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商周陶器造型设计的特征

2019-11-15江岸飞孙晋博张亚林

陶瓷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器皿陶器阶层

江岸飞,孙晋博,张亚林

夏商周陶器造型设计的特征

江岸飞1,孙晋博1,张亚林2

(1.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2.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夏商周是中国社会的奴隶制时代,由于处于社会阶级极大分化的背景下,以及法礼制度的出现,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设计在既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设计特征,即需要为两种不同需求服务,一种是精神统治的需求,一种是物化生活的需求。而这其中,则更多代表了当时社会平民阶层和奴隶阶层的诉求与寄托。

奴隶制;陶器造型;设计特征;物化生活;精神统治

0 引言

公元前2070年,随着夏王朝(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华夏大地上开始形成了早期的国家体制。夏王朝和随后的商朝以及西周,在历史上统称为“上古三代”。

上古三代分别以夏族、商族、周族为国家核心,并未出现大一统的局面,然而,三代实为一个整体。孔子推崇周礼,《论语·八佾》有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可见,这是把夏、商、西周视为一个整体看待的。《孟子·离娄上》也有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这同样是把夏、商、西周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时代。他们从原始社会走来,把传说带进了历史;他们创造了华夏民族最早的家园,保留了部落遗存和创建“封建”;他们奉天命,施德政,依此完成了阶段性的更迭;他们通过民族的融合,渐次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为下一个历史阶段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中国的陶器设计也被烙上了显著的时代特征,例如除了实用功能外,这一时期的陶器设计还从材料、工艺、造型、装饰等方方面体现出了强烈的权力象征和极其明显的等级差别。在新石器时代陶器设计上体现出的那种飞扬活泼的线条,斑斓绚丽的色彩,奇思妙想的造型,充满生活情趣的图案消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规整而硬朗的线条,稳重而沉寂的色彩,肃穆而庄严的造型以及神秘而狰狞的图案的设计美感。此外,由于权贵阶层的产生,其出于自身物质享受的需求也带动了工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材料技术和陶器品种,例如贵族们饮酒的生活方式催生出了质地更加坚硬,吸水性更加微小的原始瓷器。由于大型宫殿房屋的修造,人们又设计制造了各种制式的陶制排水管以及陶瓦。当然,这一时期除了专供统治阶级使用的器皿外,陶器器皿更多还是作为一般平民的日常用具而存在的,因此在其身上还是更多地体现出生活性和实用性的特征。新石器时代那些形制奇特、仿佛雕塑艺术般的器皿造型逐渐稀少,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多以及时间的洗涤,更加实用简洁的陶器器皿形制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空间。下面,我们就夏、商、周时期的陶器造型设计特征做一些研究。

1 象征性和实用性分离——特权的强化

在新石器时代,具有实用性的陶器器皿往往也同时具有象征性,例如仰韶文化的人头壶,既是一件实用的器皿,又象征了氏族社会的精神追求。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里,人和人的地位彼此都是平等的,大家的精神追求也是平等的、相同的,并不存在我可以拥有,而你却不能的情况。然而这一精神上的平等在奴隶制度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器物造型就出现了两种分化,一种是仅仅只为了使用而存在的器皿,我们可以称之为实用性器皿,例如各种陶器生活用具;另一种是为了展现某种意识而出现的器皿,我们可以称之为象征性器皿,例如祭祀用的青铜器和陪葬用的明器。象征性器皿只能是奴隶主阶层才能拥有,而实用性器皿则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所不同的只是选材和制作精度上的不同。例如奴隶、平民使用的陶器多是泥质灰陶为主(如图1),制作较简单,满足实用功能即可。而奴隶主们使用的陶器则多是白陶(如图2)、原始瓷器为主,造型端庄,制作精美。

这一时期,虽然奴隶主也使用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等陶器,但陶器主要还是针对更多的老百姓和奴隶而做的,因此其造型多以实用为主,那些代表了某种含义的、具有象征性的复杂造型在陶器造型设计中则比较罕见。我们从小屯殷墟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大部分的陶器造型都十分简洁干练,在其之上很难感受到制作者的情绪和思想,同样,使用者的愿望和憧憬也无法得知。和新石器时代造型丰富、寓意明显的陶器造型设计不一样,这一时期,成为了平民之器的陶器,其造型应该只是为了满足单纯的实用性而设计的。那些富有意味的造型,表现了某种神秘、威严、慑服和不可侵犯的造型形式则多集中在青铜器之上,而陶器造型,大多和精神需求分道扬镳,更多的体现了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但这和后世那些即满足了使用上的便捷又富有生活情趣的造型不同,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更多的只有实用上的功能而无精神上的抚慰。因为在奴隶制社会,统治阶层为了稳固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威慑强权的高压统治,平民和奴隶的生活单调艰苦,更谈不上所谓的精神享受,仅仅只是体现实用功能的陶器造型,恰恰反映了当时的特权社会意识形态给底层人民套上的思想枷锁。

