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莆田人的家宴与戏台

2019-11-14郭钰婷

海峡旅游 2019年9期
关键词:莆仙戏塘湖家宴

郭钰婷

莆田,这片被外界贴上“魔幻”标签的兴化大地,其实拥有“保守”与“激进”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容,在这巨大的反差之下,却是共通的精神内核——强调族群,膜拜神灵。而这样的特质,因农历七月的神明蛰伏与八月十五的佳节临近,往往在初秋时节愈加凸显。

莆田人素有送秋、做秋的习惯,通过礼物及家宴,巩固族群的内向认同。如今这些民俗虽已简化,但莆田的初秋时节,依然是喧嚣而热闹的。随着中秋临近,莆田人早早地采买食材,以丰盛的家宴,加强宗族亲人之间的联结。而沉寂了一整个农历七月,莆仙戏在农历八月也迎来了新的演出旺季,莆田人借由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开始密集地向神还愿、为神庆生。莆田人将自己永恒的精神命题——如何处理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凝聚于短暂易逝的初秋时节,并以家宴和莆仙戏作为命题的注脚,以此度秋。

家宴,自家人吃自家饭

每年中秋夜的家宴,也被莆田人称为“做秋”。家中富足者,大摆宴席,山珍海味;寻常人家也要煮几道农家小菜,围聚一桌。如今在莆田许多地方,这顿家宴和神明更是分不开关系。原本村里为神明庆生的大日子,当地人就要请亲戚们一起来看莆仙戏,看戏前后一家人正好坐下来吃顿饭,久而久之,都有了请“戏饭”的习惯。若是遇上神明的生日与中秋相近,那这顿“戏饭”也就等同于“做秋”,村里人中秋夜过得简单,反而把“戏饭”当作团圆的家宴。

位于秀屿区后池的翁厝便是如此。每年村里社公的生日只与中秋相距半个多月,当地人洪玉说:“我在外地工作时,中秋不一定回家,但基本都会请假回家看戏。”在她看来,村里唱戏的日子,家人往往到得比中秋夜还齐。只不过这次为了杂志采访,她特意在中秋也设了宴,满满当当做了一大桌子菜,让我们提前感受翁家“做秋”的阵势。

到了中秋当天下午,一家人从4点多就开始洗菜、备菜,等整桌人围坐在饭桌前,夜幕早已低垂,一轮圆月挂在天边。莆田靠海,宴席上自然少不了海鲜的身影。洪玉提前请亲戚去码头买了鱼虾螃蟹,以免到了家家户户“做秋”的高峰期,价格翻倍还不一定买得到。通常来说,海鲜代表着一顿家宴的“面子”,莆田人习惯以其数量的多寡,来宣示宴席的丰盛程度,而餐桌上不起眼的兴化米粉,才是家宴真正的“里子”,食材虽然简单,却蕴含了宴请方对亲人的祝福——当地人认为兴化米粉又细又长,如同老人的胡须,因此有“高寿”的寓意。这兴化米粉炒起来也颇多讲究,毕竟米粉本身质软无味,全靠配料與调料的搭配,因此单是配料就有海蛎、蛏干、虾米、五花肉、仙姑豆、白菜、芥兰、韭菜和芹菜等将近10种,一锅炒下来,少说也有十多道工序,更何况兴化米粉细如银丝,对火候的要求极高,唯有自小与米粉打交道的莆田人才能轻松驾驭。

有趣的是,莆田人在家宴中选择的菜式,与宴请客人时的并不完全相同。以声名在外的“莆田卤面”和“兴化米粉”为例,其配料及做法大同小异,使用的场合却内外有别。前者是酒席上的常见菜式,而后者则作为家宴的标配,常常用于宴请家人,但不能用来招待客人。个中缘由已经很难考证,也有人认为这与莆田人“送秋”的习俗有关,过去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出嫁的女儿们都要回娘家给父母“送秋”,礼物中必有米粉,以此祝愿父母长寿。所以在“送秋”之后,家人团聚的“做秋”时,餐桌上便必有一道兴化米粉。

