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型资助视阈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

2019-11-13陈一凡

科技视界 2019年30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助学金

陈一凡

【摘 要】浅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路径:以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为例积极探索以经济赋能、心智赋能、学业赋能、实践赋能和创业赋能等五项赋能为特点的“发展型助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助学金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0-011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0.058

Exploration on the Model of Fund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Take Tao Xinbo Student Aid Found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HEN Yi-fa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ork of subsidiz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aking the Tao Xinbo Student Aid Found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actively explor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velopmental learning aid model” characterized by five endowments: economic endowment, mental endowment, academic endowment, practical endow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ndowment.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elf-reliance and self-reliance,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 gratitude, courage to take on good qualities.

【Key words】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A grant

發展型资助是在传统资助模式保障学生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基础上,将“教育公平、扶贫帮困、资助育人”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上升至“兼顾公平,提升资助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内涵高度”[1]。

随着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不断成熟,社会捐助成为高校学生资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的社会捐助资金主要来源与校友捐助、企业捐助、社会爱心人士和社会各类基金会捐助等。他们每年定期向学校捐赠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压力。但传统的助学金给予模式,仅仅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没有对受助学生进行后期的跟踪和反馈,忽略了资助的育人功能。很多受助学生对捐助方知之甚少,很容易产生助学金是他们“应得的”想法,缺乏感恩意识;并且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困难和思想困惑。在面对拮据的家庭经济状况时,心理压力过大,从而焦虑、自卑的心理,出现不愿与人交往等现象,从而影响学业,最终成为“三困生”。因此,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基础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要帮助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从而全面发展。

为充分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不断探索资助方式,创新资助育人模式,与高校共同承担起资助育人的责任。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是由新加坡著名实业家﹑江苏省慈善总会名誉会长陶欣伯先生在其故乡南京创办的一家非政治﹑非宗教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创办于2006年9月,设立以陶欣伯先生和夫人刘光藜女士的名字命名的“伯藜助学金”。目前已与江苏省22所高校合作设立“伯藜助学金”,受到伯藜助学金资助的学生称为“陶学子”,“陶学子”以“伯藜学社”为依托开展“自助、互助、助人”活动。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依据协同育人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以经济赋能、心智赋能、学业赋能、实践赋能和创业赋能等五项赋能为特点的“发展型助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1 创新经济资助项目和形式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不断努力探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方面、全方位、全过程”经济赋能项目。“伯藜助学金”采取“一助四年”的资助模式。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还为“陶学子”建立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资助项目,帮助“陶学子”全面发展。基金会对品学兼优者进行奖励,表现优异的“陶学子”可以申请“学业发展奖学金”,参与“伯藜之星”评选。基金会每年会对“陶学子”申请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假期社会实践项目”等予以资助,并选拔有创业意愿的“陶学子”,资助其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管理大学乡村创业课程”等等。基金会还会为已毕业“陶学子”的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2 注重“陶学子”的心智成长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认为:“落后和不发达不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经济困难外,部分还会存在“精神困难”。他们多数内心敏感、脆弱,进入高校后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与周围“朋辈”的差异和差距,极易产生自卑感,更有甚者变得孤僻,不愿主动与人交流。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较早提出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经过不断的探讨、完善提出“心智赋能”工作思路。“心智是心理和智能的结合,心智模式就相当于每个人人生的操作系统或者发动机”[3]。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建立心智赋能研究小组,根据“陶学子”反馈的心智方面的需求,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并开设心智赋能工作坊,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帮助“陶学子”认识自我、建立自我、成为自我。

基金会和学校鼓励“陶学子”积极参与“伯藜学社”活动、学社管理等工作。每一次社团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在社团工作中不断学习与不同的同学、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学生社团因存在着朋辈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友谊,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社团工作中收获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和价值感,逐步增强自信心。并且基金会每年都会举办“伯藜杯辩论赛”,在22所项目合作高校中选拔辩手参加,让“陶学子”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希望能够通过辩论赛促进陶学子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建立自信心。

