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施工企业BIM技术应用研究

2019-11-19王子铭袁春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管理过程管理效能BIM技术

王子铭 袁春燕

[提要] 当前,对BIM技术应用的研究很少从管理视域下去探讨BIM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视角看,一是解决好BIM技术应用的管理效能问题;二是要解决好BIM技术应用的管理基础问题;三是解决好BIM技术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问题;四是解决好BIM技术队伍培养和利益分配问题。

关键词:BIM技术;管理效能;管理基础;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1日

一、中小施工企业BIM技术应用现状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技术是能够从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为建筑项目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运维方等各利益主体搭建一个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高效协作的信息平台。该平台是通过计算机3D数字模拟技术将项目所有阶段的工程信息、施工进度、资源信息、建造过程等模拟整合在一个单一完备的模型中,为工程项目各参与利益方提供一个公共便捷的协作平台。就中小施工企业而言,BIM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上的系统集成化的平台运用模式。它不仅改造了传统分段式的施工模式和流程,还将贯穿项目的规划阶段直到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的始终,即项目的全程生命周期。

但从实际的应用情况看,实现BIM技术全覆盖的项目比例很少。根据大连理工大学的郝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建筑行业将BIM技术贯通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六个阶段的典型案例极少,即便是实现其中相连紧密两个阶段的协作都不多,如施工和运维或者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协作。反倒是在单一阶段实现应用的典型案例还是较多的,如施工阶段或者设计阶段单一使用的案例较多,也就是说,目前BIM技术应用还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的可视化设计、设计效果的表现环节,或者是施工阶段的碰撞检查、模拟施工等环节。

二、解决好BIM技术的管理效能问题

运用BIM技术,首先要明确该技术运用的管理效能问题。从建筑施工领域的管理效能看,BIM技术有效解决了管理效能低下和资源浪费的两大问题。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断层与信息传递链条过长和层级过多导致的信息无法共享所带来的一系列决策失误和建筑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由于参与方很多,无论是规划主体、设计主体、施工主体、监理主体、维护运行主体等都需要紧密协作和配合,但由于协作主体过多、且存在项目周期过长、管理跨度过大、管理效果滞后等原因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建筑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1964~2003年间,工业与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30%,而建筑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反而下降了19.2%。另据美国建设科技研究院的统计,建筑业存在着57%的浪费,而制造业的浪费为26%,两者相差高达31%。资源浪费的问题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管理效能低下导致的建筑项目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较低;另一方面建筑业本身就是一个能源消耗巨大的行业。有数据表明,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在消耗着世界40%的能源和原材料。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管理效能低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资源和原材料的一种无谓的浪费。

三、解决好BIM技术的管理基础问题

从管理的角度来理解,采纳并有效运行BIM技术的前提有四个:一是管理理念的转变。BIM技术的引进与推广需要创新管理理念,而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理念相对比较落后,面对先进的BIM技术无所适从。主要表现在建筑业整体从业队伍素质不高,仍然滞留于劳动密集的产业阶段,专业化管理水平较低,基本呈现粗放式经营管理状态;二是管理基础的夯实。从技术角度来看,BIM技术属于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与三维数字技术相结合来进行系统处理与实时跟踪的数据库系统,这就需要应用的企业和单位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基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配套。在BIM整个系统中,数据库是最核心的技术。同时,构建数据库需要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三维数字及仿真技术进行辅助与支持。而我国很多建筑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尤其是项目施工单位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程度较低,无法满足BIM技术对信息化程度的要求;三是管理的有效协同。BIM技术平台使得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信息资源得以实现开放、互动、交流与共享,从而确保项目质量从设计到施工实现质量全程、全方位控制。为确保BIM技术协同设计与信息共享平台有效运行,其前提必须要建立一支配套的协同机制。但在我国建筑行业不仅存在建筑项目参与方过多、工程分包体系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建筑行业监管方面,也存在监管体制僵化、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等现象;四是建立和完善BIM技术的指导标准是BIM技术应用的重要前提。BIM技术基于开放的数据标准来有效地支持建筑业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项目全过程的数据管理。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和完善BIM实施意见和指导标准,只有明确了BIM技术平台中不同参与主体和利益需求方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的标准,以及规范各自应担负的支持和协同的职责才能确保BIM技术的真正推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很少,具体的只有2013年3月上海市规土局颁布的《上海市建设工程三维审批规划管理试行意见》指出,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三维审批规划管理试点,并规定在项目竣工交付验收时须提交三维竣工模型。

四、解决好BIM技术的管理效果问题

在运用BIM技术进行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确保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准确、全面、及时,数据处理科学合理,数据运用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为此,一是做好BIM信息模擬库的数据采集工作。由于数据量很大,而且需要比对参考很多相关数据,所以采集工作要设定专人、专用仪器设备、制定专门采集制度和流程等来确保采集工作的质量;二是完善设备组件库。由于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物内的设施设备不是标准件,所以就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及时制作设备设施的元件库,以备日后项目维护和改造所用;三是明确BIM数据库运行平台各参与方的责权利关系。正如上文所述,BIM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多个项目主体明确分工与密切合作,具体包括项目规划方、项目施工方、项目监理方、项目使用方、项目管理方等单位,这些单位在新的数据库平台分工协同模式下,势必面临着新的责权利分配,这种对原有信息收集和处理链条模式的改变势必会引发一些岗位的撤并或者职责的弱化,从而产生利益冲突。如果这种冲突引发责权利分配机制的失衡则势必影响到BIM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效果。

五、解决好BIM技术队伍培养和利益分配问题

首先,BIM技术需要相应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组织机构看,要想成功运行BIM,就必须设立专门的BIM项目组或部门,由这部分人专门负责使用并确保BIM技术推行到项目需要的各个层面;二是要培养BIM项目和团队、相关人员的软件操作与分析技能。特别是该项技术运作前期,BIM服务商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对于整个团队的技能提升至关重要;三是做好BIM技术的配套软件的学习和训练工作。从技术培训角度来讲,在实施BIM技术之前,相关配套的软硬件学习很重要,如辅助设计师从设计、分析到模拟全套BIM系列工具软件的Rhino、Catia、Sketch Up、Grasshopper以及64位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是每一位使用BIM技术的设计师需要掌握的软硬件工具;四是做好BIM技术管理与支持系统的相关管理层和服务支持者的培训与学习,如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领导层、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三维模型数据库实时检索项目设计范围、进度以及成本信息,从而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与监督。

其次,设计好BIM项目的投入与分配机制。一方面由于BIM项目的核心技术和软件仍然被美国公司垄断,这就直接导致项目购买和实施成本很高,这就需要项目参与各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均要加大投入来共同分担技术引进和开发费用;另一方面实现BIM技术共享的根本前提是制定合理的成本和利益分配机制。在计算和分摊BIM技术平台运行的各项成本费用时应借鉴绩效评估的相关工具,通过评估参与各方在BIM系统平台中受益程度来科学合理的确定成本和利益分配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项目各方采纳和运用BIM技术的积极性,确保BIM技术的运行效果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爱琳,闫泽文,惠之瑶.我国建筑业BIM技术研究文献综述[J].基建管理优化,2018(3).

[2]郝丽.我国BIM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与推广措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6).

[3]郑华海,刘匀,李元齐.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结构工程师,2015(8).

[4]马朝.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

猜你喜欢

管理过程管理效能BIM技术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区域“星级实验室”专项评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