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钟表》教学目标的思考

2019-11-13郑孝忠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桥校区浙江宁波315600

新生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钟面钟表小明

郑孝忠 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桥校区 浙江宁波 315600

一.第一次试教,初调。

1.从前测中来

在磨课前,我随机选择了班内的15名学生进行了一个测试:在一个圆内画钟表。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知道钟面是由12个数字和2-3根指针组成的,但是对钟面上12、9、6、3这四个数处于特殊位置的数字的分布的感知不够。

针对以上这一现象,我在教学设计时,先出示一个规范的钟面,给学生10秒钟的时间记忆数字的位置,再出示空白钟面,然后先提问12、9、6、3这四个处于特殊位置的数字的位置,强化“最上”、“最左”、“最下”、“最右”这四个特殊位置,再提问其他数的位置,最后让学生自己补充空白钟面上的数字并提问如何快速准确得写出钟面上的数字。

2.从教学环节中来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重点环节:认整时并总结认整时的方法→认特殊时刻(6时和12时)→尝试自己记录整时并总结方法。在实际教学的“尝试自己记录整时”环节中,95%的学生用画钟的形式表示整时。

我反思了自己的提问方式:用你觉得最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时间?这样的问题属于引导和开放性问题,并无不妥。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几乎没有两种表示整时的方法,在看了一系列的钟以后,他们自然得用了“画图”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所以写整时应该列入教学目标中,而且应该调整教学设计,教师先示范再做相应的巩固练习。

3.第一次调整

根据以上现象和分析,我将“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这一教学目标调整为“在重构钟面的过程中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会认、读、写整时。”

二.第二次试教,再调。

1.从生活中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中提到——“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第一次试教中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小明的一天”,小明的一天中的活动中很多学生都感同身受,但并不是他们直接经验。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学生更喜欢描述自己的事,所以为什么不把学生的一天带入课堂呢?

所以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重点教学环节我加入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早上是在这个时间从家里出发来学校的?你是几时出发的?”。在练习环节我也加入这样的问题——“8时你在做什么?为什么8时你能做两件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掌握得也很好。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联系数学与生活,提升数学的应用意识,用数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从教材中来

在结合教师用书了解了教材中各个环节及相应练习的用意后,我发现了本节课的深刻的教学内涵。

(1)关注过程

在主题图下方,小天使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教材的用意是让学生在认读了三个钟面的基础上去总结如何看整时的钟面,这说明教材关注过程性目标,先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再用合情推理的方法总结出一般经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提到: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里教材编写的意图正符合这一点。

(2)时间还是钟表?

在“小明的一天”图的下方中有一个问题:小明9时在做什么?在这里渗透“一天有两个9时,上午有9时,晚上也有9时。”其实这一环节启示我们钟表的本质是时间,钟表是计时工具,认识钟表是为了更好得理解时间。

(3)搭梯子

教材中设置了“过1小时是几时?”和“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这两部分练习,它们均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有一定的难度。其中“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的设置的意图是让学生从静止的钟中跳跃至运动的钟,初步结合生活经验感受钟面指针的运动特征。而“过1小时是几时?”让学生初步区分“时刻”和“时间长度”,为后续进一步认识钟表作铺垫。

3.第二次调整

(1)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应让学生在认读了多个整时钟面的基础上去合理归纳认读整时钟面的方法,应该在教学目标中详细描述这一点。

(2)钟表的本质是时间,认识钟表是为认识时间服务的。我觉得可以把一天24个小时写在一条线段上,标注出24个小时对应的小格,将这条线段绕成两圈,让学生观察哪些时间是重合的。借此更加深入得理解“一天为什么有两个9时”。

(3)为了理解钟表指针的运动特性,教材在练习中特意加入了“过1小时是几时?”和“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这两部分练习,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用自制实物钟拨给学生看,也可以让学生亲自拨一拨,为后续进一步认识钟表作铺垫。所以要在本节课中落实这一目标,符合教材排列的螺旋性。

综上所述,我进一步调整了教学目标,如下:

(1)在重构钟面的过程中认识钟面。

(2)在观察、归纳整时钟面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会认、读、写整时。

(3)能说出和区别“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的钟面。

(4)在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中,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5)在拨钟面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指针的运动特征。

三.第三次展示课,微调。

第三次展示课后,结合其他老师的想法和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最后对目标进行微调。

1.在动态构建钟面的基础上认识钟面,在观察、归纳、交流中会认、会读、会写整时。

2.在多种具体时间情境和生活经验中,多途径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3.在拨钟表的活动中,能区分“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知道过1小时后是几时。

有的时候越简单的课越容易被忽略,殊不知自己已经停留在了我们所认为的“最近发展区”停滞不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从现实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挖掘出暗含的教学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即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接受新的学习,其发展会更好,这个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其达到更高水平阶段作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钟面钟表小明
接着画
小明照相
看钟面,写时间
丽娜认钟表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