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精品党课的“五不”原则

2019-11-18黄裕涛

党课参考 2019年3期
关键词:党课党员思想

〉〉〉〉〉 黄裕涛

讲课是一门艺术,讲党课更是如此。因党课的受众特定,如何让大家坐得住、听得进、有收获,这是党务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提升党课质量,打造精品党课,要坚持“五不”原则。

选题不“求大”

有的党组织讲党课面面俱到“满山跑”、重点不突出、不聚焦,没有很好地结合党中央最新精神和基层单位最新情况,难以达到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效果。因此,讲党课必须主题鲜明、有的放矢,集中笔墨、工笔细描,把查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讲党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课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基层,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找准了,原因弄明白了,解决的对策措施想好了,党课才能对症下药、祛除病灶,引起共鸣、收到实效。这就要求授课人在讲课前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问题摸准、找对、理清。只有找准了党课的切入点,才能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从而将中心任务和业务知识融入党课教育之中,使理论性的东西变难为易、深入浅出,使得党员听得明白、受到启发。

形式不“拘泥”

目前少数基层党组织由于条件限制、素质不高等原因,讲党课的形式仍然停留在“一人讲”“读报式”“填鸭式”的状况。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需求的变化,党课必须与时俱进,贯彻现代教学理念。要广泛推行“微党课”“互联网+”或者体验课,并以讲故事、主题讨论、座谈访问等方式,运用新媒体把党课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适当推行现场教学,使讲课内容直观化,增加党员的感性认识和现场感受。可以通过党史回顾、党章解读、以史明理、以史明志,增强党课的生动性、启发性,为党课赋予新内涵、新活力;可以变“一人讲”为“大家讲”,推行“支部书记带头讲、普通党员轮流讲、先进典型现身讲、党务专家专题讲”,增添课堂气氛,叩击党员思想。

内容不“悬空”

贺龙给党员干部上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党课时,没有讲稿,用“一碗小米”“一双布鞋”和“一个盛着一条小鱼的水碗”,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使大家受到了一次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教育。试想,一味地照本宣科,效果肯定好不了;只求理论上的“高大上”,党课一定会令人反感。如果党员的思想有疑不问,有惑不解,就可能产生意识形态问题,就会影响信仰的生根发芽,就会导致党员“缺钙”得“软骨病”。因此,讲党课绝不能走过场、走形式,不能只讲大道理、提要求,而要沾泥土、有温度,增强贴近性、现实感。既要把中央精神、大政方针、党的知识吃透,又要把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状况查实,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想清楚讲什么、怎么讲,不说废话、不说大话、不说空话,上要接天线、下要接地气,这样的党课才会务实管用。

效果不“打折”

授课前,要有讲党课的预期效果,这堂党课我们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大家会不会接受,接受什么,接受多少,授课者必须想一想,以便适时调整备课计划。授课中,要观察听众的表情变化,是在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是心不在焉、不感兴趣;是在积极与老师互动,还是思想上漠不关心。授课后,要通过面对面、微信留言等方式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党课内容和形式作评价,必要时可作书面问卷测评,掌握课堂的接纳反馈,通过与学员的有效互动、探讨总结,形成课程和教学互补的良好机制,找到努力改进的方向,从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党课教育质量。

语言不“生硬”

党课姓“党”,必须围绕“党”字立意,突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宣传,因此讲党课不能当个简单的“传声筒”,否则即使慷慨陈词,亦是白白浪费表情。如何将比较生硬、甚至有点“冰冷”的“高端语言”,转化为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妙趣语言,需要下一番功夫。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就要求红军宣传员要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话,碰到雇农要讲雇农话、碰到中农要讲中农话、碰到商人要讲商人话、碰到工人要讲工人话。为了动员满腔热情的革命青年离开粮食缺乏的延安,转战洛川,毛泽东就以“肚先生”为话题说:“就有那么一个人不同意。整天叽里咕噜的,这个人是谁呀?”毛泽东接着风趣地说:“这个人就是肚先生,也就是你们的肚子喽!”顿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接着,他转入了正题,说:“我要讲的‘小事’,就是动员同志们去洛川‘就食’。把饭吃饱,解决‘肚先生’问题。”毛泽东语言风趣幽默,道理实实在在,在笑声中,把大家的思想工作做通了。这充分说明,一堂高质量的精品党课,要加强语言的修炼,只有不断努力、总结提高,才能说出受众爱听的话,打动人心的话。

猜你喜欢

党课党员思想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员之家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思想与“剑”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