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料理鼠王》

2019-11-15黎玉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电影文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雷米镜像小林

黎玉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料理鼠王》作为迪士尼2007年的重磅之作,以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获得完美收官,本片讲述的是一只生活在垃圾堆中叫雷米的老鼠如何成为人类世界美味大厨的故事。看似荒诞的情节,在细读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部影片其实讲述的是一部关于梦的故事,虽然这更近似于白日梦,但细读弗洛伊德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梦与白日梦并无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同一类型的愿望的实现。而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构这部影片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本片。

一、雷米与古斯特——本我与自我的调停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其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蕴藏着原始的、以身体愉悦为第一准则的原始欲望和冲动,快乐至上是本我的根本原则。超我承载着社会文明赋予人的伦理道德要求。而自我则属于意识中有关调节、适应的控制部分。”(1)袁智忠.影视批评纲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208.结合本片来看,厨神古斯特其实属于雷米的自我,而雷米的本我则是它作为老鼠的一些原始本能及冲动,雷米的超我则是雷米成为料理鼠王过程中压抑它老鼠本能的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作为老鼠的雷米想要成为料理鼠王,而人类世界的道德标准却又时刻打压着老鼠这类厨房病害,此时,过世的厨神古斯特便成为雷米本我与超我中的调节者,虽然古斯特受制于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但是又要满足雷米的厨师梦。于是,古斯特作为雷米的自我与老鼠作为雷米的本我,便在本片中形成了雷米两个人格的冲突与角力。

雷米的两个人格冲突在本片中一个出现了九次,古斯特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雷米被独自困在下水道,期待有同类的出现,当它翻开《人人能烹饪》时古斯特说道:“如果你饿了,去上面转转雷米。”这里作为老鼠的雷米它的本能指引着它要么只能躲在阴暗潮湿的下水道中,要么只能去人类世界偷吃食物,而本能的欲望在这个时候更加强烈,才使得古斯特对雷米说“去上面转转”。当雷米来到一家餐馆,准备偷吃厨房的面包,古斯特出现说:“你是厨师,你可以做得更好,只有小偷拿着就走,厨师自己做,食物会呈现在热爱烹饪的人面前。”于是雷米又放下了面包。这里,古斯特用了一个指代“人”,实际上在暗示,雷米可能不仅仅是一只老鼠,同时也是在赋予雷米“人”的意识,暗指雷米具有人与鼠两个人格特质。雷米在听到古斯特的话后,除去了身为老鼠偷吃的本能,放下面包,也是雷米的自我抑制了雷米的本我后得出的一个折中的结果。其后,雷米爬到楼顶看到了古斯特的餐馆,对着餐馆上古斯特的头像说道:“你带我来到了你的饭馆。”古斯特迟疑了一下说:“是的,我带你来的。”从古斯特的迟疑及前面的画面中我们看出实际上是雷米自己在楼顶发现古斯特的餐馆的。紧接着雷米在古斯特餐厅厨房的窗户上与古斯特交流谁是主厨、副厨、调味师、面包主管等,这是雷米第一次见这些人,但是它却毫无差错地说出了他们是做什么的,并且和古斯特争论小林到底能否做菜。到此,我们已经初见端倪,如果古斯特不是雷米,身为老鼠的雷米为何能正确地指认出厨师们的具体身份。

而后,当古斯特告诉雷米不应该偷冷库中的食物,被雷米拒绝。这个时候,自我对本我的抑制失败,为后面雷米带着更多的老师进入冷库偷吃被发现埋下了隐患。当雷米再一次帮朋友偷吃在办公室发现古斯特遗嘱,与古斯特讨论,古斯特并不知道小林是自己的儿子,并表示自己只是雷米想象出来的,更加从侧面证实了古斯特只是雷米的另一人格。古斯特最后一次出现是在雷米被斯金纳抓住关在笼子里准备放弃的时候,古斯特出现来劝阻它,雷米说:“为了父亲,我伪装成老鼠;为了小林,我伪装成人类。”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雷米不是一只老鼠,也不是一个人类,它是一个具有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而后面古斯特说道:“你不需要伪装,雷米,你从不需要。”便从此消失,雷米终于恍然大悟。此时雷米的两个人格得到了统一,它不单单是为家人偷食物的老鼠和藏在小林帽子里操控小林的人,而是真正成为料理鼠王。所以才有本片后来雷米不顾家人阻止,决定回到小林身边,走到众人面前,帮助小林做出令埃戈惊叹的食物,获得埃戈的认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雷米在成长为料理鼠王的过程也是其人格内在统一的过程,当其人格获得统一,雷米也就成为料理鼠王。

