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新视角

2019-11-20王博

财会学习 2019年30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审计内部审计

王博

摘要:政府会计制度出台以来,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以此为背景,结合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往来款管理三方面,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审计

一、引言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迫切需要加强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更能准确体现运行成本、更能及时预警风险、能如实反映“家底”的政府会计制度。财政部于2018年发布《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号),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

二、新旧制度差异对比

改革后的政府会计制度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在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功能目标、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变化。在核算基础方面,政府会计制度下的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在会计要素方面,政府会计制度不再施行“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要素,而是包括预算会计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要素,构成“3+5”的要素体系,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在功能目标方面,政府会计制度以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为双重目标,全面反映单位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成本信息,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预算管理为目标、侧重体现预算执行方面的信息,更具全面性。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政府会计制度真正实现“实提”折旧: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化,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和成本的配比性,准确反映单位实际运行成本。总之,政府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可以更加完整反映财务状况,真实还原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交易活动,从而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更好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需求。

三、内部审计发展新思路

(一)实现资产管理全环节审计

在以往“重预算、轻资产”的财政管理理念指导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相较于预算管理远远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而新会计制度的出台,在资产折旧等方面的新变化正是体现了对强化资产经济性、摸清“家底”的决心。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使用方面,缺乏购置必要性审查。一些单位未从工作实际需求出发,盲目申请、使用财政预算资金购置新增资产。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的资产共享使用率较低,资产配置的结构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在资产核算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摊销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产账面价值无法准确体现资产实际成本。在资产管理方面,由于“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不考虑经济效益,以低于市场公允价值的价格将闲置资产对外出租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因此,新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应加强对资产的源头追溯。一方面要加强对资产购置、出租出借等前置环节的合规性、经济性审核,同时要注重对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间一致性的审计,核查资产信息是否更新及时,折旧与摊销的计提是否方法正确、数据准确。此外,通过掌握资产使用频率、累计使用时长等信息,对资产使用、处置等环节进行审计,从而倒逼资产的后续管理,实现资产管理全环节审计。

(二)突出绩效审计作用

在政府会计制度下,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财务会计为绩效管理、科学衡量行政事业运行绩效提供有效基础。审计署印发的《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内部审计工作要“促进提升管理经营绩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效率理念已渐渐扎根,通过对审计对象实施绩效评价,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责任意识和绩效观念势在必行。

充分发挥绩效审计这一工具,首先需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本着“全面、可比、可操作”的原则,绩效审计体系应从支出行为和资金的后续使用两大方面入手,实现对预算资金全过程的监督和约束。在考评过程中,为确保客观和公平,考核信息不能仅局限于预决算等相关客观数据资料,还应引入被考核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行业相关单位、社会公众、第三方独立机构等共同参与,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完成绩效审计工作。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纳入绩效审计环节,更能克服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懒政心理,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激励作用,是强化财政监管、实现源头治腐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对往来款项及债权债务审计

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号)在“扎实做好新旧制度衔接”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随着近年来对政府债权债务的重视,在内部审计时要将往来款项的审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核心工作。對往来款项审计的范围应包括:在会计核算方面,是否严格使用往来单位(或个人)、往来事项、款项类别等进行辅助明细核算。对于应收票据等往来科目,是否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并及时更新备查簿信息。对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科目,是否进行账龄分析,对于确查属于无法收回的、超账龄的应收账款,严格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国办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抓紧清理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包括所属事业单位)因业务往来与民企形成的逾期欠款。所以,进一步追溯行政事业单位债权债务形成的时间、原因,加快偿还力度,不仅事关摸清政府家底、规避行政风险,同时对提升政府部门形象、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事关重要。

四、实施路径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引入外部力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人才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核心力量。随着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需求和重要性不断提升,对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也随之提升。对此,应从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调整人才结构入手,积极选配思想作风过硬、具有审计、计算机、法律等相关专业基础的优秀人才加入审计队伍。同时,继续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开发、培训力度,借助轮岗、挂职交流等方式,拓宽交流平台和方式,提升人才业务素养和思维眼界。另一方面,适度引入社会中介力量,利用中介审计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增强审计监督合力,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客观、公平。

(二)提高工作站位,转变内部审计思维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频率和范围都有所提高和拓展。然而,许多财务人员依旧思维僵化,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被动应付和抵触心理,“讳疾忌医”,对审计工作的配合度和认可度较低,使得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审计工作是工具而不是目的。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应转变思维,积极推进审计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重视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审计方也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强化指导、评价等作用的发挥。加强对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重点审计项目的实施,既立足全局,又注重细节,科学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完善审计制度建设、规范审计流程、拓展审计结果的公布范围、加强审计责任追究追溯。

(三)发挥信息化手段,拓展审计方式

2019已进入5G元年,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推动审计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手段,可以扩大审计数据的来源范围,加大对内外部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力度,提升审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现在已普遍使用网络版账务处理系统,结合信息化手段可实现联网非现场联网审计,从而打破传统审计过程中时空的限制,既可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工作便利性,又可通过即时获取所需数据和信息,大大简化工作流程,提升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秦荣生.我国内部审计的新使命与发展新路径[J].会计之友,2019 (8).

[2]金蓓莉.政府会计制度下的高效内部审计新思路[J].中国内部审计,2018 (8).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审计内部审计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