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的系统性评价和Meta 分析*

2019-11-22李文婷芮轶群张金兰陈燕清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伏贴西药鼻炎

李文婷,芮轶群,吕 阳,张金兰,陈燕清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030024)

过敏性鼻炎[1](allergic rhinitis,AR)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世界范围内AR 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全球AR 的患病率大约为10%~25%,人数超过近5 亿[2]。国内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为11%[3]。因此如何减轻AR 的发生与发展是我国医疗中一个非常严峻的任务,目前西医传统治疗AR 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2015 年发布的美国《过敏性鼻炎临床实践指南》[4]把糖皮质激素治疗AR 作为首选药物,但糖皮质激素治疗AR 仍然存在鼻出血、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毒细菌感染等副作用[5]。而三伏贴是中医治疗AR 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6],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公开发表的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AR 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对纳入的RCT 研究资料进行Meta 分析,比较和评价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AR 患者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 纳入标准 (1)各研究中研究对象均符合国内认可的AR 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性别不限、年龄不限,病程、病例来源不限。(2)干预措施:治疗组采用单纯三伏贴或结合西药、针灸等干预措施,对照组为西药、针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中成药等。(3)疗效指标至少包含以下2 项指标之一: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干预人数;②《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中AR 的各症状积分。(1997、2004、2009 的指南更新中关于总有效率及症状积分的部分并未有较大改动。)

1.2 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及资料不完整的文献;(2)动物实验等文献;(3)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未明确;(4)研究设计或数据出现明显错误的。

1.3 文献检索 中文数据库以“穴位贴敷、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鼽”为主题词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MB(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allergic rhinitis”和“acupoint application”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策略根据相应数据库具体调整,均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时间均为各数据库2000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

1.4 文献筛选与偏倚风险评估 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均由两位评价人独立进行。首先将所有检索到的文献题录全部导入ENDNOTEX8 中,根据年份及题目排除重复文献,再进一步浏览初步检索到所有文献的题目及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初步判定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最终筛选出基本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需要提取的内容主要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发表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样本量,治疗组干预措施及对照组干预措施,治疗时间,疗效指标等。

在Revman5.3 中使用Cochrane 协作网偏倚评价风险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包括以下6 项指标:(1)随机序列产生方法;(2)分配隐藏;(3)盲法(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结局评价者);(4)结果数据完整性(针对每项结局指标进行完整的描述,是否对减员和从分析中剔除进行陈述);(5)选择性研究报告结果(对研究者有选择的报告试验结果的可能性进行分析);(6)其他偏倚来源。由两位评价人进行独立评价,对纳入文献的每项指标给出“是(即低风险偏倚)”“否(即高风险偏倚)”“不清楚(偏倚风险不清楚)”的判定。

在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中,对于两位评价人意见不一致的文献,可进行讨论或邀请第三位评价人进行评价来协助解决。对于数据不完整的文献,应尽可能联系作者本人,若仍无获取,应剔除。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Revman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stata14.0 进行辅助。连续型变量若使用相同标准使用加权均数差(WMD),若使用不同标准则使用标准化均数差(SMD)。二分类变量使用相对危险度(RR)。

(1)对进行本次Meta 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确定效应模型。设置检验水准α=0.05,若P>0.05,I2<50%,说明各研究有统计学同质性,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05,I2>50%,说明各研究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分析导致异质性的来源,并采用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或Meta 回归进行处理,若可以证明合并效应量的结果稳健,则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 分析结果均采用森林图进行表示。(2)根据Cochrane 评价人手册,对结局指标纳入研究个数大于或等于10 篇的检测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初步检索到文献1017 篇,其中CNKI292 篇,万方258 篇,维普147 篇,CMB300 篇,外文文献库共检索到20 篇。首先使用endnoteX8 根据年份及题目排除不同数据库的重复文献共612篇,获得395 篇相关文献,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阅读题目及摘要后筛选出38 篇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最终纳入9 篇RCT,治疗组患者440 例,对照组患者431 例。纳入文献一般特征见表1,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表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 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见图2。

图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图

2.3 总有效率 9 项研究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报告了三伏贴对AR 患者有效率的影响:6 项[7-12]三伏贴+西药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3 项[13-15]三伏贴+针刺有效率高于三伏贴组,有统计学意义。

2.3.1 总有效率的评判标准 纳入文献中均有总有效率指标,疗效标准:1 项[13]研究使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项[8,10,12]研究使用《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1997 年,海口)》、2 项研究[11,14]使用《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 年,兰州)》、2 项研究[7,15]《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 年,武夷山)》,1 项[9]使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其中4 项[7,9,10,12]是单纯三伏贴对比常规西药治疗,2 项[8,11]是三伏贴联合常规西药对比常规西药,3 项[13-15]三伏贴联合针刺对比针刺。

2.3.2 单纯三伏贴对比常规西药 纳入4 项[7,9,10,12]研究,共633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12 例,对照组321例,异质性检验,显示无明显统计性异质性(P=0.15,I2=4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单纯三伏贴总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组,可以提高15%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15,95%CI[1.03,1.27],P=0.01)。见图3。

