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助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2019-11-16吴丽胡君

今日财富 2019年29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互联网+基层

吴丽?胡君

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是助力文化发展的基地和载体。完善基层文化服务建设,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基层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基层文化效能,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长远目标。基层文化强,则文化实力才有了厚实基础。务必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群众成为文化发展的主体,激发其创造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走出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

一、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概况

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部分,是基层文化服务的空间载体,是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基层文化服务建设方面政策的重要平台,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主要分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整合了文体活动室、活动书屋以及讲堂等设施资源,统筹并完善了各类服务网络。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不仅关系着广大基层群众日益多元化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等化程度.还有利于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我们应创新思维,全面深化对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认知,从时代背景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创新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式。

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目前,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投入不足、专业人才队伍不完善、总体服务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与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攀升的矛盾日趋明显。

(一)  基层文化服务建设保障体制不完善

随着广大基层群众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文化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多元化”,原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不断攀升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根本上在于基层文化服务建设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基层单位政策执行不彻底。基层落实专项资金管理不透明,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运营机制不成熟,文化信息推送服务不及时等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基层文化服务效能。

2016年、2017年江西省人均文化事业费分别约为28.08元、33.02元,2017年,江西省文化事业费为15.26亿元,比上年增加2.37亿元,增幅达到15.5%。2018年江西投入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97亿元,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资金8460万元。但是,在对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调研和相关数据整理分析中发现,公共文化资源资源不均等,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不到位,文化专项资金落实不透明,基层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服务活动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一套切实完善的文化服务建设保障体制,未能形成当地政府、文化服务执行单位、基层广大群众三方联动机制,缺乏交互性。

(二)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文化服务水平不高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关键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得不到完善,文化服务水平不高,不利于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文化需求,甚至会影响党和国家执政理念在基层执行情况。当前,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基层文化人才服务能力要求更高,业务水平要求更精。然而,目前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乡、村两级一直存在着文化工作人员缺编、混编、在编不在岗等现象,文化专业人才不足、专业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人才队伍不稳定,文化业务水平不高,文化不“活”,不仅影响了文化相关政策在基层的执行力度,不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服务活动,也不利于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三) 文化供给主体单一,文化供给“质”不足

随着我国近几年对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不断重视,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供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江西省为例,2018年底,江西省共有图书馆112家、文化馆114家,博物馆(纪念馆)139家,美术馆36家,乡镇(街道)文化站1561个,已经建成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059个。另有数字影院347家,影厅1821个。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教育培训等文化服务项目和活动也是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在广大基层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文化专项资金相对短缺,基层文化供给与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不匹配,文化供给数量上去了,文化供给质量却差强人意。基层文化资源单一、分散,公共文化资源不均等问题,是影响基层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基层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仍然依赖于当地政府和公益文化机构,文化投入主要依靠政府,文化输出依赖各类型文化计划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参与活力仍不高。

三、“互联网+”助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结合,转变服务效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内容,优化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一)“互联网”+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管理机制

从管理机制入手,创新文化服务模式,确立基层执行标准,增强文化建设活力和动力。在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管理机制上,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社会力量”三方联动机制,共同促进基层文化服务建设和发展。

借助新媒體技术,完善文化信息推送机制。通过创建并完善基层文化服务新媒体平台,创新文化活动信息和专项资金落实等情况推送方式,加强与广大群众的双向沟通渠道,掌握广大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动向,维护基层群众文化信息获取和参与权利,推动文化专项资金增强文化专项资金透明度,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文化服务权利,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积极性和热情。

借力社会组织运营优势,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和相关审查制度,丰富文化内容和形式,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绩效规范和检查机制,稳步推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专项治理,依托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有效推动基层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不断推进基层文化服务水平,以先进文化占领

(二)互联网+丰富基层文化服务内容和传播方式

新媒体时代,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转变原有文化服务方式和传播渠道,扩大文化影响力,借助文化服务中心平台优势,推广当地特色文化产品和风俗文化产品等,通过互联网+融合优势,实现文化+旅游,文化+经济等跨界融合,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同时,各地文化部门应积极建设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文化服务设施和项目,以“订单式、菜单式”方式广泛征询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采纳群众从场馆开放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到场馆布置、氛围营造等方面的意见,为老百姓提供更为舒适的文化享受。 另一方面,在文化服務供给方面,应坚持政府为主导+基层社区自发供应+社会组织参与,多元化文化供给主体,嫁接省级与基层帮扶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和均等,丰富基层文化服务内容,于此同时,充分利用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空间载体优势,引入当地特色文化产品,提高群众参与热情。

在文化信息传播方式上,推进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共文化信息发布推送服务模式,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广播、电视、报纸、公示栏等媒体平台平台以及文化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窗口等场所,多渠道发布文化服务信息,方便公众查询或获取,及时了解基层文化服务信息。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文化单位资源共享服务,加强基层文化服务内容参与多方主体的互动性,解决不同层级文化资源不均等问题,真正实现文化资源为民所享。

(三) 互联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借助新媒体时代东风,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模式。鉴于不同区域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差异,当地政府及文化执行机构应积极探索,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模式,比如,尝试“文化专业队伍+基层文化员(图书管理员)+文化志愿者”的方式发展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在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和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完善基层文化人才用人机制,完善基层文化专业人才编制管理,扩充志愿者团队。对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可尝试“县聘县管乡用”工作机制,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保证一村一名宣传文化员的配置,不断增强基层文化人才归属感,提高基层文化服务效能,同时还应壮大基层文化艺术演出队伍,传承并推动传统文化发展。此外,为更好的提高基层人才服务水平和业务水平,应加强对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

(四)互联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文化服务建设模式

为提升群众参与热情,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应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创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基于群众文化需求,多样化文化内容供给,建立互动式服务方式,完善文化服务购买平台和监管机制,确保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文化服务建设公益性方向和规范操作。探索文化公益机构与社会组织合作方式,有效提升基层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和先进文化运营理念,形成文化资源的集聚效应,既盘活了文化设施,丰富了基层文化服务内容,又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还培育了良好的文化市场。(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规划项目 (YG2017248 )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互联网+基层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