二、雷米与小林——镜像阶段的自我认同

拉康的镜像理论把人出生的6~18月中的生命经验归纳为“镜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婴儿将真实的“自我”指认为“他者”,而当他能够认识指认镜中的自己时,却又将镜中的光影幻象当作了真实,并产生自恋的认同。这就是人自我形成的初步时刻,婴儿与镜像的一次“合一”。而拉康也将这样一次“合一”看作是一次“异化”的过程,因为婴儿认同的自己的镜像并不是自己本身,而是一个影像,主体会在后来的发现之前的认同是一种误认,而这种持续的误认就与认同就构成了“主体”的不断发展。

在精神分析领域,常常把手杖、竹竿等带穿刺性的物体解释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而隧道、下水道等容纳性符号理解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片中雷米从下水道来到人类的世界,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婴儿穿过母亲的生殖器来到世界上,从而开始了他的生命之旅。当雷米在餐厅被人发现抓获后,斯金纳要求小林把老鼠拿到外面处理掉,小林在河边与雷米产生了第一次对视。此次对视,便是初来人世的雷米对着人类世界的镜子第一次看着自己,它此时无法清晰地认识到小林是自己在人类世界的幻想,而小林对着雷米说道:“不要这样看着我,你不是唯一一个遇到麻烦的,他们要求我再烧一次汤。”他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让他再烧一次汤的深层含义是让雷米再烧一次汤,因为汤是雷米烧出来的。而后询问雷米在汤里放了什么作料,这样看似一个对话的过程其实更似于一个自言自语,因为并没有产生任何交流,一切都是小林在自问自答。而此时的雷米与小林仿佛就是“镜像阶段”的第一个层次,雷米与小林还无法合一,小林此时在雷米的脑中还是“他者”的形象,所以当失落的小林决定放雷米出来帮助自己的时候,雷米无动于衷,而且还觉得自己成功骗过小林而开心地跑走了。已经逃走的雷米觉得小林可怜又选择跟随小林回家,当小林带着雷米回到家时,我们可以发现,小林住的地方是一个自行车都必须竖着才能勉强挤进去的集厨房、卧室、客厅为一体的肮脏的阁楼,也许把这个地方称之为老鼠窝更为恰当,而雷米也将在这个地方完成与小林的“合一”。

随着故事发展,雷米与小林一起上班,雷米总是用各种方式阻止小林烧汤,因为他们此时正处于“镜像阶段”的第一个层次与第二个层次之间。小林把雷米带到冷库,告诉雷米:“你知道如何做菜,我知道装模作样,我们需要制订一个方案,然后我就能按照你的指令来做。”从这里我们已经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小林和雷米作为“他者”和“自我”开始寻求“合一”。当斯金纳闯入冷库,雷米躲到小林帽子中逃出冷库面对即将撞上端着盘子的侍者,在小林毫无发觉的情况下,雷米扯动小林的头发,控制了小林的肢体动作,从而躲过了侍者,这便使雷米初次意识到小林会根据自己的动作做出相同的反馈,也就初步达到了“镜像阶段”的第二层,雷米对小林的认同与迷恋。而后,通过训练,雷米与小林已经达到了合二为一的状态,小林不用睁开眼睛便能精确地根据雷米的“指示”进行各种操作。至此,雷米与小林的第一次“合一”正式完成。但我们前面提到过,一次“合一”也是一次“异化”,与雷米对小林的认同伴随而至的是雷米对小林误认。小林在雷米的“操控”下,烹饪水平越来越高,获得了科莱特的好感,在烹饪的时候,科莱特的建议甚至可以让小林反抗雷米的“操控”;夜晚,科莱特带着小林飙车,风吹掉了小林的帽子,而原本躲在帽子里的雷米也随之掉落在大马路上,饱受来往汽车的惊吓,逃到马路边也受到人群的驱打。躲到下水道的雷米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意识到自己的脆弱与人类世界对它的态度,它打破了对小林的迷恋,但依旧对未来会不断变好充满期待,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主体在认同破灭之后,又会期待下一次理想化的认同,也正是这样不断地“合一”与“异化”的过程中,雷米才得以真正地成长,最终成为被美食评论家埃戈所承认的美食家。

