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潮州情 散文 〔新加坡〕

2019-11-18钟韵宜

滇池 2019年12期
关键词:潮州人阿公潮汕

钟韵宜

“为人莫忘本,饮水要思源”。外公生前总爱吟唱潮剧《王茂生进酒》中的这一段。唐初名将薛仁贵尚未得志前生活潦倒,全靠王茂生夫妻经常接济,王家因此穷困不堪。后来薛仁贵战功赫赫,衣锦荣归故里,却不忘故谊、不弃旧友。外公借剧中人物教导我们要做个重情重义的人,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让我渐渐地明白了待人与处世的道理。

外公在世时是潮阳会馆的永久理事,毕生奉献于会馆事务。外公从潮阳南来新加坡时身无分文,但凭着刻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终于在中峇鲁开设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杂货店。外公和外婆含辛茹苦地把六个子女拉扯大,咬緊牙根,省吃俭用把孩子都供上了大学。尤为重视教育的外公常说,好学问,爱读书肯定不是件坏事,还举古人“十年寒窗勤苦读,一举成名天下知”来鼓励我们勤奋向学。

外公白手起家,生活较安定渐富裕后,决心回馈社会。他乐善好施,常帮助较贫寒的亲朋戚友,也常汇款予乡亲,甚至还捐款在中国乡下兴办了一所小学,让贫困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小学以外公的名字命名,琅琅的读书声一年四季穿过校外一排排的参天古木。由此足见外公为人不忘根本,饮水不忘思源。

外婆和外公一样来自潮州。外婆心灵手巧,擅长刺绣烹饪。她曾说潮州姿娘一定要学会刺绣。外婆的刺绣功夫一流,所绣出来的花草鱼鸟栩栩如生,正反面的线条都井然有序。还记得当年我出国念书前,外婆亲手编织了毛衣和围巾让我带上御寒。母亲说外婆六个子女年幼时的衣服件件出自她的巧手。不仅如此,外婆还能烹制潮州著名的糕粿,如笋粿、饭粿、韭菜粿、菜头糕,样样都让人垂涎三尺,齿颊留香。遗憾的是,我没有向外婆偷师,针线活一窍不通,还好烹饪略知一二。

我的阿公阿嫲(祖父母)同样出生于潮州。今年一百岁高龄的阿嫲直至去年,每天都坚持读报的好习惯。阿嫲说她年幼时家乡灾害连连,错过了上书斋的机会,成年后靠着看“歌册”自学识字,还学会查账管理阿公的洋货铺。我和姐姐小时候,阿嫲经常给我们讲潮州的民间故事,教我们诵读潮州歌谣。“天上一条云,地下两只船,一只载鹦哥,一只载葡萄”这首潮州童谣,我至今仍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和阿公阿嫲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无忧的。阿嫲每天早上都为我们准备潮州粥,配上潮州小菜如乌橄榄、咸菜、菜脯蛋,让我和姐姐吃了高高兴兴上学去。

潮州家庭多半凝聚力强,记忆中我们一家经常是一起吃晚饭的。潮式早餐和晚餐截然不同——早餐力求简单清淡,晚餐则丰富多样。红焖海参、清蒸鲳鱼、腐皮五香肉卷等潮州传统美食,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吃饭前孩子们围坐在一桌子佳肴前,总得先请阿公阿嫲吃,爸爸妈妈吃,才能开饭。为了不让我们浪费食物,阿嫲总是吓唬我们,如果饭菜不扒干净,就会嫁个麻脸丈夫。

继承阿嫲好学精神的父亲书柜里堆满了五花八门的中英文书籍。小时候我常踮起脚尖,从爸爸的书柜里翻出些连环画小人书,躲在书房里废寝忘食地翻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一日不书,百事荒芜。父亲分析道: 潮州人在政商、文教、艺术等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这和潮州家庭注重教育不无关系。父亲认为一般潮州家庭,只要孩子愿意读书,不管再穷,都会支持下去。到潮汕旅游时,每每可以看到祠堂里陈列着许多光宗耀祖的文人画像和事迹供后人效仿。难怪韩愈这位大文豪在潮汕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如今还有纪念他的寺庙、石桥等古迹,让世人瞻仰。潮州人对教育之重视可见一斑。

在父母的鼓励下,我在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留学北京大学,修读汉语言文学系,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中国遇到的良师益友扩大了我的视野,开拓了我的思路,让我终生受益。有趣的是,当时留学北大的新加坡同学中,有好几位都是潮州人,因此我们见面寒暄时,总爱加上几句潮州方言,显得额外亲切。我在北京的四年,十分惦念家人。那是个网速爬行的时代,和家人的联系主要还是靠写信和通电话。我的母亲几乎每晚都会打到我的宿舍“查勤”,想想如今母亲依旧挂心着我的家庭孩子。潮州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往往是百分百的,可惜轮到我,只能是个六十分的母亲,四十分的时间精力留给了事业、兴趣、朋友和自己。

在北京念书时,曾趁着五一劳动节假期和家人踏上寻根之旅——到潮汕探访亲戚。到了汕头发现听懂潮州话还不成大问题,可自己的蹩脚方言一出口可真的是“笑死人”了。我年幼时,潮汕一带的经济尚未蓬勃发展,父亲不时给在潮汕的亲戚汇钱,还买了两机一车——收音机、缝纫机和自行车送给他们。上大学时,潮汕的亲戚经济上宽裕了,心里仍惦念着我们,我们在汕头期间受到了他们热情的款待,餐餐都是大鱼大肉,饭后还给我们沏泡功夫茶。临别时,有一位亲戚拎了大包小包的香菇鱼鳔茶叶,提着一只卤鹅,专程坐了两小时的车来为我们送行。潮汕亲戚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几年辗转于英美两地,深深为自己是个潮州人,是个新加坡人而感到自豪。随着时代的变迁,时局的转变,新加坡政府于 1979年推广了讲华语运动,用华语取代方言。现在使用方言的家庭逐年下降,熟谙方言的新加坡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在新加坡,方言的式微乃大势所趋,但方言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急需被保留与传承下去。像是潮州文化里乐善好施、勤学苦练、克勤克俭的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近年来举办的“潮州节”,通过戏曲、美食、游戏和展览宣传潮州文化价值观,就是一项很不错的尝试。

责任编辑 田冯太

猜你喜欢

潮州人阿公潮汕
傍晚
浅谈潮州手拉壶与茶文化
阿公的天琴
潮汕牛肉火锅
喝的什么茶
喝 的什么茶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陈欢作品
阿公和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