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2019-11-17卢俞成林春逸

社会观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共同体道路文明

文/卢俞成 林春逸

新中国70年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道路超越了西方道路的局限,颠覆了“国强必霸”的所谓历史“铁律”,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赋予了社会主义新内涵,开辟了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中国道路摒弃了西方的“普世价值”,倡导尚和合、崇正义、重共享的人类文明新价值,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价值性。中国道路克服了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为其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路径借鉴,打破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创新了全球治理的方式,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破解难题提供新智慧,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世界性。中国道路向世人表明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道路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模式,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具体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超越了西方道路的局限,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颠覆了“国强必霸”的所谓历史“铁律”,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模式,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一)超越了西方道路的局限,破除了“西方文明中心”的迷信

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是单一文明状态的持续发展,而是多种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长期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吞噬”下,似乎只有西方文明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典范”。事实上,这就是西方国家炮制出来的所谓“西方中心论”,企图就是为了掩饰其西方文明背后剥削、扩张、掠夺的野蛮本性。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超越了西方道路的局限,破除了“西方文明中心”的迷信,丰富了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道路坚持人本逻辑,超越了西方道路的资本逻辑的局限,是一条实现人民幸福之路。中国道路坚持和谐发展,避免了西方道路的欺凌霸权,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中国道路所蕴含的和而不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价值理念,超越了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西方强权政治模式和两极对立的文明冲突论思维范式,为世界新秩序和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二)颠覆了“国强必霸”的所谓“铁律”,开辟了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就是一部血腥暴力史。西方这种穷兵黩武式的暴力崛起,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产生了一种“国强必霸”的所谓历史“铁律”。正是在这种偏见笼罩下,西方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崛起是西方最大的对手和威胁,中国崛起论就是“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显然,这是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斗争的阴谋。历史有力地证明:中国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回顾中华民族5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和平发展的基因,无论强大还是弱小,中国从来不侵略、不扩张,主张和而不同、多元共存。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和平发展、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三)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赋予社会主义新内涵

回顾历史,客观地讲,苏联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空的转移,苏联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显。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把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做法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赋予了社会主义新内涵,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顽强生机活力,昭示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证明了历史不会终结,也不可能终结。

中国道路倡导人类文明的新价值,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价值性

一直以来,在国与国交往中,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只注重自身的利益价值。相反,中国道路自创立之日起,就遵循着人类文明发展价值性规律,坚持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倡导尚和合、崇正义、重共享的人类文明新价值,对维护世界新秩序以及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提供了新价值指引。

(一)中国道路彰显了尚和合的新价值

中国历来是一个尚和合的民族。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从5000年优秀传统中走出来的道路,它蕴含着“尚和合”的价值理念,并以此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道路倡议以“和为贵”价值理念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各联盟和平共处;以“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以“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友善交往;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建设和谐世界。总之,中国道路蕴含“尚和合”的价值理念,尊重各民族文明的差异,坚持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交融,为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提供新的价值指引。

(二)中国道路彰显了崇正义的新价值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道路是一条崇正义的发展道路。这个“正义”是指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一是始终坚持讲信义。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坚守自己的各种承诺,始终承担应尽的义务。二是始终坚持重情义。中国在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的时,始终坚持力所能及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无私援助,并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三是始终坚持扬正义。在处理国际纷争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弘扬正义,致力建设公平公正的美好世界。四是始终坚持树道义。不管世界如何变幻莫测、错综复杂,中国始终坚持做公道人、说公道话、办公道事。

(三)中国道路彰显了重共享的新价值

共享是中国道路永恒的价值追求,重共享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交往时的价值遵循。中国道路始终坚持共享的价值理念处理国际事务,并倡议通过共商共建促进共享。一是始终坚持共商价值理念。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中国倡导世界各国共同协商、深化交流,集思广益,商量着办,兼顾双方利益,加强各国之间的互信。二是始终坚持共建价值理念。中国倡议世界各国要共同参与、合作共建,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全球治理。三是始终坚持共享价值理念。中国始终秉承共享的价值理念,努力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促使国际新秩序更加平衡地反映世界各国的意愿和利益。

中国道路提供人类破解难题的新智慧,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世界性

中国道路是一条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谋求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克服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打破了西方文明二元对立的思维,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破解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世界性。

(一)克服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为其走向现代化提供路径借鉴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人们普遍认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帮助”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些“后发优势”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确,有少数国家通过“后发优势”取得了成功。但是,大部分国家不仅没有成功走上现代化道路,反而在“西方中心论”话语霸权下,“后发劣势”越来越明显。中国道路是克服“后发劣势”的现实选择,为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了路径借鉴。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命运、使命和目标都是相似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提升国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此,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能够为具有相似命运和共同使命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二)打破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

长期以来,西方文明的思维向度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西方文明二元对立的思维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一系列全球性难题,给全球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中华文明恰好相反,中华文明强调和合思维,创新了全球治理的思维方式。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引下,中国始终坚持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态度与其他国家交往,突破二元对立、“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势,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在看待二者关系问题上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极端思维,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三)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交往贡献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在这样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仅靠一己之力取得发展,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世界各国的发展需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担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道路,就是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道路,它谋求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统一起来。中国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坚持对话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中国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就是要走一条国与国交往发展的新路,这条新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交往贡献了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共同体道路文明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