图1 灰陶三足盛食器

图2 白陶刻纹豆

不过,虽然仅仅只是强调实用性的陶器造型设计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过于单调,但其实用性依然在生活方式的演变中得到了更多的完善。例如陶鬲,夏代至商代早期是高足深裆,到商代晚期和西周则腹径增大,款足渐矮,只有鬲的形式,而无生火加热的功能空间,这看似功能缺失的造型变化,其实是当时生活方式变迁的一个写照,因为在商代,高台火灶已经逐渐出现,人们不再需要弯着身子蹲在地上火塘旁烧饭做菜,这种更加轻松的做饭姿势逐渐得到了普及,高台火灶代替了鬲的高足深裆的功能,因此鬲足渐矮,逐渐流于形式了(如图3、图4)。此外,陶豆也由短足高钵的形状逐渐演变成西周时期高足、细柄、浅盘形的高脚盘形式,这样的造型实用性更强,更加便于端拿和盛放食物。

图3 早商 二里岗文化出土的陶鬲

图4 晚商 殷墟出土的陶鬲

2 器皿化造型更加突出——平民的诉求

相比新石器时代随处可见的富有雕塑感的陶器造型,夏、商、周时代的陶器造型更加具备器皿化的特征。宋代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认为器皿是“泛指盆、罐、碗、杯、碟等日常用具”。“日常用具”——这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器皿定义。夏、商、西周三代的陶器造型由于单纯的强调其实用性,并且由于平民化的需求而减少了不必要的造型加工,使其更加具备日用器皿的造型特性——简练的几何形(图5)。这种单纯的器皿造型由于失去了典型的艺术特征而极少受到以往研究者的注意,但是我们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思考,这依然是一个具有意义的特征体现。

其实,在现代生活中,陶瓷的造型设计大多数还是简洁的容器造型,那些富有雕塑美感的造型更多的还是属于陈设类陶瓷,或者,不是那么频繁使用的用具。这是因为相对于其它材料,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更为稳定,而且其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这对百姓的生活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和便捷性。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和制作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把陶器定位为大众化的生活用具,摒弃那些增加使用难度、耗费制作精力的多余的造型(从实用的角度而言),逐渐简化出线条简单,强调功能的器皿化造型。相比新石器时代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陶器造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夏、商、西周时代的陶器造型虽然略显单调,但却更加接近现代日用陶瓷的造型标准,例如新石器时代富有雕塑感的“鬶”的造型已经消失,而和鬶形制大致相同但却更几何化、器皿化的盉的造型却被承袭了下来,演化为拥有筒状嘴的更加几何化的器皿造型(如图6)。这一时期之后,很多日用陶瓷造型设计,如盘、碗、钵、罐、瓶、杯等的造型基本得到确定,后续的变化仅仅只是在尺度上有所调整,而大的结构基本和这一时期保持一致。

图5 河南小屯殷墟发掘的陶器

图6 (左)小屯殷墟出土的三足筒状嘴陶盉 (右)筒状嘴残陶

或许,奴隶制度分化了原本平等的人际关系,产生了特权阶级和平民阶级,产生了压迫和被压迫的不平等关系。然而正是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之中,陶瓷材料由于其固有的特点而选择了走向平民化的需求,就像空气和水一样,生活中越是平凡的事物就越不可或缺。这或许意味着,基于陶瓷材料的造型设计,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技术如何高超,为了生活而设计,为了群众而设计都将是其不变的存在宗旨。

3 安定庄重的造型特征——森严的等级

中国社会进入奴隶制以后,支配人的力量除了自然之外,还有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奴隶主善于用残酷的刑罚镇压人民,以此达到稳固自己的统治,保证自己利益的目的,西周虽然吸取了夏商的亡国经验,减少了杀虐和酷刑,但依然用位次尊卑的礼仪制度来稳固社会秩序和加强统治力度。因此,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设计是以安定庄重为特点,反映了统治阶层威严、慑服、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

我们从奴隶主阶层使用的原始瓷器,白陶造型到广大平民阶层使用的灰陶造型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陶器造型的轮廓线大多可以概括成简练平整的线条,且构成对称形态,整体饱满内敛,并不张扬。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其造型虽然安定,但也并不像后世造型那么挺拔向上,稳重且轻盈。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虽然稳定,却也同时给人沉重之感,这是因为其造型颈部短、腹部大、底部宽的原因。例如商代的白陶几何云雷纹瓿(如图7),其造型为大口、鼓腹、短颈、圈足,器型端正,给人以相当的重量感,和当时青铜器的造型风格相同。平民和奴隶们使用的泥质灰陶造型也是如此,可见这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造型特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精神面貌——强调秩序、等级、次第。

