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年真实记录 《零零后》折射中国教育命题

2019-11-15陈丹

综艺报 2019年19期
关键词:同道纪录片幼儿园

陈丹

“你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一位记者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导演张同道。

“太能了!我就是个平庸的人,我凭什么不能接受我儿子平庸?”他回答。

与做文化研究、拍摄纪录片的父亲不同,张同道的孩子是个理科生,从小便热爱数学,觉得数学题比纪录片要有趣得多。虽然儿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人生方向亦跟他期待的不同,但张同道话语间仍流露出对儿子满满的自豪感和爱意。

“你要接纳孩子,接纳他与你的不同,接纳他追寻自己生命中的那一份自由。”——这是张同道在12年跟踪拍摄00后小朋友成长经历过程中,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感悟。

9月3日,张同道执导的成长影像纪录片《零零后》登陆院线。这部历时12年,由300多小时影像剪辑而成的90分钟纪录片,真实、细致地记录了“孩子王”池亦洋和“小公主”柔柔两位00后从幼儿到青年的成长经历。以生命映照生命,张同道形容这是写给中国年轻家长的一封家书、一本成长日记,同时它亦是一面镜子,希望每位父母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和孩子的模样。

“零零后”的成长张力

“对于《零零后》,我期待的最高荣誉是‘观影后父母与孩子的拥抱。”电影上映第二天,张同道在朋友圈写道。在观影活动中,不少家长被影片击中泪点,与孩子拥抱告慰。

拍摄一部关于孩子的纪录片,这一构想最早源于张同道的画家朋友李跃儿的建议。2004年,李跃儿从银川来到北京,开办了一家尝试“新教育”的幼儿园——芭学园。彼时,张同道还是一位新手父亲。如何与自己的儿子相处,如何教育他,张同道也有很多困惑。

2006年,他带着拍摄团队和拍摄设备走进了这家幼儿园。没想到,镜头一开,就跟踪了这些孩子12年。孩子们离开幼儿园,开始上小学,进入青春期,上中学,这些孩子的故事被放进了纪录片《小人国》《成长的秘密》中。2017年,5集纪录片《零零后》登陆央视,获得了很大反响。从幼儿园到中学,十余年间孩子们的变化令观众震动。但在这部电视纪录片中,张同道“隐藏”了两个孩子,把他们放在了院线版纪录片《零零后》中。之所以选择池亦洋和柔柔作为电影主角,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更富戏剧张力。

“孩子王”池亦洋自小便没少让家长头疼,天天带领一群男孩儿演习打仗,有时候还会打人,甚至曾被家长集体要求开除;升入小学,他因为成绩不好,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天天挨批;青春期的池亦洋有过懵懂的悸动,对未来的迷茫,最终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并付诸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公主”柔柔是“文艺儿童”,能唱会跳,却遭到了集体的孤立和排斥。离开幼儿园后,柔柔走上了一条不同的教育之路,进入家庭学校,后远赴美国求学。12年的镜头,记录了柔柔不变的善良和童心,也记录了她的成长和自省。

“纪录片《零零后》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较大的时间跨度。该片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以12年的时间跨度全面呈现了‘零零后一代完整真实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景观,这本身就构成了张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评价《零零后》将真实的影像记录和没有加工的戏剧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真实时间跨度和戏剧性场景相结合的、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

夹缝中生存

一边是很多观众想看,观影需求得不到满足,一边是很多影院不开放排片,《零零后》的票房让张同道很无奈。在大象点映,截至9月24日晚,《零零后》一共收到了2910场点映申请,但在众多商业大片的夹击下,影院能够给到《零零后》的场次有限。

“不能怪人家,影院要承担水电、租金等高额成本,他们的目的是盈利,而非文化传播。”在张同道看来,当前电影市场的单一结构造成了观众和影院之间的错位。“目前我们所有影院只有一个体系——商业體系,但观众正在迅速成长,他们对艺术电影、小众电影的需求不断攀升。”

张同道期待,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能够对加盟影院有更大的话语权,为艺术影片、纪录片的放映提供基本空间;同时希望相关基金会或政府部门能够给予艺联和加盟影院一定的补贴,让它们能够经营下去。对于《零零后》的票房,张同道的最大期待是能够收回成本,“如果成本收不回来,再往下拍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很多观众、妈妈都希望我能继续拍下去,我也一样,想要拍到他们30岁、40岁甚至更久以后。”

猜你喜欢

同道纪录片幼儿园
Rough Cut
王春书
等待
超级蚁穴
爱“上”幼儿园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同道大叔蔡跃栋:大叔是这样炼成的
同道大叔:有颜又有才的小鲜肉
女生喜欢一个男生是什么感觉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