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建设的认识论

2019-11-17朱春阳

当代贵州 2019年49期
关键词:认识论渔网麦克风

全媒体建设如果基于传播者为中心的考量,必将是对拥有多少终端和平台如数家珍,大而全、重复建设、相互攀比硬件设施、用房面积,以及大楼高低等也就在所难免地成为全媒体建设评价指标的重心所在。比谁更全或许是一场永远没有止境的竞赛,可是,“全”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呢?这就要回到对全媒体建设的认识论上考察。

我经常向媒体老总们问的问题是:你们花了那么多钱,织就了那么富丽堂皇的一张网,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如果真的是一张网,对网的功能的认知应该以能否捕鱼和捕到了多少鱼为标准,而不能是以夸耀渔网的精美奢华为标准。当对渔网功能的评价转化为对渔网自身华美程度的评价时,渔网就很可能演化为“观赏品”或者“奢侈品”,而不再是具有捕鱼功能的工具了。这种对全媒体建设的“异化”源于对不可知的新媒体世界的排斥,也来源于以传播者和生产者为中心的无知与傲慢。回到根本处,全媒体建设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传播平台规模与品类无以复加地追求全面和丰富,而应该回到我们使用这张网能够捕到多少鱼这个核心问题上来。

从认识论的层面来看,如何认识全媒体决定了我们认知结果的科学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以用户为逻辑起点、用户体验为新媒体产品快速迭代的创新指南和优化坐标是新媒体领军者平台的基本经验。如何把这一规律应用于我们对全媒体的认识呢?笔者认为,全世界在观看可以作为全媒体建设的基本场景。

所谓全世界在观看,聚焦于以下几个层面来认识全媒体建设。

其一,谁在观看?既然是全世界,那就打破了外宣和内宣的边界,无远弗届,都是我们新闻传播的用户。之前警示人们做事要有敬畏心通常用的一句话叫“人在做,天在看”,而在今天,天在上,用户在下,天高高在上,或许遥远而不可及,但用户如海,就在现实世界的每一个方向冷眼旁观。如果对现实世界缺乏敬畏,不能把用户的围观作为宣传工作创新的基本舆论环境特点,全媒体建设就很有可能变成自弹自唱的卡拉OK,看上去热闹非凡,其实只是自嗨而已。

其二,仅仅是观看吗?从传统意义上来看,观看常常是被动的,常常止步于看。但从新媒体传播的当下时间来看,全世界在观看是和“人人都有麦克风”互为表里的,听其言、观其行,手上的麦克风则成为民众发表“观看”感言的方便武器。这决定了全媒体建设的过程不能是一个自说自话的过程,而是一个随时做好对话交流沟通的过程。在移动互联网作为二代互联网登场之后,基于智能手机终端,最终形成“随手拍”+“24小时在线”的新型大众传播形态。全媒体传播的提出也正是基于全民传播的实践而来,在众声喧哗当中,官方媒体如何成为主旋律?不缺席、能够第一时间介入社会变动的第一现场是核心要义。否则,围观的已经在场,舞台的主角却迟迟不登场,除了嘘声之外,用户手上的麦克风也会各行其是了。

第三,怎么看?古诗词有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全世界在观看,我看世界,世界看我,认识的科学性就在我们和世界的相互关照中经过多次交互和往返而达成。或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眼中有一个世界,世界才不会是无知的和可怕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正是从看到开始,没有看到,何来了解呢?群众工作路线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看清楚世界并和世界达成和谐相处的基本规律。

猜你喜欢

认识论渔网麦克风
小鱼和网
透视渔网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
为"渔网袜”时髦正名
麦克风的艺术
讯飞输入法也能离线语音输入
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分析
让重力控制麦克风
独创的渔网
麦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