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托乡愁的乡村微景观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9-11-19程惠珊尤达李霄鹤兰思仁

绿色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乡愁

程惠珊 尤达 李霄鹤 兰思仁

摘要:指出了乡村景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然而却存在着千村一面缺乏村庄特色文化等一系列问题。系统阐述了寄托乡愁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提出了乡村微景观设计策略,以晋江苏垵村黑茶古窑微景观设计为实例,分别从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特色产业三个方面提炼出了美丽乡村微景观建设中“乡愁”理念的设计原则,旨在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微景观设计的模式,为改善和恢复乡村景观环境、营造美丽乡村生活环境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和方法。

关键词:乡愁;乡村微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5-0005-05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景观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2000~2010年,中国自然村以平均每天消失80~100个的速度由363万个锐减到271万个,大量傳统村庄的逐渐毁坏带来人们记忆中的乡村景观的消失,乡愁失去寄托的场所,因此如何做到“记得住乡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点。

“乡愁”是对家乡的情感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乡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者对此展开相关的研究,刘沛林认为,“留住乡愁”的前提是加强文化保护,关键是大力开展特色小镇建设,“满天星斗式”的小城镇分布格局与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姚亦锋提出“留住乡愁”并非留住个人的“乡愁”,而是一个华夏民族的文化“乡愁”。“乡愁”的保留需从3个发面开展,一是尊重农村传统文化,二是保护农村建筑文化,三是要爱绿色,敬厚土,善待水,护三木。肖周燕认为乡愁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文化依恋和精神需求,并从文化、空间、景观和产业4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传承乡愁、营造乡愁、塑造乡愁和留住乡愁四大规划策略。针对如何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体现“乡愁”,已有研究多从整个美丽乡村或城镇等宏观范围角度出发,但从微景观角度出发尚少。实际上每个乡村景观都是由许多的微景观组合而成。而优秀的乡村微景观营造是从微观的角度、从文化层面等视角展示乡村本土文化,其创意和设计效果不仅能提高乡村生态景观,并且对乡村的文化传承和内涵提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蕴含在乡村微景观中的“乡愁”文化挖掘,创新和保留下来,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本内容。基于此有必要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愁理念的实现方式。本文通过以福建晋江苏垵村黑茶古窑景观为例,探讨在新背景下如何实现既可以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可以让人们的“乡愁”情节得到寄托与舒展。

2乡愁的载体类型与特点

目前尚未有文献明确提出乡村微景观的概念。本文基于切身参与晋江市乡村微景观营造活动和相关文献,认为乡村微景观是指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观赏面积在200~666m2,不仅具有观赏功能,且对于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基本特征包括:(1)具有相对性,乡村微景观是相对于宏观,整个乡村层面而言的景观。(2)具有波动性,乡村微景观的占地面积在200~666m2不等。(3)是以保留乡土气息,保护生态环境,展现乡村风土人情为动机。笔者认为乡村微景观建设下的乡愁应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倡导人性情怀的,可以让游者重温儿时记忆的精神需求。

2.1乡愁的载体

城镇化在不断发展,而人们的“乡愁”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延续,使其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根据乡愁承载体的形态差异,可以分为物质形态承载体和非物质形态承载体,分别对应了乡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物质形态的承载体主要包括一些自然资源景观,民居建筑、文物古迹等。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景观都有所差异,家乡的景观都承载着乡愁的记忆。北方地区的人看到黑土,产生了乡愁;南方地区的人看到了小桥流水、白墙黑瓦,有了乡愁;西部地区的人看到了黄土风沙,感到了乡愁。传统民居建筑也是乡愁的主要载体之一,如:四合院承载了老北京人的乡愁,窑洞承载了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乡愁,红砖古厝承载着闽南地区人们的乡愁等等。非物质形态的承载体主要包括一些民风民俗、乡土艺术表演、传统饮食习惯、民间文学、乡村村规等。一些地方方言歌曲也能承载乡愁,如听着闽南歌曲,外地的闽南人就会想起家乡的文化。看到街头二人转表演,就会勾起东北地区人们心中的乡愁等等。

2.2基于苏螋村微景观的乡愁载体

深入挖掘场地乡愁载体景观是对营造乡村微景观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苏j安村黑茶古窑微景观乡愁载体可划分为物质形态载体和非物质形态载体。

