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居易与江州山水

2019-11-21朱芳菲李春玉

文化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江州白居易山水

朱芳菲 李春玉

江州,今江西九江地区,东晋始置,辖境为江西大部,后南朝多次分割,江州辖境变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区划之一。“江州”作为地名广为人知,得益于白居易著名的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元和十年(815)六月,白居易被贬江州。元和十四年(819)二月中旬,乘船发湓口,离开此地。诗人在这里生活了四年,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描绘了江州的自然山水,记录了江州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走进白居易诗中的江州

白居易在江州生活了四年,观赏游历之处甚多,涉及自然山水、亭台楼阁及道观寺院。可以说,江州的山水都留下了白居易的足迹,也留下了288首诗歌[1]。据笔者按诗歌标题统计,白居易围绕江州山水风景点所写的诗歌有67首,涉及风景点27处,白居易诗中的江州风景点如表1所示。

除了表1依据诗歌标题统计,白居易诗歌还有很多在内容涉及江州山水,著名的《琵琶行》就涉及三个地名,分别是浔阳3次,湓江1次,江州1次。

表1 白居易诗中的江州风景点

序号风景点名称诗歌数量诗歌篇目19望江楼4《望江楼上作》《江楼早秋》《江楼宴别》《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20西楼2《西楼》《登西楼忆行简》21简寂观1《宿简寂观》22东林寺、西林寺6《春游二林寺》《宿东林寺》《宿西林寺》《宿西林寺早赴东林满上人之会因寄崔二十二员外》《正月十五日夜东林寺学禅偶怀蓝田杨主簿因呈智禅师》《晚题东林寺双池》23清源寺1《宿清源寺》24大云寺1《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25宝称寺1《游宝称寺》26遗爱寺2《遗爱寺》《题遗爱寺前溪松》27大林寺1《大林寺桃花》

这些地名让白居易的诗歌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江州也因此广为人知。

二、江州山水在白居易诗歌中的呈现

江州地处长江边,河网密布,气候潮湿,与北方自然环境截然不同。“白居易初至贬所,对于低湿逼仄的恶劣环境,表现出极大的抵触情绪因而作品中所勾勒的空间画面往往是压抑灰暗的”[2],如《望江州》中“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初到江州》中的“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菰蒋喂马行无力,芦荻编房卧有风”。诗句中的“孤舟”“水烟”“沙雨”“黄昏”“芦荻”“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树木凋疏、烟雨朦胧的水滨图画,给人以潮湿阴冷的感觉,这也正是诗人心境的体现,诗人担心自己的江州生涯将在阴冷的环境中度过。对于江州独特的风俗习惯,白居易也是多有不适。《东南行一百韵》中,诗人感叹自己如同一片落叶又像江中孤舟,非常孤独,且漂泊无依。来到江州之后,诗人发现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让人难以接受。这里口音嘲哳,百姓枕水而居,巫风盛行,饮食只有鱼鳖,腥臭而难以接受。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白居易的江州诗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内容上依然写江州山水与风俗物产,但传达的感情完全不一样了。《泛湓水》写四月初夏时诗人泛舟湓水的见闻感受,此时的湓江已非《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的模样,而是美好的、可爱的。湓江烟波浩渺,江边绿树拂地,沙洲上芳草萋萋,青萝和紫葛藤蔓交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舟行水上,就像置身于河汉和瀛洲这样的仙境之中。再如著名的《大林寺桃花》,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历来深受大家喜爱,读时仿佛跟着诗人登山游历。孟夏时节,大地春归,芳菲落尽,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灼灼桃花始盛开。山水之外,之前令诗人难以接受的物产和风俗这时也变得可爱了。又如《食笋》,江州山多,盛产竹笋,春时笋满山谷,竹笋外形好看,且味道鲜美。每日食笋,却一点都不单调,甚至经时不思肉,可见诗人对笋的喜爱。白居易另有《烹葵》《庐山桂》《山枇杷》《山石榴》《东林寺白莲》等诗,诗人对江州物产及山珍果味予以极大认同。在诗人笔下,江州物产丰富、景色迷人。

三、白居易江州诗歌转变的原因

在白居易诗歌中,江州山水由一开始的灰暗、阴冷、潮湿转变为明亮、可爱、迷人,白居易也由初来时对江州的排斥与抵触转变为认同与宽解,心态有了巨大的转变。这种变化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首先,江州风景秀丽,境内有庐山和鄱阳湖等山川名胜。白居易在《江州司马厅记》中写道:“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由是郡南楼、山北楼、水湓亭、百花亭、风篁、石岩、瀑布、庐宫、源潭洞、东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马尽有之矣。”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给诗人提供了悠游散心的好去处,在秀美山水间,诗人得以忘却被贬谪的痛苦,获得了精神的解脱与慰藉。在江州,诗人养鱼种花,亲自营造草堂,写了多首诗歌予以记载。《庐山草堂记》写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草堂选址极佳,在这里仰观山色,俯听泉声,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应接不暇。

其次,白居易在江州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友唱和是白居易在江州生活的重要内容,从他的诗歌可以发现,白居易社交广泛,除了元稹和李建等老友之外,大部分是在当地结交的新朋友,包括崔能、郭虚舟、庾敬休、智禅师等很多阶层的人士。这些朋友或在朝为官,或同遭贬谪,或隐于林泉。白居易与他们悠游山林、饮酒对弈、听琴赏乐,日子过得惬意自在,这种交流纾解了白居易内心的苦闷。《题崔使君新楼》写道:“忧人何处可销忧,碧瓮红栏湓水头。从此浔阳风月夜,崔公楼替庾公楼。”由此可见,官场知心好友给诗人带来极大的慰藉。

最后,江州地区隐逸之风和宗教色彩浓厚,对白居易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江州隐逸文化渊源较为深厚,名士辈出,形成了‘遗世弃荣’的文化心态”[3],如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白居易特地寻访陶渊明旧宅,并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诗中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前白居易在渭上闲居的时候就写了《效陶体诗》十六首,虽然两人所处时代相距数百年,但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和不慕荣利的气节对白居易影响极大。除了隐逸文化,江州地区宗教文化同样浓厚。庐山是佛教名山,有众多寺庙,如东林寺、西林寺、大林寺、遗爱寺等,白居易在这里寻禅问佛,足迹遍布江州大大小小的寺庙。白居易结交僧友,学习佛学教义,在精神上得以超脱。读他的江州诗歌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跟寺庙有关。由此可见,江州独特的人文底蕴对白居易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影响不容小觑。

四、结语

被贬江州,虽然白居易在仕途上遭遇重大打击,但对文学和江州来说却不失为幸运之事。江州以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俗迎接诗人的到来,使得文学史上增加了许多绚丽的篇章,这是文学的幸运。同时,通过这些诗歌,历代读者看到了美丽的江州,虽然时间久远,但今人依然能感受其魅力,这也是江州的幸运。

猜你喜欢

江州白居易山水
《山水间》
早冬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龙门里的白居易
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男孩,男孩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