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DEA-MI模型研究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效率

2019-11-21

关键词:皖南示范区旅游业

谢 鸣

(安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效率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产业质量提升和动力革新的重要目标。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型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最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拉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产业之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涉及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黄山、宣城等7市,范围包括47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7万平方公里。该区域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富集,区位条件优越,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特色鲜明、有重要影响的文化旅游区域。2009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文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2014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由安徽省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目前专家学者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空间结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开发、乡村农家乐发展等方面[1-6],对示范区旅游效率的研究较少[7]。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效率是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旅游经济生产单元,在一定时间内,旅游产出与旅游投入之间的比值。本文运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和MI(Malmquist Index)分析法,对示范区2005—2015年的旅游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对提高示范区旅游发展质量、转变示范区旅游发展方式、促进示范区旅游创新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DEA模型分析法

DEA模型分析法是一种以相对效率为基础的非参数评价方法,也是一种用来评价相对效率的有效评估方法[8]。DEA模型理论是将每一个需要进行评价的单元作为一个决策单位,并且每一个决策单位都具有投入和产出数据,通过对每一组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判断每一个决策单位的有效性。DEA模型可以对多个决策单位的多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用来评价经济生产关系较为复杂的决策单位效率。本研究运用DEA分析法中的BCC模型,也就是在规模收益可变的条件下,以投入为导向,测算示范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假设有n个独立的决策单元(DMU),每个DMU都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设第j个DMU的第i项投入为xij、第j个DMU的第r项产出为yij,即

由此构造出BCC模型如下:

其中,n是DMU的数量,λj为权重变量;θ表示综合效率,若θ<1,表示决策单元效率不足,值越小,效率越低;θ=1,说明决策单元投入最小,产出最大,即DMU有效;θ越接近于1,旅游效率越大。在本研究中,示范区有7个独立的决策单元,分别是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黄山、宣城等7个城市。但为了满足DEA分析对决策单元及分析指标的基本数据容量要求(样本个数至少为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和的2倍),本文在运用DEA模型分析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效率时加入了安徽省其他9个城市。

1.2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

BCC模型仅能分析一定时间决策单位DMU的静态效率,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法可以分析决策单位DMU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生产效率,两种模型结合[9-12]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产业效率的静态和动态变化。假设在大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从t时期到t+1时期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

其中,等号右边前半部分分式代表相对技术效率变化,后半部分分式代表着技术进步效率。这里技术效率变化又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M大于1代表从t时期到t+1时期旅游生产效率提高;M等于1表示这期间效率没有变化,M小于1表示这期间效率降低。技术效率变动表示决策单位从t期到t+1期与生产前沿面的靠近程度,技术变动大于1代表技术改进。

1.3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指标的选取是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理论分析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选取合理、科学的投入产出指标是本次研究的重要步骤。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的投入一般分为土地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3个部分[13]。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有比较大的吸引力,但是土地面积对于示范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不是制约因素,因此本研究选取各地市2005—2015年每年的3A级以上景点数作为其中一项投入指标;劳动力资源对于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旅游服务行业直接从业人数并没有相关的统计资料,也很难从第三产业从业数中剥离出来,因此本研究选取各地市2005—2015年每年第三产业从业数作为替代指标;资本是对旅游市场的投资,包括建设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环境等方面,旅游投资水平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美化旅游区环境和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因此本研究选取旅游固定资产设施的旅行社总数以及星级饭店总数作为资本要素指标。关于产出指标的选取,旅游者满意度是最为直接的指标,但由于个体差异,旅游者满意度的统计较为复杂,因此借鉴相关学者的经验[14-15],本研究选取示范区2005—2015 年7 个城市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总人次为产出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2015 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以及7 个地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还有部分数据来源于相关政府网站以及实地调研结果。

2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效率和动态分析

2.1 示范区旅游综合效率分析

利用BCC模型和DEAP2.1软件进行测算,得到示范区2005—2015年旅游业综合效率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示范区2005—2015年各市综合效率值

从表1可以看出,示范区2015年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84,综合效率平均值达到最优的城市有3个,分别是芜湖、池州和马鞍山,占示范区的42.86%,表明示范区旅游综合效率较高。但区域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综合效率最高的平均值为1,平均值最低仅为0.551。从2005—2015年时间演进来看,示范区整体效率出现波动上升,其中池州市综合效率上升最快,而黄山市略有下降。表明示范区的设立提高了皖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利用率,带动了区域旅游投资热度,提升了区域旅游发展的质量,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2 示范区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是旅游产业由于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得示范区2005—2015年旅游业纯技术效率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示范区2005—2015年各市纯技术效率值

续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示范区2015年纯技术效率平均值0.914,表明示范区旅游业受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纯技术效率较高。从2005—2015年时间序列来看,纯技术效率从2005年的0.858提高到2015年的0.914,说明示范区旅游业发展趋向成熟,区域旅游业管理能力和技术进步对示范区的贡献较大。但示范区内部差异较为明显,高低之差达0.349,表示示范区内旅游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空间。

2.3 示范区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指的是旅游产业结构通过优化配置对产出单元所发生作用的大小,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得示范区2005—2015年旅游业规模效率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示范区2005—2015年各市规模效率值

从表3可以看出,2015年示范区规模效率平均值0.923,表明随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设立和国家旅游发展政策的持续向好,示范区的旅游业发展规模在不断调整优化,示范区旅游业结构日趋合理。但示范区内部规模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铜陵市旅游发展的规模还存在较大空间。

2.4 示范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分析旅游要素与旅游资源的配置利用水平、集聚程度和技术变化。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出示范区7个市10年间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变化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示范区2005—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续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示范区全要素生产率11年间平均增长13.1%,技术进步平均提高12.0%,技术效率平均提高1.0%。表明示范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有关,技术进步是影响示范区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而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平均增长对促进旅游技术效率的提高相对较慢,表明该区域旅游要素配置利用水平和集聚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结论和讨论

运用DEA-MI模型,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得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在2005—2015,年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84,旅游效率整体较高;但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最高的旅游综合效率平均值为1占示范区的42.86%,最低平均值仅为0.551;示范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增长趋势,11年间平均增长13.1%。

示范区旅游效率的高低受政策环境、资源规模和质量、旅游业发展基础、管理经营水平、区位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区发展水平、市场条件和企业经营管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如示范区内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尽管旅游资源优势在区内不够明显,但是旅游业的综合效率在区内仍居高位;又如芜湖市和池州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区位条件优越,旅游市场竞争力较强,旅游企业技术进步较快,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旅游效率在区内城市中表现最优。

根据研究结论可知,示范区整体旅游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合国家政策、时代背景和区域实际,可从以下方面提高示范区旅游整体效率和发展质量:优化调整示范区内各城市旅游业发展规模,特别是铜陵市旅游业发展规模,提高区域整体旅游规模效率;按照市场对旅游业多样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丰富示范区旅游产业的层次和业态,提升示范区文化特色内涵;在示范区旅游产业管理上,借助技术进步、将智能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绿色、健康、节能降耗等新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完善旅游全产业链服务标准,建立在线服务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在旅游业发展趋势上形成“旅游+”互联网、农业、林业、文化、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的格局,以经济杠杆为着力点,大力提高示范区旅游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皖南示范区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皖南印象》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