慰问品,即使是退休员工,谁家里有困难,或者生病住院,他同样会送去慰问,使许多退休的老员工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平日里,他经常带着职工,主动到社区、学校、乡村、部队和公益单位去走访和慰问残疾人、贫困生、孤寡老人、伤残退伍军人、下岗退休人员等,履行帮扶责任。以慈善精神培育职工高尚情怀成为开天的企业文化,在金裕龙的号召与带领下,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在开天蔚然成风。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更难的是能带动大家共同做好事、做善事。近几年来,在金裕龙的带领下,集团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达5000万余元。很多人难以置信,一个长期在微薄利润支撑下的民营企业,一个吃尽了千辛万苦的经营者,为什么如此执着地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把关心和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作为人生的另一个追求呢?其实毋庸置疑,因为金裕龙深知,公司和他的财富创造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靠的是各级领导的支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帮助,靠的是亲人朋友的理解。而回报这份感恩最好的行动,就是尽力报效奉献社会,彰显企业公德良知。

猜你喜欢

松江资助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胆大心粗”的爸爸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打造小清新视听空间 上海松江7.2.4全景声展厅案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