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分析

2019-11-13刘展球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中心小学广东梅州514700

新生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半径直径师生

刘展球 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中心小学 广东梅州 514700

前言:

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属于双边关系活动,旨在让学生活跃思维,更高效地理解课堂知识,其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不限于师生间行为互动、心灵互动、认知互动等。本文以教师本身专业素质出发,探究如何更有效处理师生双边关系活动,开启高效互动课堂。

一、以教师专业技能为基础,开启高效互动课堂

打铁还需自身硬,著名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需要精通业务,带给学生真正的知识,才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尊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能仅仅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交流,事实上会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中教学方式越多,越多的交流,课堂互动效果就越好,但结果通常达不到预期效果。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不在于“泛”,而在与“精”。真正的理解师生互动的内涵,运用教师的专业知识,才能开启高效互动课堂。为何而自信,自信源于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涵盖言行举止。课堂中,教师恰当的脸部表情传递正能量,欣赏的眼神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优雅的体态增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口才营造融洽的课堂的氛围,这些都是课堂高效互动的表现。打铁还需自身硬,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是教师带动课堂氛围的重要前提。

二、以连结师生关系切入点,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巴特尔认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高速成长期,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成长,通过给予学生适度的关怀,有效连接师生关系,开设良好课堂氛围。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呈现差异化形式,成绩好学生与成绩差学生对待学习表现态度完全不同。例如部分学生自尊心较强,成绩不好就会对数学失去信心,严重情况会产生厌学情绪,逃避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一般,上课表现活跃度一般。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很好,课堂上表现很活跃。由此,简单的互动说教或者置之不理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的爱是甘露,能够润化干涸的泥土,密切连结师生关系,使教师、学生建立一种心理关系,优化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通过一场直通心灵的互动,引导数学成绩较差学生对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数学成绩差原因,鼓励学生重拾数学兴趣;引导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分析问题,成绩更上一层楼;引导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巩固数学知识。

师生间的心灵互动意味着相互心态的开放,建立自由平等的对话,能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发挥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师生心灵互动,构建出崭新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角色转变从管理者升级为引导者,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角色的转变能够有效的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以渗透互动贯彻课堂,强化学生主动学习心理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过程性目标,教师在数学课堂讲解中,注意学生“体验感”“探索感”,重视过程性学习,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

以现代技术为辅助工具,优化数学课堂体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打破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巧妙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强师生互动的趣味性,强化体验感。例如,某节课堂上讲解《圆的认识》,正式开启课堂前,教师通过多媒体插入动画情境:在草原上,灰太狼开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追赶开着圆形轮子汽车的喜羊羊,画面中灰太狼显得非常的狼狈。以动画的形式开启本次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教师引导话题,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开发脑洞,激发师生间有效互动,优化数学课堂体验。

以趣味故事为课堂结合点,加深对知识点印象。有趣的灵魂相约在课堂,好的故事具有灵魂,教师以有趣的故事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是高效互动的重要表现。例如,在数学计算题练习课堂上,出现以下情况,(1)对于多位数中间存在“0”的算式出现计算错误,如120012÷12=1001;(2)余数除法中余数多出问题,属于粗心大意情况,如1819÷18=100…19。在处理学生马虎粗心大意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关于“马虎”的故事,通过故事,在学生享受故事途中教师插入数学计算中出现的马虎现象渗透其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自身马虎问题的重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想要怎么解决自己的存心大意问题呀?此时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方法,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总结出如何做才能避免马虎,主动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在问题改正方面的主动性。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实现课堂的体验感与探索感。

教师通过实现课堂“体验感”与“探索感”,实现课堂高效互动。英国教育学家萨雷格曾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助力学生培养习惯,渐而养成良好性格,乃至改变自己的命运。

四、以互动检验教学目标,深化理解数学概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贯彻落实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应设置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助力深刻掌握数学知识点。例如某节课堂教学目标为掌握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讲解关于圆的直径、圆的半径课程中,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掌握了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即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两倍。在教师就圆的直径与半径之前的关系进行课堂检验之后,发现部分学生认为“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而这种表达方式存在很大的误区,即缺少前提条件“同圆或等圆”。由此发现,学生关于直径、半径关系的概念并没有深刻的掌握,必须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为了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通过科学互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实践检验,探究该课堂的数学真理,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例如:在课堂上发现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用圆规绘制一个直径为2cm的圆(圆1),然后再绘制一个半径等于2cm的圆(圆2),教师鼓励学生对圆1、圆2的直径、半径进行比较,并总结他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此学生们通过比较发现,圆1、圆2的直径、半径之间,并不满足“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的关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的作用,使得课堂更为高效。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有效互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师生之间进行合理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本文的分析发现,将师生互动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必要性。

猜你喜欢

半径直径师生
直击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及半径
张露作品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各显神通测直径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将相等线段转化为外接圆半径解题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