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资源 构建高效教学课堂

2019-11-14王雁娇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广西南宁530021

新生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生活化资源

王雁娇 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 广西南宁 530021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的影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长期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且将知识内容局限在课堂内的狭小范围中,出现语文教学与现实应用脱节的情况。实际上,当前的初中语文文本中具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有待开发,与此同时,伴随先进教学技术的覆盖和渗透,很多辅助教学工具的功能性也有待进一步应用,这些都为初中语文资源的优化整合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师还需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充分应用有效工具深度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构建真正的高效教学课堂,让学生学有所成。

1.初中语文课内外资源的开发与优化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主要的教学工具,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材并不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的特征[1]。因此,教师在利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确保自身能够正确理解教材的地位和实际的应用价值,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需求,掌握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适度地进行增删与调整的操作,才能确保教材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科学的整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由此可见,教师应从课内外资源的整合着手,并结合初中生的成长特点和语文学习需求,通过多样化的丰富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其在积极融入和主动学习中发现适合的学习方法,在高效的教学课堂氛围下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一些教者将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作为语文学习的首要工作,每天课前开展“今天你听新闻了吗”的活动,有目的地将现实资源与语文学习资源相结合,再通过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于主动地去进行语文的表达尝试[2]。也有一些教者非常注重学生的生活感受,注重对生活资源的开发,将其联系语文知识,借此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

笔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学生进入中学时代后,接触到更多外来的信息,尤其是社会信息,对生活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个阶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善于通过交流与讨论表达语文,对自身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对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的需要,有发现语文知识的能力,才能以此来驱动学生更积极地融入学习课堂;(2)架设现实与语文连接的桥梁。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去接触生活,再用生活指导学习语文,实践中寻求真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生活经验、环境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因此实践教学形式也要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开发生活资源结合课程资源则要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拿捏好尺度;(3)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稍纵即逝的亮点。这是初中生常见的学习启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和文本的互动中都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是顿悟和灵感产生的萌发,教师要擅长去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将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生成全新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才能收获高效的教学效果[3]。

2.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措施

2.1 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推动生活化教学开展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应用较多,且得到教师与学生一致认可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生活化模式的应用强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文本中挖掘生活题材,并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素材,达到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更好地为生活化教学模式服务。在实践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整传统教学割裂式的模式,要将语文文本中叙事的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去主动观察生活细节,积累生活经验,思考文本的内涵,从而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去热爱生活,从景观、人物、故事和情感中获取更多的生活体验。初中文本中很多教材资源都能引发学生的生活联想和情感回忆,容易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应用,借用生活化的特性整合优化教学资源,营造生活化的高效教学课堂[4]。

比如在教学《背影》的散文时,文本中作者引用的素材表达了儿子怀念父亲的情感,通过对父亲背影的观察,感叹和对往事的描述,深藏的情感体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亲情往往是最熟悉的,在学习《背影》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入学生实际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纷纷探讨父母为自己做过的平凡却感人的事,感受父母给予的深沉的爱。待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回到朱自清的文章当中,代入自我意识地感受作者角度下那些感人的场景,如看到父亲蹒跚背影时内心的感受等等,做到自我情感和文本情感的转移与迁移,在这份共鸣的催促下学生很快地融入生活化教学的氛围当中,更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2 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并优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是这些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将其应用在教学课堂上,不但能更直观深刻地呈现教学内容,还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本身的资源和应用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呈现中融入课堂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仅能很好地整合语文文本的教学资源,还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视野,发展思维,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比如在《苏州园林》一课,由于很多初中生并未去过苏州旅游,对于园林的认知更多集中在课本的几张图片,而在静态图片的展示中不能完全理解文字描述的美。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苏州园林》的文本以及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中找到关于我国苏州园林的旅游宣传片或形象记录片,让学生在动态画面的呈现、生动旁白的描述以及优美音乐的衬托下感受苏州园林的特色,而当内心真正形成对苏州园林形象的认识下再细读课本,才能懂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内涵。此外,学生细读到“苏州园林是不讲究对称的”时,文章还借用我国建筑大部分是对称的作对比,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关于建筑对称的图画,让学生从更直观形象的对比中了解对比应用的含义,对苏州园林有更深刻的认识。

2.3通过延伸课外资源,对比理解文本内涵

现代化语文教学观提出,语文教学可以利用课内外一切资源进行延伸与拓展,因此,教师要积极结合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整合优化资源内容,让学生更细致和全面地进行学习。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发现[5],初中语文的文本内容尽管经典且具有代表性,但毕竟有限,学生要达到一定的阅读目标,提高阅读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必然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和学习更多课外的文本,教师则充分发挥引入结合的组织作用,挖掘与课内文本内容接近的教学资源,进行对照性学习,学生才能从深入认识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比如学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课,开课前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如对于“跳水项目”、“吕伟的背景与遭遇”、“夺魁不易”的理解不同,而这些关键信息决定了该文章阅读的理解情况,所以教师应积极从课外引入关于吕伟介绍、中国跳水历史以及跳水夺冠记录的教学资源,融合该课进行统一的学习,即挖掘应用课外知识辅助课堂知识教学,这样不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同时学会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吕伟夺魁的不易,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现有语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创新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内外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此同时积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方式,将多媒体资源、生活素材等积极引进到课堂上,辅助语文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在构建的良好氛围下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生活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给资源分分类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