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五水共治”治理探究

2019-11-13朱华强浙江师范大学

新生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河长主体

朱华强 浙江师范大学

一、浙江“五水共治”的实施措施

随着治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我们应该意识到治水的持久深入与成果的长期巩固,单靠政府的一元治水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实现,必须架构多主体水环境治理的社会网络。只有通过多方努力协作,整合共同利益,让各主体承担起责任,才能弥补政府在财力、人力、能力上的短缺。自2014年浙江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策略,企业、个人、政府、社会等各治理主体积极配合,采取不同的措施共同建设民心工程。

(一)政府建立指挥作战系统、深入动员部署、细化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政府全面落实河长制,形成了省、市、县、镇(乡)四级河长体系全省现有6名省级河长、189名市级河长、2344名县级河长。省级领导担任河长的6条河的工作方案全面建立,6位省级河长亲自督导、作出部署,并排出了治理项目,扎实推进大江大河治理。

(二)企业提高自身排放标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同时,认养认捐,加大治理能力的投入。许多造纸厂等污染较重的企业,通过异地搬迁、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转型、兼并重组、加强管理等手段来控制排放量。

(三)公众捐资投劳、做好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监督。社会各界纷纷组建治水队、护水队、宣传队参与助推治水工作;公众志愿参与和专家技术指导相结合。依托工青妇和民间社团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开展公益活动;通过广泛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曝光专栏等,群众自觉监督治水、共同护水。

(四)媒体在治水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功能,它是社会和政府间的桥梁,同时起着曝光问题、引导社会、教化民众的作用。通过电视、广播电台等形式开展的各种节目深化了“五水共治”的治理理念,此外,各个报社也发表全省各地积极参与“五水共治”的报道,为营造全民治水的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五水共治”的战略启示与意义

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政策,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在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一)经济意义:从经济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在最近几年民间投资的意愿下降、优质外资难引、政府投资受限的情况下,好的投资项目对保持有效投资增长至关重要。治水能够为人民提供一大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化意义: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

(三)社会意义:从社会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问题,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古往今来,治水从来都是江山社稷、国泰民安的大事、要紧事。浙江必须下定决心铁腕治水。社会政策要托底,治水工程必须要顶起,这是很重要的底线。

三、“五水共治”进一步治理措施

五水共治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存在着许多不足,如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经费保障总量不足、经济调节作用十分有限、公众参与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因此,政府要发挥治水的引领作用,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五水共治建设。

(一)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始终占据主导作用。首先规划先行,部门规划要与总体目标相协调;其次,建管兼顾,项目实施要与机制建设相并重。第三,科技引领,技术保障要与人才引进相匹配。最后要广开渠道,资金筹集要与投入监督相同步。

(二)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

企业既应是减排的主体也应是治水的主体。环保类企业应该是技术研发和治理服务供给的主体。已经第三方治理作为治理的新突破点和重点。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对研发的投入,另外企业也获得了展示其治理理念和技术的窗口,为其拓展省内、国内其他市场赢得机遇,也是治水促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为政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方作为独立的社会治理主体也是制衡政府和市场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社会组织层面

社会组织具有“草根”的优势,同时取代个体,以组织化的形式成为“五水共治”的代言人,成为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围绕“五水共治”的解决,进行对话、调解、协商、合作、参与的发酵因素。另外,社会组织还参与“五水共治”技术项目开发与研究、采购政府服务项目等参与方式,发挥其在“五水共治”中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政府改革的视角,在此背景下,浙江省与时俱进,提出“五水共治”这一惠民举措。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全省“五水共治”仅仅实施了五年,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趋利避害,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社会治理理论来指导实践,发挥政府、企业、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 公众参与” 的治水新体系。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河长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水利部部长为“记者河长”点赞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浙江省“五水共治”中“抓节水”的重要性及开展路径探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东阳市“五水共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嘉兴市“五水共治”的金融支持优化研究
“五水共治”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植物生长环境”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