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慢综艺的创新发展研究

2019-11-19王川川

声屏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慢综艺

王川川

摘要:近年来,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政策引领之下,电视节目导演以富有创新的审美感知力以及对市场极强的敏感度制作出慢综艺这一新的节目样态,但很快因不断跟风模仿陷入了同质化的局面。湖南卫视《我家那小子》打破了模式化的僵局,昭示慢综艺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以《我家那小子》《幸福三重奏》为例,从去陌生化的制作理念、多元评论的环节设置以及独居明星群像展示的话题性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论述未来慢综艺发展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慢综艺 《我家那小子》 《幸福三重奏》

我们正处于后现代化的文化语境中,快节奏是观察与体验世界的方式。多年来电视节目导演对于快节奏的“奔跑秀”“亲子秀”进行着孜孜不倦的跟风制作,释放观众的荷尔蒙,满足他们的窥视欲、“八卦”心成为节目的定位。随着“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走”的生活理念生根发芽,“回归生活,好好生活”成了普遍的心理需求,慢综艺这一新的节目样态应运而生。湖南卫视2014年推出的《花儿与少年》是慢综艺的初次试水。索福瑞数据来源显示,周五、周六、周日晚间省级卫视所有综艺节目排名,《花儿与少年》稳居第一,收视率最高可达到1.918%,可见其欢迎程度。后来湖南卫视在2017年相继推出《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随着“情感鸡汤”的滥用,观众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慢综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发展的困境。2018年湖南卫视推出的《我家那小子》延续了慢综艺的美学特征,将节目品质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与提升,其开创性地以亲人嘉宾,以及“旁观者”明星嘉宾的主观视角观察独居明星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内心情感世界,并从多元的角度诠释了慢文化之下“好好生活”的理念,最重要是深度挖掘了都市社会性话题,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笔者为了使读者理解《我家那小子》的节目创新性,将网综《幸福三重奏》与其进行对比研究。

去“陌生化”,贴近真实生活本身

俄国形式主义学者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成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①这一观点长期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新奇特、超越常规、感官的刺激成为其创作的宗旨。传统慢综艺就是将人物、环境、事件进行陌生化处理,使观众产生新奇的观感、超越生活本真的拟态化体验。比如网综《幸福三重奏》将三对家庭置于北京郊区陌生的房子里面,让其过一段无打扰的理想化生活,夫妻相处之道成为节目的重心,于是情感、情绪通过各种电视手段被无限扩大,观众从中得到窥视欲的满足。因此,陌生化只是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可被窥视的新奇叙事空间,缺少的是对生活本身的思索和人生意义的探讨。《我家那小子》摒除了陌生化的手法应用,将节目主题定位为“好好生活”,呼唤人们回归生活本真。因此,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明星嘉宾生活状态被真实地记录下来。生活环境是熟悉的,遇到的人是熟悉的,遇到的事是真实的,没有被刻意放大,明星的软弱、痛苦、无助、孤单被真实展现,第一次让人们真正看到了明星真实的内心世界,更让都市男女们感同身受。朱雨辰“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陪在我身边”成为千千万万都市男女的心声,睡在狗窝的影像记录更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一种孤独感。因此,真实成为慢综艺最有说服力的审美元素。

多元评论元素,增强节目内涵张力

在传统的慢综艺中,参演明星嘉宾按照导演预先设计的环节进行“真实”的拟生活展现,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基于个人的理念、生活阅历等进行主观、随意、片面的评价,或多或少对节目产生负面的影响。《幸福三重奏》在节目最后通过对路人的采訪,将幸福的概念进行深化,提升了节目的亲和力。但是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与前面节目环节的衔接性较弱。《我家那小子》评论元素的融入,增强了节目本身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在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之下,评论引导了网络舆论的导向性,形成延展性话题讨论,最终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同时,《我家那小子》区别于传统综艺节目的单方评论,它体现出多元化的评论特征。在传统的综艺节目中,评论身份要么是专家,其评价机制融入到综艺节目流程设计中,并成为提升节目品质、价值导向的一种重要因素;要么是主持人,其一方面点评事件或故事本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是节目流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我家那小子》节目中,观察评论者由三个身份群体组成,一是主持人,二是情感观察嘉宾,三是参演明星的亲人。主持人穿针引线,情感观察嘉宾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点评,而主要点评人是明星亲人。他们跟参演明星既亲近又陌生,一方面可以对观众费解或感兴趣的明星“八卦”进行阐述说明;另一方面,作为观察者,以“猎奇”的心态去观看孩子的生活状态,从而真正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因此,在多重评论的话语交锋中,一个意义空间被无形创造出来,观众会紧跟节目的主题进行话题讨论,最终实现节目品质及内涵的提升,保证了价值观的正确性。