2.3.3 三伏贴联合西药对比西药 纳入2 项[8,11]研究,共398 例患者,三伏贴联合常规西药组有200例,常规西药组198 例,异质性检验,显示无明显统计性异质性(P=0.9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三伏贴联合常规西药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组,可以提高32%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32,95%CI[1.17,1.48],P<0.00001)。见图4。

图3 单纯三伏贴对比常规西药的总有效率Meta 分析

图4 三伏贴联合常规西药组对比常规西药的总有效率Meta 分析

2.3.4 三伏贴联合对比单纯针刺纳入3 项[13-15]研究共298 例患者,三伏贴联合针刺组有150 例,针刺组148 例,异质性检验,显示无明显统计性异质性(P=0.47,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三伏贴联合针刺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可以提高30%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30,95%CI[1.17,1.44],P<0.00001)。见图5。

2.4 症状积分 9 项研究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报告了三伏贴对AR 患者有效率的影响:2 项[13,15]三伏贴+针刺症状积分优于三伏贴组,有统计学意义。3 项[7-9]三伏贴组症状积分优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

2.4.1 症状积分评判标准 三伏贴联合针刺组对比针刺组中2 项[13,15]有鼻炎症状总积分(TNSS)[16]指标,单纯三伏贴对比西药中有2 项[7,9]有鼻炎症状积分,分别使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 年,武夷山)》。三伏贴联合西药组中有1 项有鼻炎症状积分,使用《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1997 年,海口)》。

2.4.2 三伏贴联合针刺组对比针刺组 对2 项研究进行Meta 分析,进过异质性检验发现,两者异质性较大(P=0.01,I2=83%),纳入研究较少,难以使用敏感性分析,Meta 回归,亚组分析进行处理故放弃Meta 分析,对两项研究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王英[13]的研究中,TNSS 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艳芳[15]的研究中,TNSS 结果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项研究均表示三伏贴联合针刺对于降低TNSS 优于单纯针刺。

2.4.3 单纯三伏贴组对比西药组 2 项研究采用不同标准,尝试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合并,通过异质性检验,两者异质性较大(P=0.003,I2=98%),难以处理,放弃Meta 分析,使用一般性统计描述。陈青海[7]的研究中,结果提示鼻炎各症状积分在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江[9]的研究中,结果提示鼻炎各症状积分在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项研究均表示单纯三伏贴各症状积分优于西药组。

2.5 不良反应 所纳入9 项研究中仅1 项[9]有记录不良反应:在王江[9]的研究中对照组50 例中出现3 例轻微鼻出血,2 例药物依赖,4 例鼻腔干燥,2 例鼻中隔穿孔,不良反应率22%,治疗组患者则仅仅出现1例皮肤过敏,不良反应率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疗效分析 穴位敷贴疗法[17]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选择相应的腧穴,将具有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发热,甚至起泡,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调整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次Meta 分析结果显示:单纯三伏贴在有效率方面,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三伏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在有效率方面优于常规西药;三伏贴联合针刺在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纯针刺。在症状积分方面,研究涉及较少,尝试进行Meta 分析,异质性较大,仅做一般统计描述,大部分研究表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对其持肯定态度。

3.2 本次系统性评价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三伏贴对AR 存在一定疗效。但由于三伏贴的用药及选穴复杂性,易造成较大的偏倚,因此只能从整体上大致证明三伏贴的有效性,通过何种途径发挥作用仍需具体研究[18]。此外,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少且质量较差,无法确定结果是否稳健,具体分析如下:

(1)纳入文献方面:由于国内外关于三伏贴治疗AR 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次纳入文献均为国内文献,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较少,质量也普遍不高。(2)在操作层面,将不同治疗时间(一年、连续两年、连续三年)视为等同,将不同西药对照(H1 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视为一个“整体”,未展开比较。(3)本次系统评价纳入研究关于不良反应的资料不足,无法进行安全性评价。

以上局限导致本次结果应用受到限制。

3.3 展望 系统性评价[19]是应用明确的方法查找、筛选和严格评价相关研究,从现有的研究中提取数据并使用合理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合并数据,得出综合性结论。纳入研究的质量决定着系统性评价的质量,随着高质量研究的不断产生,系统性评价的结论也会不断变化。由于穴位贴敷及其联合疗法具有复杂性,只能从宏观的角度大致判断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20]。本次研究发现,大多数临床研究对随机序列产生、分配、盲法、随访等并不重视,诊断及疗效标准常不统一,研究质量普遍不高。在以后三伏贴治疗AR 的RCT 中,应作出以下改变:(1)制定出完善、统一的诊疗标准,以产生更多高质量的RCT 研究,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证据;(2)多数研究在疗效方面都持肯定态度,但在以后的研究中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明确该疗法的疗效。

猜你喜欢

伏贴西药鼻炎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警惕诊疗问题生活化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一起聊聊三伏贴
中药三伏贴引起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