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天空条约》,谈了半个世纪

2019-11-21何锟

环球时报 2019-11-21
关键词:美苏侦察机条约

何锟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表示有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军控基石之一,这份条约的谈判持续了数十年,甚至硬生生地把谈判一方从苏联“熬”成了俄罗斯。

“开放天空”的概念,最早源自1955年。在当年7月的美苏英法四国日内瓦高峰会谈期间,为反制苏联此前提出的“禁止核弹”裁军口号,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开放天空”的建议。他主张为消除大规模突然袭击的可能性,美苏应相互交换关于军队实力、指挥体系、兵力配置、武器装备、军工厂和军事设施位置等资料,然后由双方的飞机对对方进行没有限制的空中侦察和照相,以避免互相猜忌造成局势紧张。

艾森豪威尔的提议,并不是基于道义原则。在那个没有侦察卫星的时代,空中侦察是了解敌国境内军事部署和活动的唯一途径。根据后来公开的冷战文件揭秘,在日内瓦会谈之前,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已试飞成功。假如苏联同意提议,美国在空中侦察方面依然能占尽上风;即使苏联拒绝,美方也可以把“促进军控”作为U-2高空侦察机越境侦察的幌子。果不其然,这一提议遭到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拒绝,理由是“会使间谍活动合法化”。不过,“开放天空”还是出现在此后数年的美苏谈判中,直到1960年5月美国U-2侦察机越境侦察苏联时被击落,围绕这一敏感话题的谈判被迫停止。

从1985年开始,美苏关系趋于缓和。1989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又向北约和华约组织成员国重提“开放天空”的建议,并以此视为检验苏联与美国合作诚意的一种手段。这一提议得到部分西欧和东欧国家的欢迎,他们希望以此避免建立侦察卫星网络的巨额开销。1990年2月,两大阵营在渥太华举行第一轮“开放天空”谈判,不过由于以美苏为首的双方各有打算,坚持己见,互不相让,没有达成协议。

1990年11月初,在欧洲常规裁军谈判中,英国裁军代表团团长利弗重新提到新版“开放天空”计划。他认为,苏联已经把部分坦克、装甲车和火炮转移到乌拉尔以东地区,因此仅对欧洲常规裁军条约约定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之间地区”进行空中监督远远不够。西方国家代表认为,应该开放从美国旧金山经北美大陆、欧洲全境和乌拉尔以东直到海参崴的广阔空域。

在美国赢得海湾战争胜利、两德统一、华约解体、苏联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的历史背景下,1991年9月9日,第三轮“开放天空”谈判在维也纳开始了。谈判一开始,西方就仰仗有利形势,步步紧逼,以苏联为首的另一方则步步退让。经过长达2年又1个月的艰苦谈判,《开放天空条约》终于达成协议。

《开放天空条约》本应于1993年生效。但谈判开始时还有苏联,签约时苏联已经解体。换句话说,谈判硬是把苏联熬成俄罗斯。由于认为自己在谈判中吃亏,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后一直未批约。直到1997年8月,美国邀请俄罗斯侦察机拍摄美国本土的军事设施后,俄罗斯才于2001年批准《开放天空条约》。事实证明俄罗斯的担忧事出有因,截至2016年,俄罗斯飞越美国仅约70次,美国飞越俄罗斯约200次。▲

猜你喜欢

美苏侦察机条约
俄宣布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SR-71侦察机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马关条约》原件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本期导读
《里斯本条约》有望通过
本 期 导 读
EP-3A和EP-3E电子侦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