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出一片新天地

2019-11-19姜楚华张敏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黄冈市黄冈改革

姜楚华 张敏

6月12日,省教科院研究员胡明一行到黄冈市调研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市教科院院长易淑泉用“三改”汇报了黄冈的课改情况:“课改”走向更好,从开齐课程走向选科;“考改”对接更优,从学考走向选考;“评改”作用更大,从一元评价走向综合评价。这既是对黄冈市高考综合改革工作路径的系统梳理,也是对未来改革方向的清晰规划。

新高考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4年9月4日,国家正式发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时任团风县教育局局长的易淑泉反复研读这份“意见”,心潮澎湃。有着多年高中教学、管理经历,头戴“黄冈市首届名师”“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易淑泉对旧高考的弊端了然于胸:唯分数选拔人才异化了“教学生态”,让师生成了“考试机器”,让学校成了“教育工厂”;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得不到重视,智得不到开发,体保不了健康,美只能成为向往,劳也几乎被遗忘。不论是在教学一线,还是在局长任上,他都竭尽所能地改变这种现状,但受条件限制,很多美好的想法仅止于憧憬。如今,高考改革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意志,积弊的解决就有了强大的推手和时间表。曾经被“冷却”的憧憬被引燃了,他决定“放开手脚”,做这场改革的“先行者”“推动者”。

易淑泉满怀激情地规划着团风的改革,他不知道,一个更大的挑战,或者说是机遇正在等着他。2015年5月,易淑泉接到出任黄冈市教科院院长的通知。他清楚地记得时任副局长王银芬(现任黄冈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第一次见面时对他的嘱托:这次高考改革是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义重大。你到市教科院的首要任务,是用“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精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牢抓出成绩,让黄冈成为全省高考改革工作的“排头兵”。

小舞台变成了大舞台,小目标变成了大目标,易淑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考综合改革毕竟是新事物,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教育改革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怎样才能做到既大胆尝试,又可靠稳妥?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先带领大家“到外面看看”。听说浙江、上海在选课走班方面做得很好,考察学习的第一站便定在了那里。8月初,易淑泉同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市考试院、基教科和部分高中校长去浙江、上海的改革名校学习。所参观学校的一切都是新的:课程分为分层课程、分类课程、综合课程、特需课程四类,既保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又丰富了课程种类,让学生有多种选择;学生人手一张课表,按走班的形式进行学习,真正发挥了自主性、主体性;教师分层授课,学生按需选择,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给学生提供了选择教师的权利。这样的情景让大家既新鲜,又震撼:这不就是自己憧憬中的教学形态吗?没想到,考察参观的学校都已经将它变成了现实。

2016年9月,黄冈市正式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为稳妥起见,首批只选择了黄冈中学、罗田一中等6所高中作为非高考学科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的试点学校。一年的实验结果显示,试点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加,学习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这个结果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黄冈的高考综合改革按计划一步步开始实施:2017年,除试点学校外,新增黄梅一中、麻城市实验高中等6所学校开展部分高考学科分层分类选课试点,同年,黄冈市教育局印发《“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改革实验方案》;2018年,全市高中高一年级整体推行“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实现学校、学科全覆盖,同年,召开黄冈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评选与交流会;2019年,全市高中高二年级开展选科分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3+1+2”的全部12种模式,供其自主选择,同年,黄冈市教育局、黄冈中学、黄冈市教科院先后在全省高中综合改革工作会上做经验交流。

只要下决心改,办法总比困难多

只看上面这个时间表,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黄冈的高考改革顺风顺水、波澜不惊。事实并非如此。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黄冈也遭遇了来自教育內部、外部的各种压力和阻力,经历了数不清的徘徊和困惑,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最终破解了一道道难题。尤其是在课程建设、设施设备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他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属于黄冈的改革经验。

黄冈中学从2015年秋季开始,在全面完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逐步开设了选修课程、社团课程、生涯规划课程、校训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海军航空实验课程等8大特色课程群。社团课程分校本化课程社团和学生自主化社团。校本化课程社团包括篮球俱乐部、汽车协会、微电影俱乐部、厨艺协会、管乐团、话剧团、民乐团、动漫协会、造型基础协会、中国画协会等,每门课程都有教材,有专用教室,每周有2节课活动时间;学生自主化社团包括心理协会、《黄高青年》编辑部、《雪堂》编辑部、投资与理财协会、模拟联合国、辩论社、项目研究社团等,社团有专用活动场所,周末为活动时间。2018年,学校优化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内容,并以学分认定管理为统领,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生涯规划课程等课程中的薄弱环节,把课程实施做到了实处。2019年,学校在开齐开足14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每门课程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时间,建立了学分认定管理制度,构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体系。目前,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共开设选修课程44门,成立社团75个,学生“人手一张课表”,全部实行选课走班教学。

