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化工类专业“环保与职业卫生”课程设计探讨

2019-11-13马少华

安徽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化工类化工危害

马少华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众所周知,化学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逐步落实,化学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将发生新变化,对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另外,化工行业存在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是未来化工企业建设的主力军,不论是为了自我生存发展还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有必要了解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树立环境保护与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以自身理念和行动产生社会效应,推动整个生态文明社会的建立和养成。

高职院校在为企业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担负着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化工类专业经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和课程体系整合,特开设“环保与职业卫生”这门专业拓展课程。

1 课程定位

“环保与职业卫生”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拓展课,是培养化工类专业学生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意识素养而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通过教学,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让即将进入生产与管理第一线的学生了解化工生产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方法,从而为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已经存在的或尚未出现的职业危害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处理预防措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化工行业生产奠定必要的职业基础。

2 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危害;掌握化工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及防治途径。

(2)了解水体污染物的分类及其危害、水体污染的水质指标、化工废水的来源与特点;掌握四种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工艺。

(3)了解废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分类、主要废气污染物及其危害、化工废气的特点;掌握常见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和除尘技术;了解典型化工废气的治理方法。

(4)了解化工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特点及危害;掌握常见的化工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了解典型化工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5)了解职业卫生、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病预防等基础知识,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6)了解工业毒物的定义、分级、进入人体途径及其危害,掌握工业毒物的控制措施。

(7)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其危害,掌握粉尘危害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8)熟悉高低温作业、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对人体的危害并掌握其防护措施。

(9)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职业危害的应急处理方法。

2.2 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进行“三废”的处理。

(2)具备辨识各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能力。

(3)具备作业场所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高低温作业、噪声、振动、辐射等职业危害的防护能力。

(4)具备合理选择个人防护用品的能力。

(5)初步具备化工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

2.3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学习观念、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

(3)具有化工生产规范操作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卫生防范意识,良好的观察力、逻辑判断力、紧急应变能力。

(4)具有严谨、细致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

(5)具有“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国防精神。

3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1)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热点问题相结合,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突出教学重点。课程以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为载体来进行,内容突出水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及各种职业危害的防治方法。

(2)通过实践环节,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未来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能够自主地开展环境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护的实践,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例如借助实验室和工厂参观等方式拓展实践环节,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强化教学手段,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利用课堂教学、实验室参观,针对本专业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职业危害问题进行调查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形成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网络辅助教学、影音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针对部分章节涉及的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建立师生互动,引入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某一问题进行研讨,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综合性作业为主。

4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五个项目,共32 学时。具体教学组织与课时安排见表1。

表1 “环保与职业卫生”课程教学组织与课时安排

续表1

5 结束语

对于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而言,无论以后从事化工生产、化工安全管理或其他任何岗位的工作,都需要具有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因此“环保与职业卫生”课程的开设必将有利于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实践,不断创新,构建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化工类化工危害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浅析化工类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酗酒的危害
优化化工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