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学画 为学日益

2019-11-16陈晋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画竹学画墨盒

陈晋

我非天资聪颖之人,然涉猎广泛,知笨鸟先飞,对自己喜欢之物常怀好奇心。

少年时,课后之余总爱买些小人书,里面的人物插图故事启智开益;青年时,转而集邮,小小邮票,人物风景,方寸之间,美不胜收;成年后,进而痴迷刻铜文房收藏,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这期间,习书30年从未停歇,因人生机遇,有幸得名师指点进而习画,自苦自乐,于此不疲。人生增添了诸多趣味,生活自然也就丰盈起来。

谈及我的艺术旅程,不得不先说收藏。艺术品收藏和书画创作有一个共同的关键便是“雅”,巧到妙处是秀雅,离开了雅字,拙能变成了荒率,巧也变成了俗媚。

早年,甚喜青花瓷器、文房杂件,从收藏中获得了许多感悟,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审美体系。细细想来书画的研习对收藏也是大有帮助的,同时收藏对书画起反向辅助作用,毕竟审美是综合艺术。我对书画的要求是,先型体与线条,然后再加强笔墨的练习。我的楷书初学柳公权的《玄秘塔》,打下笔力基础,后临颜真卿的《勤礼碑》及魏碑《郑文公碑》,又上溯到钟繇《荐季直表》,探索由近及远;行书以二王传统为基石,渐进发展。一直以来追求中和之美,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但求自然流畅,书法喜欢雅秀稳健、从容不迫一路,毕竟艺术的本质,还是以美为主。从1996年起,我就陆续在《书法报》上刊登书法作品,于2003年11月加入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书法达到一定阶段,想要进一步提升实属不易,因此同时期开始了刻铜墨盒的研究。墨盒是浓缩的画幅,是放大的篆刻艺术。民国时期多为文人定制,所以其对书、画、刻的要求很高。大量书画家也参与了墨盒的设计。齐白石、张大千、陈师曾、陈半丁、姚茫父等一大批方家都曾亲自设计过盒上的书画。刻铜的长处在于立体感,是纸上书画所无法替代的,为了探寻刻铜墨盒之美,我通过十多年的精心收藏,结集出版了一本《铜韵墨语——刻铜墨盒鉴赏》。

书画同源,在习画的过程中,我逐渐知晓了这句话的含义。40岁拜于名师门下,从此书画不分家。学画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传,而妙必须胸中所得。

我是从画竹进入画画领域的。墨竹之道,虽是一种小技艺,然历代的文人画家都为之潜研不厌,激赏不止。大概这与竹子清淡飘曳、象征虚心劲节的“全德君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未学画时,见他人画竹,总是不以为意,心中妄度画竹“简单耳”。古语有云“画竹还需八法通”,不就是用中锋画出竹竿,用楷书撇捺画出竹叶而已。殊不知,看易画难,至简乃大道,起初学竹,画出的竹子不堪入目。其实,竹竿之法,在于绵里藏针,绝不是中锋顺手而挥。曲胜过直,竹竿的力度应从笔力的内在冲荡来,更胜过外在的强力。竹枝、竹叶的穿插安排,更显一个人的审美和性格。如果说顺手挥洒妙得天成,其实更是学养、审美、技艺的交叉组合。古语:“一生兰,半生竹”。我画到此时,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画荷花让我的画技有所长进。有这么一个故事:徐悲鸿曾向齐白石讨教画荷花,白石老人只一句“你先买三黄包车的宣纸回家,练习荷叶”,画荷之难,由此显见。我的家乡里下河,有“荷藕之乡”的美称。荷乡人对荷花自然也更多几分情愫。家乡宝应民国时曾出现过一位闻名遐迩的大画家陈务人,画荷更是一绝,其荷雅俗共赏,笔墨张力十足,墨中有浓,浓中有淡,层次丰富。荷梗横斜交错,荷叶形态各异,极富生机。他的大弟子胡椒轩上世纪80年代曾亲自指点我师陆又桥先生画荷,我有幸又从师父处继得其法。起初作画,满纸黑幕,无法把控墨法濃淡的过渡,纸上水分患满,毫无形状可言。我的性格有一些不羁,泼洒的荷叶适合我心迹的表达。骨子里的不屈,驱使我每日练习,坚持了半年多后,才有较大改观,对墨法也有了略微的理解和感悟。墨法要活,要浓郁,要浑厚而不滞,渴笔飞白华滋而不枯,尤其荷花的线条更须流畅凝敛,欲达此境,需持久功夫。

画松让我有种真正触摸到艺术之美的感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松树,挺傲苍健,不攀不符。五代十国,人们往往将松称之为“古松”或者“贞松”,可见松的不凋不零,贞操始终。画松也成了我的必修之一,师让我学习画松,学松的那种挺坚正直、耐得住风霜、沉潜积蓄。浮名如云,人还是应该过得清逸些,到最后还得以作品说话。画松的第一要义是“骨气”,骨气既存,笔法、皴法、染法三者再加以统一,然后遒润加之。松树的枝干、线条应以老辣苍劲、质朴端凝为主,气势要浑穆。没有一定的书法功底,确实不容易画出那种线条的质感,《庄子·山水篇》曰:既雕即琢,复归于朴。近来我想将书法的线条融汇到绘画的线条中,使曾经绷得过紧的中锋线条、起笔、行笔、收笔这一过程,变得有跌宕感。当然也需要技法上锤炼,更需意识上的交流。幸得名师指点,我得到很大进步。画松的神采与个人的气质有关,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环境的滋养也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专门到山东曲阜观苍松古柏,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除了秀丽的一面,更有浑朴的一面,这是一个自我与自然和解的过程。

要想争破牢笼,必须得名师指点。2014年,我幸得国画家陆又桥先生赏识,拜入门下。先生号“竹痴”,而今七十有四,师承晚清海上画派,其竹飘逸出尘,其松鹰用笔老辣纵横,荷花浓墨重彩,他是一位恪守传统、与世无争、寂寞苦行的书画艺术的忠实践行者。先生希望我能传承他的衣钵,以续此派,最为可贵的是,通过他的言传身教,让我获得了这个时代最为难得的“定力”。

艺术是一条寂寞之道。而我,愿与寂寞同行。

猜你喜欢

画竹学画墨盒
卖身学画(上)
卖身学画(下)
学画小乌龟
画竹题诗
春天的早晨(短篇小说)
李亦文
王春书
胸有成竹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试论铜墨盒制作的工艺特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