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争”还是“有争”?
——《老子》异文考证

2019-11-13龚浩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新生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帛书上善若水不争

龚浩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今本《老子》第八章有如下内容: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本文要论述的重点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后三字。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帛书《老子》的出现。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五十多部失传了两千多年的帛书,其中在两张制作在不同年代、形制不同的帛上分别抄有《德》和《道》这两篇文章。学者们根据这两部帛书成书年代的先后,将它们分别称为帛书《老子》甲本和帛书《老子》乙本,统称为帛书《老子》。其中,帛书第八章与传世本出现巨大的差异(《郭店楚简》中的《老子》缺此篇,北大汉简《老子》真伪存疑,故不录),对比如下:

甲本:上善治(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渊),予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蹱(动)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乙本: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之所亚(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渊),予善天,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王弼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如上,本文的所要探讨的问题就出现了,我们看到,在马王堆帛书乙本中,第八章首句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而在马王堆帛书甲本和通行本《老子》(王弼本《老子》)中,此句分别作“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关于“有争” “有静”与“不争”间的差异,一种说法认为,帛书甲本中的“有静”与乙本中的“有争”均为误写,否则,文意与下文“夫唯不争,故无尤”不合;另一种说法认为,帛书甲本中的“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当是《老子》原文,乙本中的“争”字为“静”字的同音假借字,因而乙本亦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通行本中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或为后人所改。

第一种说法认为“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和“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均为误写,传世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正确。的确,从字面意思上来看,通行本中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老子》的整体思想更相吻合。但这种说法不得不面对几个问题。首先,王堆帛书《老子》中虽多有脱字漏字及讹误的情况,但两本帛书《老子》出现同一处错误,这种现象太少见,而且就现有的研究成果看,两本《老子》并非同一来源,也不是同一时期抄写。另外,从2009年初入藏北京大学的真伪尚存争议的西汉竹书《老子》看,此处也写作“有争”。其次,就字面意思而言,“有争”和“不争”完全相反,这么低级的错误难以想象会同时出现在三个出土古本中。所以,认为“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和“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均为误写,这种说法并不可靠。

第二种说法,帛书甲本中的“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当是《老子》原文,乙本中的“争”字为“静”字的同音假借字。此观点见于高明的《帛书老子校注》,“帛书用字不严,‘争’字与‘静’互假,甲本‘有静’可读作‘有争’,乙本‘有争’可同样读作‘有静’。‘有’字有求取之义。”由于甲本《老子》要早于乙本,且《说文》:“静,审也,从青,争声。”此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若第一个“争”字为“静”字之假借,那么同理后文“夫唯不争,故无尤”的“争”字也得看成“静”,因为既然第一字从了甲本的“静”字,而甲本后文也写的是静,这样“夫唯不静,故无尤”的意义就与上文“有静”的逻辑不通了。所以后文的“夫唯不争,故无尤”还是得从传世本。本文认为这里不存在前后文照应的问题,本质上两处的“静”和“争”说的不是同一个东西。“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的“有”并不是像高明所说的“求取”,而是通“又”,此种用法在古籍中常见。“水善利万物而又静”的意思就是“水常润泽万物而又虚静”,这与传世本“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意义相去甚远,但是这样解释就说得通了。

综上所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传世本的讹误,笔者在参考出土文献并作深入分析后,认为原本《老子》的中此句面貌,应是“水善利万物而又静”。

猜你喜欢

帛书上善若水不争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张之洞的“三不争”
上善若水
艾草
《上善若水》教案
上善若水(之三)
不争与争
楚帛书近十五年研究简述
上善若水:人生的大智慧
马王堆帛书的书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