独居明星群像展示,话题热点性高

慢综艺明星嘉宾的选择首先要符合节目的定位,选用流量明星、新晋演员等是惯用的手段。因为其自带流量、自带话题,对于节目收视率或者点击率而言,至关重要。《我家那小子》参演明星陈学冬、钱枫、徐海乔(替代朱雨辰)、武艺,各自家庭背景复杂,但也是众多中国家庭中的典型个案,比如武艺母亲与父亲因性格不合长期分居;陈学冬父母亲离异,大姨抚养其长大等,每一位明星自带话题热度。其次在传统的慢综艺中,我们会看到明星与陌生人之间的对立冲突,外在的矛盾冲突被人为设计,长此以往,便容易被观众所诟病。《幸福三重奏》中嘉宾的选择是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三对家庭:一对是宠妻、爱女儿、“儿子是充话费送的”话题家庭汪小菲和大S,一对是正在怀孕、演技在线的陈建斌和蒋勤勤家庭,一对是象征中日友谊乒乓球的福原爱家庭。节目重点依然是外在的事件冲突展现,比如大S骑自行车与汪小菲产生矛盾,蒋勤勤出门前因陈建斌不耐烦而生气等,真实但又有“蓄意”之嫌。而《我家那小子》重点是都市独居男人面临的普遍的精神困境,是一种群像展示,内在的戏剧冲突是重点,这样做更容易拉近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话题的社会热点性。在此,针对综艺节目受众群体的触媒习惯,笔者将“新浪微指数”作为数据支撑来对比分析两个节目。

笔者截取了2018年7月15日至9月10日的微指数数据,如图1所示,播出当天以及后续时间内,《我家那小子》的话题热点性比《幸福三重奏》高,话题热度持续性强,并且衍生话题内容多样,每一期几乎都有一个热点衍生话题供观众讨论,比如陈学冬大姨、武艺弟弟、朱雨辰妈妈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陈学冬大姨”衍生话题随着每期节目的进行,因其点评辛辣,被推上了新浪热搜,更有网民表示“看节目就是为了看家属评论的”。由此可见,一方面星素嘉宾组合的使用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明星嘉宾的选择要考虑其群像特征,《我家那小子》中明星嘉宾独居、单身、苦闷、精神困顿,是都市男女普遍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因此,话题参与度高,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可。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将“新浪微指数”作为数据支撑,有一定的偏颇性,因为《我家那小子》粉丝群体趋于年轻化,微博是其主要的话语载体,“微指数”相对较高。而《幸福三重奏》中夫妻档的嘉宾选择,受众群体的年龄范围有限,对微博的使用量有待商榷。

结语

慢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中国慢综艺要寻求发展,取决于节目品质的提高。相比较传统的综艺节目,它更加需要文化内涵的提升,用小节目体现深内涵、大情怀。怎么做?首先,强化内在戏剧冲突的建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能激起观众的兴趣,产生共鸣感是关键。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话题,一方面制作方通过团队进行话题炒作,通过官微进行话题引领,另一方面就是观众自发而成的观感体验,最终演变为热点话题。因此,电视节目导演需要通过视听元素深层次地打动观众,拉近和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其产生共鸣。传统的慢综艺显然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对立作为重点,而未来慢综艺需要将戏剧冲突由外在转向内在,将观众普遍面临的问题真实地展现出来,体现出更多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比如《我家那小子》节目中展现的精神困顿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内心独白被影像真实记录,自白成为自圆其说的坚强。最终,观众与明星之间建立了共同的话语体系,进行有效地意义互动。其次,文化内涵的融入,正能量的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艺术作品应该彰显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注重作品自身的品格。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的综艺节目依然是以竞技等娱乐环节取胜,文化内涵、正能力的融入相对较难,除了文化类电视节目之外,其他综艺节目很难实现其普世价值。《我家那小子》虽做出了尝试,但整体上节目正能量的传达还比较弱,更多仍然是对观众窥视欲的满足。总之,电视节目导演应该在慢综艺中将“好好生活”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新时代的精神,制作出更多的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慢综艺节目。(项目课题: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故事影视传播历史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2016C07)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本文责编:邵满春

注釋:① [俄]什克洛夫斯基著,方  珊译:《俄国形式主义论文》,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6月版。

猜你喜欢

慢综艺
以《三个院子》为例浅谈同质化浪潮中的创新突围
慢综艺节目的中国故事构建及发展策略探析
“慢综艺”节目的节奏因素分析
“慢综艺”更需要“慢创作”
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与未来前景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慢综艺节目成功原因及发展建议
“慢综艺”走俏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走俏 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见字如面》的文化策略
慢综艺电视节目“不忘初心”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