上层阶级不可侵犯,下层阶级不可越矩,虽然等级森严,但这对于当时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来说,其实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制度和礼仪的出现,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以确保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的安定和持续,正如陶器造型从原始社会的千姿百态发展到奴隶社会的简洁干练一样,对于日常生活而言,那些表面上看上去十分丰富多彩,过于动态的异型造型其实并不适合日常生活的频繁使用。虽然从艺术性上来说,奴隶制社会的陶器造型远不如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造型那么富有美感,但从日用生活的角度出发,这种简化的安定稳重的造型其实是一种设计上的进步。当然,正如前所说,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虽然庄重却也过于沉重,远不如后世玉壶春、将军罐、梅瓶等造型那么既庄重又挺拔,既稳定又轻盈。诚然,正如社会结构根据实际需求必定会不断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会一步到位,往往需要反复的验证和探索,以及大胆的开拓、创新和批判。奴隶制度时代的陶器造型,我们的先人必定是根据其真实需求来发展其造型设计的,或许看起来还不如之前的特别,也不如之后的经典,但如果没有这一时期的简化和务实,就不可能有后世那么多无懈可击的经典造型。正如时代前进的力量会逐渐摒弃那些不合理的制度一样,陶器造型的艺术设计也会根据生活的进步而越发优化,夏、商、周这些看似贫乏单调的陶器造型正在踏实无华的现实生活土壤中孕育着中国陶瓷辉煌的未来。

图7 白陶几何云雷纹瓿

4 结语

夏、商、周,人类社会从自由随性的原始社会进入了等级森严、宗法礼制的奴隶制社会。当时的社会必须通过种种凶残、野蛮、恐怖的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并向前迈进,用温情脉脉的人道主义感伤态度无法理解这个时代的造物观念。“那些让大多数人陶冶性情的艺术之美是软弱无力的,真正的美是要内在的力量来支撑,它是通过像恐怖和残酷这类更有穿透力的感觉来展现自己的,人们能够从它那里获得力量,也有可能死在它上面”。就像那凶神恶煞的饕餮形象——“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吕氏春秋·先识览》),它一面是恐怖的化身,一面又是保护的神祗。

正如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和情感依附一样,此时的陶器造型设计的造物观也具有双重性——一面是精神上的萧杀凌厉,一面是物质上的实用务实;一面是对统治阶层威慑力量的表现,一面是对平民阶级生活需求的响应。和同一时期的青铜器不同,如果说青铜器在当时的社会象征的是绝对的权利和地位,代表的是统治阶层不可触碰的威慑力量,那么陶器代表的则是当时社会平民阶层和奴隶阶层的诉求与寄托。因此,陶器造型设计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整体精神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其固有的特点而具备的生 活化特性则使其同时又展现了生活的平实和质朴之美。

无论时代风貌如何,是平等还是强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张扬还是内敛,是强盛还是积弱。陶器造型设计,从这个时代起,不管被赋予多么耀眼的地位和荣耀,永远都应该是平民百姓诉求的响应者,永远都不可以忘记它平实真诚的一面。

[1] 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M]. 上海: 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1.1

[2] 李济. 殷墟陶器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3.

[3] 张渭莲. 商文明的形成[M]. 北京: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8.8

[4] 高丰.中国设计史[M].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1

[5] 李泽厚. 美学三书 [M].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10

[6] 李知晏. 中国古代陶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11.

The Design Features of Pottery Shape in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JIANG Anfei1, SUN Jinbo1, ZHANG Yalin2

(1.UniversityofSanya,Sanya 572000,Hainan, China; 2.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

Due to the great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ocial class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etiquette system, the pottery shapes in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in China exhibited new design features. The shape designs in these dynasties satisfied the demands for both the spiritual governance and the material life, representing the needs for the sustenance of the civilian class and the slave class.

slavery; pottery shape; design feature; spiritual governance; material life

date: 2018‒12‒25.

date:2019‒03‒23.

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Hnjg2018-68)

Correspondent author:JIANG Anfei (1984-), female, Master, Lecturer E-mail:363299067@qq.com

TQ174.74

A

1000-2278(2019)04-0545-05

10.13957/j.cnki.tcxb.2019.04.023

2018‒12‒25。

2019‒03‒23。

江岸飞(1984-),女,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器皿陶器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彝族器皿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