推行高考综合改革面临的另一道难题是,按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场地、器材等必然增加,这对于硬件设施本就捉襟见肘的很多学校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好在这次改革不是教育系统的单兵作战,而是多方协作的共同战斗。问题反馈到各级政府后,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各种针对性的举措相继推出。浠水县提出“举全县之力,办好浠水一中”的口号,县委、县政府从2015年起至2018年止,累计投入6594.2万元,新建一栋5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其中包括选课走班教室40间、可容纳6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一个、录播教室一间),添置了选课走班所需的教学设施设备。目前,学校的硬件条件已基本能满足选课走班需要。罗田县委、县政府仅2018年就投入1190万元,为罗田一中新建教学楼一栋,其中包括非高考科目学科教室20间、生涯课程学科教室2间、社团活动等功能教室8间、学术报告厅3间、信息技术教室3间。县委、县政府还统筹协调,为学校开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3个、艺体类选修课和校本课程活动场地3个。“真金白银”地投入解除了学校的后顾之忧,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罗田一中校长徐佑怀对改革充满了使命感,“政府把学校建好了,我们只有精心教学,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学生”。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因为没有优质的教师队伍作支撑,再好的规划、思想都是空中楼阁。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黄冈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一多一少”两道难题——长线学科教师偏多,短线学科、选修课教师严重不足。政府和学校双向发力,共同破解难题。政府方面,近三年来,全市共招聘高中短线学科教师300余名。各学校因地制宜,采用转岗、外聘等方式,积极化解困难。黄冈中学管乐社团涉及的乐器种类很多,一时又无法招到合适的老师,学校从黄梅戏剧院聘请了5名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这些老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兢兢业业地教学,让学生得到了长足发展。

改出一片新天地

从心理学角度讲,惰性与生俱来,人一旦习惯了某种状态,即使这种状态并不十分美好,也缺乏走出来的动力。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某种惯有的状态,让人逐步接受并适应另一种新状态,而一旦接受,人就会迸发出巨大的活力。

李曼是武穴市实验高级中学的一位普通生物老师,课改之前,她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学,工作说不上坏,也说不上好。改革后,学校安排她给B层学生带课。B层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她就想出种种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在学习“酵母菌”的相关知识时,李老师带领学生酿制葡萄酒、制作面包,让学生亲眼“看见”酵母菌发酵的过程。教学结束时,学生品尝着亲手制作的食品,第一次感受到学习原来可以这样好玩。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她带领学生开展手绘生物思维导图比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查阅资料、精心设计版式版面,用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创作出一张张图文并茂的作品,而相关的知识点就在这种有趣的活动中刻进了记忆里。她还经常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蘑菇”的相关知识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蘑菇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对环境有哪些基本要求、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多少、一般要生长多长时间、一年能生长几次、生长时应怎样管理,以及蘑菇是不是越白越好、每斤最高卖多少钱等。这些问题,如果仅靠说教,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李老师与学校附近一位蘑菇种植者联系后,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研学活动。学生走进大棚实地参观、听了讲解后,心里的疑惑解开了,内心也受到了触动。学生王思学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感觉生物课上学的都是一些没用的东西,这次参观让我明白了不学好生物,连蘑菇都种不好。”

教师思想、行为的变化会带来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变化,当这种变化作用于学生身上时,学生的生命力便会蓬勃生长。在推行高考改革过程中,红安一中组织老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研究。陈良嘉校长和高龙井、张盛涛、徐伟伟、张应元等老师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出“多元智能与生涯建议一览表”,详细列出了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的特质、擅长或喜欢领域、最佳学业或方向、最佳职业方向。比如运动智能突出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特质:善于操作外物并进行精确的身体运动;触觉发展良好;乐于接受与体能相关的挑战;采用运动、表演等方式学习时,往往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类学生的最佳学业方向是体育类,最佳职业方向是运动员、舞蹈家、演员、钢琴家、雕塑家、工匠、外科医生、魔术师、幽默剧演员、器乐家、工匠、猎人、拳击手等。董希文、周智、李晋、张红生等老师运用开发的量表观察学生,发现学习成绩一直居于中等偏下的李志成具有运动智能,建议他向运动员方向发展。李志成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在不放弃考试科目学习的前提下,抽出更多时间参加足球训练。现在,他不仅文化课成绩稳中有升、专业课得到长足发展,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变得阳光开朗了。

由充满朝气的师生组成的学校,必然充满阳光。麻城市实验高中是一所创办时间不长的学校,层层选拔的招生机制曾一度让这所学校陷入困境。高考综合改革后,学校提出“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思想,在积极推行基础课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的同时,开设了书法、足球等特长类选修课。如今走进校园,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学生或静心习字,或腾跃于操场,行走其间,心也为之沉静,为之飞扬。

麻城市实验高中只是黄冈市所有高中的一个缩影。在黄冈,不论你走进哪一所高中,高考综合改革前那种暮气沉沉的“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都已渐行渐远。这种变化让带队调研的胡明感到欣喜,他握住易淑泉的手说:“黄冈的高考综合改革是一粒种子,只要用心浇灌,一定会开出更灿烂的花朵。”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黄冈市黄冈改革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改革之路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