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闳,放眼世界办教育第一人

2019-11-14潘姝言

莫愁 2019年20期
关键词:幼童曾国藩学校

文/潘姝言

抚今追昔,拉开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序幕的是一位被大多数人忘记名字的先行者。百年前,他开启了具有革新意义的留学教育大门。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的涌入中国,也因此跨入一个新阶段。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放眼世界,敢为人先

1828年11月17日,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的贫困农家。

容闳7岁时,父母将他送往免费提供食宿的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学习英文。

1846年年底,时任马礼逊纪念学校校长勃朗牧师因病准备返美,临行前希望带学生到美国学习,出国费用皆由《中国邮报》的老板萧德锐赞助。容闳毛遂自荐,跟随勃朗前往美国纽约,进入麻省孟松预备学校学习。出国费用赞助的期限是两年。两年后,容闳不得不面临没有资金继续深造的困境。孟松预备学校有资助贫苦学生的应急基金,但受领者必须签订誓约,答应学成后当教士。容闳近乎走投无路,但还是拒绝了。他说:“我绝不能为贫穷所驱使,以我内心的责任感做代价,去换取暂时的物质利益。”

最终,非常欣赏容闳的勃朗为他争取到经济资助,使他如愿以偿进入耶鲁学院。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容闳每天都要苦读到深夜,并多次获得奖学金。1854年,容闳成为取得耶鲁大学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容闳不顾坎坷,尽一切智慧为这个目标奋斗。

开启留学新纪元

1854年,容闳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回国后,他跑遍大江南北了解民情,教育兴国的念头日益强烈。

容闳凭借才华在上海崭露头角,但他志不在于钱财,而在于积累人脉,寻找实现理想的时机。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容闳和干王洪仁轩探讨改造中国的七条方案,包括组建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创立银行制度等。干王对容闳非常赏识,赠封王爵,但容闳认为太平天国执政者并不具备革新国家的能力,因而拒绝了封赏。

反倒是湘军统帅曾国藩让容闳实现了理想。第一次被约见时,容闳担心曾国藩是想诱骗他去,追究他和太平天国的过往,故而推脱。曾国藩又托人邀请两次,言明目的,才终于令容闳放心前去。第一次见面,曾国藩对容闳说:“我从你的眼里看到了刚毅之气和统帅之才。”

在曾国藩的帮助下,容闳前往美国采购“制器之器”,为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立下汗马功劳。他又在制造局内设立机械学校,教授中国青年学习机械工程相关知识,摆脱了工厂对外国机械师的依赖,培育出许多优秀的工程师。

随着容闳人脉网的扩充,他又与江苏巡抚丁日昌结下友谊。丁日昌建议容闳把一些改良社会的计划拟为文件,借军机大臣文祥之力上奏朝廷。容闳内心激动,很快拟出四则提议:一是拟设轮船合资公司;二是选派中国幼童赴海外留学;三是开采矿产,兴办铁路;四是禁止传教者行使管辖权。但没想到,文祥母亲去世,他要守丧,三年不得参与政事,计划就此搁浅。

容闳仍继续寻找机会。1870年,借“天津教案”的契机,在曾国藩、丁日昌等人的推动下,容闳希望实行的选派中国的幼童留学,终于被朝廷批准。

1872年夏,第一批30名中国幼童横渡太平洋前往美国。此时,距离容闳理想初起已过近三十年,他的喜悦溢于言表:“至此予之教育之计划,方成为确有之事实,于中国两千年历史中,将开新纪元矣。”

容闳先于众人一个月前去美国,为安置幼童做准备,并推动在当地建造楼房,用作幼童出洋肄业局美国总部,目的是让肄业局尽可能扎根美国,使中国政府无法撤销此项行动。这批留美幼童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他们中不少人的名字家喻户晓:湘潭煤矿的矿冶工程师邝荣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

“在艰辛的人生旅途,一个人必须是一个梦想家,并非像动物一样只是为了生存而劳碌。”这是容闳多年来执守的信念,想当年他毕业时,曾被力劝留在美国。但容闳认为他的梦想始终和祖国兴亡紧密相连,其爱国之心坚如磐石。

正如他的朋友杜吉尔讲的那样:“他热爱中国,信赖中国,确信中国有远大辉煌的前程,配得上那高贵壮丽的山河和伟大悠久的历史。”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第二天便写信给当时旅居美国的容闳,诚邀他归国担任要职。然而4月21日,病中的容闳病情继续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他的人生至此落下帷幕,但他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却名垂历史。

猜你喜欢

幼童曾国藩学校
跟曾国藩学修身
陈兰彬与留美幼童
曾国藩的“愚笨”
你仍如幼童,不需知晓
曾国藩吃牢饭
曾国藩背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