首先,黑茶古窑微景观设计区域堆放许多废弃的陶罐、水缸。这种将陶瓷文化运用在园林景观之中的做法,不仅让当地人以独有的黑茶古陶瓷为豪,也让外地游客感受到当地独特的陶瓷文化,这可以说是“乡愁”元素很好的运用。其次,位于场地内部的黑茶古窑遗址以及南面的村史馆建筑本身就是象征性与地方性很强的“乡愁”标志物。通过村史馆内的文物展示、文化宣传以及制陶体验等方式,将苏垵村的当地“乡愁”溶于景观营造中,让景观建筑具有“乡愁”感染力,让人产生心理的共鸣。最后,移植场地周围的火焰木至场地内,与黑茶古窑烧窑产生的火焰颜色呼应,以寓意深刻的火颤景象唤起人们更多的“乡愁”情结。

2.3设计原则

2.3.1坚持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原则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同时做到让生活更美好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新的奋斗目标。因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以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首要原则。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科学,将人类社会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生态健康,协调共生的理想的人类乡村生活环境。

2.3.2维持乡村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是我国国民建设与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受到了人口、经济以及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乡村资源多以粗放型开发和利用为主,对粗放型资源利用,如林木乱砍乱伐、围湖造田、陡坡地开荒等,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乡村的发展,然而其给乡村的环境资源带来极大的伤害,也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从长远的视角出发,粗放型资源的利用并不符合我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善待自然环境,规范人类开发行为,实现乡村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

创建特色产业,首先要开发利用现有的产业资源,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创建特色景观产业不仅可以提高村庄的特色风貌,还可以促进村民的经济收益。黑茶古窑南侧为村史馆,北侧为在建的敬老院,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以促进黑茶古窑产业形成一条龙服务:游客可以在黑茶古窑微景观中进行泡瓷泥和晒瓷泥,再进入村史馆体验拉坯、修坯、捺水以及画坯,最后再进入古窑进行最后一步烧瓷。挑选原村民手工艺人在村史馆进行制陶表演,赋予传统居民窑坊以新的生命力。制陶烧陶的原生态人文景观,增加人们的怀旧记忆,既延缓了优秀人文文化的消亡又建立起了特色产业。游客在参与中制作自己可观赏、可留作纪念的陶品,在劳作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具有商业娱乐的功能。

3.3.3引入绿色生态理念,建立宜居环境

当前,绿色生态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举措。宜居的生态环境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模式,就运用绿色生态理念来建立宜居生态环境而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造设计。

一是水泵循环设计(图7)。场地内水的水景用水采用独立循环体系,在场地内设置一个集水槽,高低水位交接处设水泵,实现场地内景观用水的智能化和集约化。

二是雨水处理及管理设计(图8)。临近建筑一侧,布置雨水收集管槽。通过场地内的雨水管网排入场地内的污水井中,而场地内的绿地则发挥“海绵”之功能,发挥渗水蓄水之用。

三是绿化灌溉设计(图9)。场地内设置安装喷灌设施,实现场地内绿化养护管理智能化和节约化。

四是照明设计(图10)。古窑体内灯为仿古法烧窑时的暖色钨丝灯,园路沿线设置草坪地灯坪地灯,灯罩造型采用黑茶古窑烧制器皿改造而成。

4结语

社会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传统乡村也不断的在失去原有的味道,“留住乡愁,记得住乡愁”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之一,更是建设美丽乡村微景观的前提。本文从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特色产业等方面人手,提出了基于“乡愁”理念的美丽乡村微景观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晋江苏垵村黑茶古窑微景观设计为例,挖掘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生产景观等方面的资源,提取具有特色的景观内容与“乡愁”理念相融合对场地加以改造。苏垵村的美丽乡村微景观营造应要根据当地乡村的特点、经济产业、风俗习惯等因素,尊重村庄特点,保护村民的利益,以此来营造出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乡土气息,加强美丽乡村微景观的地域特色。希望通过对晋江苏垵村黑茶古窑景观营造的分析,能够为苏j安村乃至国内其它区域的乡村在营造美丽乡村微景观上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新思路(图11~14)。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乡愁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乡愁
乡愁
乡愁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回头一望是乡愁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