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下辅导员在做好思政和党建协同育人中的作用

2019-11-18

记者观察 2019年24期
关键词:政和协同辅导员

一、新媒体下辅导员在思政和党建协同育人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与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示:应将思想政治工作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而在近期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同样强调:办高等教育,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让高校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发展。这都说明了高校党建工作的价值。除此以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需要回答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新媒体下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全程中加以体现。

上述这些重要论述,是思政和党建协同育人的理论纲领,而具体到高校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可以发现新媒体下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十六号文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优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保证,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中包括学校的党政干部及辅导员。文件中将辅导员和党政干部置于同等的思政教育地位,可以说明辅导员在思政和党建育人中的协同可能性及巨大潜在价值。也就是说,在新媒体下只有辅导员坚持党的指导,致力于党建工作及思政工作的协调,才有可能让学生接受更好地教育管理与服务。

二、新媒体下思政党建协同育人中辅导员作用发挥的外部影响

首先,监督评价体系的及时构建与完善,在新媒体下可让辅导员成为促进两支力量协同育人的重要力量,具体措施可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学校领导不定期巡查,以及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督促辅导员参与到协同育人工作中来,和思政教师共同面对学生平时行为管理及具体课程教学的问题。

其次,用考评促进辅导员的协同育人作用发挥也值得考虑,事实证明,越是合理的评估体系,越有益于辅导员在高校各育人要素间的协同作用发挥,从而使育人力量得到合理整合及优化。

第三,用对辅导员进行激励的做法,促进辅导员更好地展现其在思政和党建协同育人中的作用,经事实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做法,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辅导员建设规定的要求,高校同样应当制定相应的辅导员激励保障机制。如此,在新媒体下辅导员将因为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主动与思政教师及党建工作者形成合力,并在其中发挥出重要的角色作用。

三、在新媒体下思政党建协同育人中辅导员作用发挥的自我升华

首先,在新媒体下辅导员应当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工作指导,尽最大可能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到思政与党建协同教育视域中来,这既是高校辅导员的关键任务,同时也是工作取得成效的要点,唯有这样,思政与党建工作才能在协同的状态下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举例来讲,若普通学生与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与党员干部之间关系不好,辅导员便可以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注意到现实情况,从党建和思政双重视角出发,重新审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工作。

其次,辅导员需要注意自我在思政党建协同育人中,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及多样性的问题,意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学生的思政与党建工作日益倾向于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角度,为此辅导员需要解放思想、拓宽思维,多角度改善工作方式,使工作过程更具灵活性,比如要配合思政教师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指导工作,和学生共同探讨党建中的要点问题等。

第三,构建并完善党建与思政共享平台,是辅导员的天然优势,特别是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辅导员更可以从自身定位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关思政与党建协同发展的良好平台,并指导学生在平台内在线交流。

四、结语

新媒体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会涉及到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方方面面,系统性与复杂性特点均十分突出。因此便需要同学生及学校进行通力协作,尤其对于思政和党建工作而言更是如此。具体教育管理中,高校辅导员需要充分意识到思政和党建协同育人的作用,并在外部积极力量的督促下,完善自身工作,力争让学生变原有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更好地接受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政和协同辅导员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我看郭政和
匠心打造好品质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非遗:一本读不完的书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