三、埃戈——噩梦机制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述中,梦的工作通过四种机制来进行阐述,分别是:“浓缩、一致、具象化、二次加工。”(2)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03.

同样,噩梦也不例外。噩梦来源于童年阴暗情绪的宣泄,平淡生活的自然反应以及自我的呼唤。在本片中,噩梦主要来源于雷米的阴暗情绪的宣泄。雷米作为老鼠,要时刻防备人类的伤害,当它们被发现时,影片中的老太太甚至不惜用猎枪打坏家中所有家具来捉拿它们;在城市里,雷米的父亲带着雷米看橱窗中人类为了推销老鼠夹,将被夹着的老鼠挂满了整个橱窗,同时,橱窗里还有各式各样的灭鼠药品,雷米的父亲更是将人类称之为“敌人”,“敌人主宰着我们所在的世界”。这些生活中的阴暗情绪,便成为雷米噩梦中的浓缩对象。

而作为本片最大的反派——美食评论家埃戈,无疑是雷米的厨师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埃戈的第一次出场,在影片的开端。法国最年轻的五星厨师古斯特所著的《人人能烹饪》大卖,但却遭到了美食评论家埃戈的质疑,其所做的食物也遭到埃戈的批评,古斯特的餐馆随之便被降了一星,抑郁的古斯特不久便与世长辞。埃戈在片中首次出场的形象便是一副毫无血色的面容加上重重的黑眼圈、细长的四肢以及尖嘴长脸的形象,宛若一个中世纪的吸血鬼。而从影片中第二次出场来看,埃戈家中的陈设如同中世纪的古堡,他写美食评论的房间设计得与西方的棺材一样,正面的墙上悬挂着以暗红色为底,埃戈身穿黑色服装,手里端着红酒的巨幅照片,仿佛是在坟墓上挂着的活人生前的遗像。整个房间的光源来自八盏挂在房间柱子上的蜡烛,以及透过长长的落地窗仅仅能照亮打字机的月光,连打字机的样子也是一个机械式的骷髅头。种种迹象看来,埃戈摘下美食评论家光鲜表面的背后实则是雷米的厨师梦里具象化的恐惧形象。埃戈第三次出场是在小林接受采访时,埃戈走到小林跟前,蔑视着小林,实则也是蔑视藏在桌上的帽子里的雷米,雷米吓得瑟瑟发抖,此时,雷米的厨师梦正面临着一个临界值,如果埃戈此时当着所有记者的面使得小林——雷米在人类世界的“代言者”下不来台,也就是由埃戈代表的噩梦刺激了雷米厨师梦中超我的审查机制,雷米便会从梦中惊醒,它的厨师梦也就戛然而止了。但从小林与埃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林对埃戈的冒犯实际上在一瞬间让埃戈显得不知所措,因为从未有人敢这样对埃戈说话。而且科莱特及时出现拉走了小林,使得小林与雷米逃过一劫。因此,我们便能得知这是一次对梦的二次加工,也是对梦境进行的一种修饰,避开超我的审查机制以及超我的禁令,得以让雷米的厨师梦延续下去。

四、结 语

虽然本片讲述的是老鼠与厨房两个极端对立情境下,实现梦想的故事,看似不可思议,但通过精神分析理论解构之后,实则合情合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部影片实际想表达的是,你只要足够努力,便一定会获得成功,即使你是一只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老鼠,就像影片开头所讲述的那样,“烹饪无难事,人人能烹饪”。

猜你喜欢

雷米镜像小林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镜像
复制爱因斯坦
高考前与高考后
镜像
别来无恙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