无论如何,当背井离乡的莆田人回到家中,盛起一碗热腾腾的兴化米粉,便是自家人吃自家饭,这才有了归家的实感。

莆仙戏,神与人的狂欢夜

吃过饭后,大约晚上了点钟,上了年纪的莆田人便趿着拖鞋、提着板凳,晃到庙里去看戏。每天哪里有戏听,他们总有办法打探到消息。当地朋友向我们引荐了资深戏迷雪玉,刚一见面,她就笑着告诉我们:“每场戏不到8000块钱、演员没有20个人的,我都懒得去看。”听说莆田地区总共有120多个莆仙戏剧团,能让雪玉特地去看的却屈指可数。看的戏多了,像她这样的戏迷连眼睛和耳朵都精明得很,只消一个眼神一句开场,就能看出这个剧团值多少价位,当听不当听。

每年元宵和初秋时节,都是戏迷们公认的演出高峰期。雪玉家住涵江区,也是当地人惯称的“界内”地区,一到农历八月,附近的城隍庙就好戏连台。这样的热闹,在莆田“界外”也一样。在洪玉印象里,每逢农历八、九月份,附近村子就轮流唱戏,老人们常常拎着孙子去看。一家老小在乡间的小路上,踩着月光慢悠悠走。她还记得,有时戏要唱到将近凌晨,却又舍不得中途回家,就干脆在隔壁村亲戚家里借宿一晚。过去“界外”的生存条件相对恶劣,许多人被迫远走他乡、谋求生路,因此界外人也更加渴望精神上的内向认同,用这一出出娱神娱人的莆仙戏,将散落各地的族群联系在一起。

相较之下,涵江人聊起莆仙戏,显然多了几分“海滨邹鲁”的文人雅兴。至今,他们依然保留着“白塘赏月”的习惯,每年中秋夜湖边都人头涌动,当地人要玩到“月到天心光上下”的午夜时分,才踏月归家。因为这层缘故,白塘湖沿岸的许多村落便选择在中秋夜提戏,借着自家的地缘优势,宴请亲朋好友到湖边赏月看戏。

为了避开今年的人潮,我们跟雪玉约了晚上10点左右去赏月,却在距离白塘湖500米的地方就被迫停车,显然,还是低估了涵江人赏月的热情。按照如今的行政划分,白塘位于涵江区南郊的洋尾、上梧、镇前三村之间,而在上世纪70、80年代,雪玉年纪尚轻时,这里还有新桥头、集奎、后亭、上梧以及墓兜等村落,几个村由一条小路相连。每当中秋夜,村子都会请人来唱莆仙戏,她沿着小路一路听过去,发现哪家唱得好,就留着多听几句。那时,各个村子在岸上唱着戏,在湖上也暗自较着劲——每个村都要出一艘船,请人身着莆仙戏的戏衫,站在甲板上比划动作,谓之“装甲”。游船巡湖而过,外人看的是热闹,村里比的却是脸面。所以船上人的扮相虽各有不同,但船身皆都张灯结彩,把湖面映得熠熠生辉。

这些年村落并了村落,白塘湖禁了游船,上梧也拆了戏台,雪玉直说不如当年热闹,拉着我们去跟湖边纳凉的几个老人聊天,莆田话与普通话并用着,恨不得把当年的景象重现一遍,让我们瞧瞧白塘湖的中秋曾经如何热闹。也是多亏这一番打听,才知道今年洋尾村仍是请了剧团连演三天三夜,戏台便搭在湖畔,夜里莆仙戏的婉转唱腔荡过湖面,声声入耳。即使我们赶到时已经临近午夜,但洋尾村的戏台前依然人头攒动,台上尽心演着,台下尽兴看着。若真如传说,大概再不多时,当明月映照在白塘湖正中央,嫦娥便会同这片土地上的一千多位神灵一样,翩然现身在这神与人的狂欢夜,与人同乐。

猜你喜欢

莆仙戏塘湖家宴
莆仙戏《踏伞行》
新春家宴
大落差管道改性输送工艺研究
新春家宴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
论福建莆仙戏市场现状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百家宴 吃出“家”味道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三塘湖盆地条湖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及致密油油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