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咨询界精英的自白

2019-11-13整理圆活

至爱 2019年10期
关键词:灌输评判鞋子

整理|圆活

如今这个时代是一个精神焦虑的时代。随着人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每个人面对的精神压力却越来越大,有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有的人每个月的还贷压力很大,有的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感到乏力焦躁。可也有一群人,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一位聪明漂亮、家境殷实的上海女孩,从读书到工作一路绿灯,直到成为一名咨询界的精英人士,可以说年纪轻轻就在很多人梦想的成功顶端。然而这些充满光环的标签,为什么反而给她带来很多心理上的烦恼呢?请听她真诚的分享。

从小被灌输了竞争的价值观

小时候家人都说:“你要好好念书,将来就会一路顺畅。”好像人生有一个既定模式。所以大学开始我就读书很拼,从大一寒假就开始实习了。那个时候找工作也有一个既定的阶梯,比如说当时投行是最厉害的,下面一级是咨询公司,招分析能力很强、交流能力很强、学习成绩很好、又聪明又会玩的人。接下去,可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管培生也是非常好的工作。我当时去了一家咨询公司,学校只有我一个人去了,就按照这样三六九等去衡量工作价值,身上带了许多别人眼中的光环。

那时候对一个人工作的评价,就是看你生活过得好不好,穿得好不好。一说是摩根斯坦利、麦肯锡的,就能代表你是一个很厉害、很聪明的人。但实际上,在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每个项目都有业绩考核。时间久了,你也会用同样的价值观去考量其他的东西。比如你看到一个人,会去评判她是不是很有气质、很会讲话、很会搭配服饰等等。对待物质的标准又变成了对待人的评价方式,看起来自己好像是有价值观,但实际上,就是从小到大都是被别人灌输了很多价值观。

发现自己内心的眼高手低

上了“觉性科学”的课之后,慢慢地从被动接受别人灌输的价值观,开始走向自己的内心。第一步,是去觉察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一次我们团队工作的时候,需要有人专门去网上一个个把竞争对手的价格收集下来。当时分配给我这个工作,而跟我平级的同事们都是在做分析。我当时就想:为什么让我做这种低级的工作?我觉察到了自己念头的出现,就先把这些情绪放在一边,而是带着觉知的心去感受:当下我们作为一个团队,怎么样可以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好?在一个没有实习生、没有基础分析员的状态下,确实是需要有人去做产品定价信息收集的工作。所以当我这样去想了之后,我发现做这个事情完全没有原来那种不开心的感觉,或者说觉得自己的价值被低估了,最后我们团队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个项目。

有一次做“觉性科学”义工的时候,本想着我既然能够工作做得挺好,像这种小事情我应该没有问题的。但结果其实并不是像我原来想的,我发现当我去摆别人鞋子的时候,我内心是有抗拒的。我会觉得:为什么我要帮别人去摆鞋子?他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摆摆好?为什么要给别人制造这么多麻烦?怎么素质这么低?……就出现了很多的情绪。或者是,有时候我想偷懒一下,坐垫就随便摆一下,回头却发现原来大家在生活上是很有智慧的。我原来就是一个个垫子对着去看,结果我发现别人都是拿了一根绳子,前后两个人拉好,摆垫子的时候沿着这个线,很快就摆完了。

在这个过程中很考验智慧,也能发掘自己内心的很多问题。比如因为自己一直是一个高管,对事情容易挑三拣四,会觉得我应该做什么、别人应该做什么等等。发现了这些之后,我会觉得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说觉得自己很好,或者觉得做得很不好等等,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困扰或者是烦恼。其实很多烦恼是从这种互相比较、自我评判里面出来的,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最最能够体认到自己的,其实就是自己。自己是唯一一个永远跟自己在一起的人,所有内心的苦乐悲喜,只有自己本身是最能够感受到的。

我体会到从小接受到的一定要怎样的观念,反而是在局限我变成一个更快乐、更幸福的人。这种自我评价,这种从小就被衡量、被评判出来的东西,在生活、工作当中把自己给框住了。

放下对自己的标签

当我把这些东西都放下的时候,我能够更好地学习怎样去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到我手上的事情,它其实就是我当时的全部。所以这个时候,就是磨练自己这颗心,从当时的事情上面不断地去学习。不管是一件很高尚、很伟大的事情,还是一件很琐碎的、家常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大小之分。

我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真的学到很多。比如说摆鞋子的时候,我会看到每一双鞋子都代表了一个人的性格和个性。有的人会很小心翼翼地把鞋子放在角落里,可能他这双鞋子是很新的,所以把鞋放在角落,不希望别人踢脏。所以当我在摆鞋子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把鞋子碰脏了。有些鞋子脚跟是踩下去的,可能就是义工的鞋子,他们想在课堂进出比较方便。我在摆的时候就把它摆在靠近门、比较方便的地方。从很小的一些事情上、从这双鞋子身上,你也能感受到主人的个性,它是一个活生生的物件。在这么做的过程中,我就对当下的很多事情产生了感恩的心,就希望他能够获得上课的快乐、获得很多收获,回去也会变成一个很开心、很快乐的人,不会再给自己很多条条框框,而是拥有一种非常自在的状态。

这和我从小到大被教育,我要变成最厉害的、我一定要是班级第一、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我是咨询公司还是投资银行出来的、我是创业的老总等等都好像没有关系了。因为快乐永远是跟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最有关系的,而不是别人对我们的评判、别人给我们的标签。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标签。

猜你喜欢

灌输评判鞋子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混乱的鞋子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