3 重视“陶学子”学业问题

回归学生身份其根本任务是学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因为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等原因,不同程度上存在学业困难问题。在对“陶学子”进行年中审核、年度审核时,“陶学子”的学业状况得到充分的展现。部分“陶学子”存在1门或多门课程不及格的情况,不及格课程多数为英语、高数等。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经针对“陶学子”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的现象,积极联系优质社会资源开展英语赋能项目。与“流利说”达成公益合作,为“陶学子”提供免费课程,与南京新东方联合策划了考研英语专家讲座、英语四六级考试全真模考等活动,陶学子们都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每天课程学习结束后在学习群中打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坚持学习英语的好习惯。

针对陶学子的学业问题,南京师范大学“伯藜学社”开展“渡舟学业帮扶活动”。邀请学社中成绩优异的陶学子将自己学习英语、高数等学科的学习技巧、方法和学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分享,并帮助学业困难的陶学子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并鼓励低年级“陶学子”与专业相近的高年级“陶学子”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学习、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4 提升“陶学子”实践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考入大学前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考试上,加之贫困地区获取讯息的渠道和讯息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他们视野不够开拓,知识面相对较窄。并且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其忽视了对自身其他能力和个人兴趣爱好的思考和挖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很多事务上容易存在困惑,同时又渴望能够接触新事物、新思想、新观点。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定期组织全省22所合作高校的陶学子开展“伯藜学社骨干领导力培训”、“伯藜学社社长交流会”等活动,通过针对性的课程,为学社骨干提供赋能培训,从而提升社团管理的综合能力。基金会不仅为学社骨干提供培训课程,也鼓励每一位陶学子通过申请“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假期社会实践项目”、“伯藜支教”等项目锻炼和提升自身组织力、领导力,从而实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

基金会还发起“伯藜沙龙”,为陶学子开设主题沙龙活动。活动邀请社会各行各业爱心人士,给陶学子们带来关于人生、教育、科技、就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分享,以期为他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5 注重“陶学子”创业就业能力

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这是所有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考验,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其就业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前途命运。所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是高校发展型资助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总体呈现是就业水平低、就业质量差、签约滞后、结果与期望偏差大、考研比例低”[4]等现象。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以“资助贫困有志,奖励品学兼优;鼓励回乡创业,服务基层社会”为宗旨,帮助“陶学子”们提升创业、就业能力,鼓励“陶学子”融入创新创业大潮。基金会从“创业认知、创业规划、创业扶持”对陶学子进行创业赋能。在创业认知阶段通过开展生涯分享会、伯藜讲堂等活动让陶学子拓展就业视野,对创业有更全面的认知;在创业规划阶段通过开展“伯藜创业营”、“伯藜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对陶学子进行创业基础培训,帮助陶学子搭建创业团队、寻找导师,并邀请创业大咖在“伯藜创业者学院”为陶学子提供更丰富的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在创业扶持阶段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联合新加坡管理大学共同打造“伯藜-新加坡管理大学乡村创业课程”,“面向有志创业且有创业或商业实践的优秀陶学子提供奖学金,在暑期赴新加坡学习交流一个月。通过创业课程、企业参访、案例分析、商业计划比赛等环节,旨在提高陶学子的创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拓展国际视野,增进中新青年学子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一系列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辅导和支持不仅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以往捐资方与受助方仅仅是简单的“助学金提供者”和“助学金获得者”关系相比,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创新社会捐助模式,让受助方与捐助方和学校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受助学生组成学生社团,在社团朋辈群体中相互支持相互合作,获得认同感、归属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基金会也充分调动、整合自身资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平台,与高校一起共同承担其资助育人的社会职责。这也使得“陶学子”们与一般受助学生相比更具感恩意识,更有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杜坤林.从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高校助学工作范式转换及其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5):85-88.

[2]孟恒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9-90.

[3]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简介[EB/OL].http:www.tspef.org/category/gywm/jjhjj,2019.3.

[4]章胜.高校贫困生就业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94-195.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助学金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对策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