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2019-11-13韩冰周志强李卿功刘柏桥孙超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新生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大学生文化

韩冰 周志强 李卿功 刘柏桥 孙超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一、文化自信的理论概述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文化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之源和立足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中国正处于大踏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文化自信既是理念核心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抱有自信,对当代中国现实发展道路抱有自信,对未来中国发展前景抱有自信。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剖析

大学生文化自信,就是面对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大学生始终能保持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以积极的行动创新传统文化,坚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探索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习惯、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成为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有助于在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感知氛围,使大学文化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软件;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1.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认同与实践

首先,从心理上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较高,并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到自豪和骄傲。在某项针对传统文化的调查中显示,有高达63.41%比例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理念能够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打造和谐社会文明起到积极作用的观点持肯定态度。其次,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逐渐认同我国文化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和和谐理念。 在各种交互式媒体平台上,针对国内外发生的事情大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并发表积极言论。最后,当代大学生在行为上愿意参与文化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2.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偏离与失落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经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很多大学生有否定自身已有文化价值观的倾向,渐渐漠视或否定传统文化,一味追崇西方外来文化,更有甚者不加思考和判别地接受和宣扬。针对所提到的这种偏离失落,具体在实际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刻,很多大学生推崇西方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从而对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摒弃的态度;二是对当代主流文化视而不见,甚至对当代中国主流文化持有无理由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致使中国文化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现象。

3. 大学生文化自信出现问题的原因

学者余英针对这一问题曾指出当代大学生面对中外文化体现出了“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的思想困境。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对我国主流文化造成冲击,导致当代大学生在文化方面无法辨别好恶,不知该信仰什么;其次,中国教育政策偏重对理工科的资源分配,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不够深刻以及文化底蕴薄弱的现象;第三,中国社会正经历一个由经济相对落后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而文化建设的步伐尚且没有迈大,从而使得不少大学生陷入思想困境导致文化自信感降低、日常道德行为的失范以及基本礼仪的丧失;第四,大量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致使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移,从根基上削弱了高校的文化安全;最后,当前教育产业表现出功利化、技术化和实用主义的特点,导致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弱化。

三、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习惯

虽然大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在整体上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这种认知并不清晰也并不深刻,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化与细化培育。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抓手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文化讲座的开展

邀请文化大家进校园讲课或者讲演,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在青年中宣传中国文化的方式。但这种机会场次有限,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受众面小,不能达到最大的宣传鼓动效果。若不能够增加场次,可让学生电视台等团体进行摄像或录音,再将资料在学生平台上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观摩与学习;也可组织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的同学进行小规模、小范围的演讲,突出学校对这样学生的推崇,用表率的力量规范学生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正确认知。

2. 营造良好的文化感知氛围

良好的文化感知氛围有助于大学生构建健康的文化情感体系,促使他们从情感上认同中国文化,同时为文化自信的提升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注重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和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针对教育方式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和总结。开设文化内容的相关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摆脱先入为主、主观片面对待不同文化的认知习惯,采用客观的态度和辩证的分析方法,合理评价和接纳中外文化。以此,来逐步将大学生引导走出思想困境,不盲目追捧外来文化,不轻易摒弃传统文化,从认知层面上牢牢树立起文化认同感。

(2)增设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选修课

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文明不断传承沿袭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它们具有历久弥新的真理性和独一无二的鲜明性,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纲领性的存在,因而建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建立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3)活用学生团体

文化的传播需要提醒、灌输,引导学生团体不但要发出倡议,还要采用耳濡目染的方式传送文化信息。

3.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1)加强网络空间建设

当今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5G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增强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使用者和网络文化的传播者。但是当前网络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质量参差不齐,内容鱼龙混杂,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活跃用户极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缺乏自身的判断力,片面解读,盲目跟风。

(2)图书馆资源的利用

读书是可以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图书馆在大学生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很多学生面对如庞大的资源觉得无从下手或者难以甄选出真正值得品读的经典。因此,大学的各个学院可以和图书馆多方面合作,定期推荐书单,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推送,开展读书联谊活动、季赛活动等,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与己息息相关。

4. 注重文化类社会实践

(1)开展乡土类文化实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华夏文明就是起源于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中,土地不仅孕育了数亿中华儿女,更滋润了千年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不仅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更有巨大的实践空间,把乡土文化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力结合起来,构建校园社会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将为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学生通过这类实践,能够更好地挖掘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性和可操性,将其转化为自觉投身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2)实践成果的反馈

通过提交报告、进行面谈等手段审核学生的实践成果,并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吸收程度,以此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程度。加强学生在参与实践后的反馈工作,有助于学生回想实践过程、总结实践经验,真正将文化体验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规避学生因功利性目的参与社会实践的不良心态。

猜你喜欢

传统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