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作文互批互改的培养方法

2019-11-13黄宗火靖西民族高中533899

新生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标准作文评价

黄宗火 靖西民族高中 533899

一、明确评价标准

高中学生虽然都有一定作文基础,但在互评互改活动中,会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从而导致一些意见分歧的产生。例如学困生给学优生评估作文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偏差认知,甚至演化为矛盾。因此,教师在互批互改活动设计时,需要给学生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带来明确的操作方向,保证互批互改活动顺利进行,促生更多学习探究主动力,建立学生良好的评价感知。另外,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更要有较强的覆盖性和针对性。需要涉及作文的立意、选材、格式、书写、段落、语言、结构、过渡、开头、结尾、点题等方面,才能达到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时抓得准、抓得紧的活动目的。作文评价启动后,教师在评价标准设定时,需要充分考量学生认知基础和作文写作要求。

评价时,作文立意要有创新性,选材贴近生活和社会现实,文章构思要完整。注意照应文章主题,明确写作体裁,书写段落要整齐,作文格式要正确。学生根据教师描述及提示展开评价活动,课堂互动顺利进行。为提升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教师还可专门布设一个特殊的评价任务,每个小组的作文经过评改后,要推选出一篇优秀习作,成为小组习作代表并参与班级评选,评比出的班级名次即为小组成绩。成绩突出的小组,教师给予表彰并颁发奖品。教师为学生布设批改任务,给出批改标准,学生有了明确的操作方向,确保评改活动顺利开展,增加的评比活动,更是极大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圆满成功,达到理想效果。

二、优化指导方案资料

学生互批互改活动属于集体性活动,教师先设计精细化操作方案,再具体组织。分组最好是进行同质分组,让作文相同水平的学生相互批改,这样合理的分组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其次是要拟定具体的评改程序,例如先评后改。评价时,要实行多人对一份作文进行评价的“多对一”形式;修改时,评价者要给出修改意见,再由本人进行具体修改操作。教师在学生评改操作过程中,需要随机应变,及时跟进根据不同学生展开指导,对优秀作文进行评判,对修改意见给出确认,以提升学生评价品质。教师为学生互批互改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方案,学生有章可循,互批互改活动操作顺畅,评价效果也非常显著。

三、精选评价方式

作文互批互改是一项学生学习交流活动,教师要给出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可以在评价方式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设计意见和建议。可以借鉴的形式有:小组轮流评改、一对一评改、几对一评改,或者是教师参与的互动评改等,都是较好的操作方法。小组轮流评改时,教师给出评改标准,让学生依照标准展开操作,甚至可以给学生设计评价反馈表,让学生填写评价反馈意见;一对一评改时,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评改,相互协商评改意见,如果出现意见分歧,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几对一评改时,需要小组组长具体负责操作程序,综合评改意见之后,让作者进行修改。无论采取哪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都需要有参与意识,及时给出评改引导,确保评改顺利展开。教师设定评改标准之后,学生顺利进入评改操作环节。作文评价体现的是个性观点,如何达成共识至关重要,同学关系和谐,达成和谐相对要容易很多,这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用意所在。

四、总结评价成效

教师要在学生评价结束时展开归结和布设。对学生评价表现给出评定式判断,对修改意见给出具体确认,然后给学生布设下一步操作任务。评改总结时,教师要综合学生评价意见展开具体评价,指出评价操作获得的积极效果,同时也要指出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互批互改,不仅让被评价学生获得一些反思机会,也让评价者从中获得一些启迪。互批互改活动是互利互惠的学习活动,对提升学生作文品质、学生评价能力都有正面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评价情况进行评定,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设计。学生给学生评改,其说服力有限,如果教师介入不够,很容易造成一些认知分歧,只有教师深入其中,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评估,才能给学生以更多信服感。

教师对学生评价操作进行评定,不仅矫正了学生评价操作方向,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作文评价是不是科学,关乎我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从更多视角展开学习认知,应该成为作文互批互改的重要宗旨,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共性追求。学生评价水平有高低,这是教师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提升学生评价视点,才能全面提升学生作文品质。教师要在具体操作中给出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理清互批互改评价标准、掌握互批互改操作方法,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感知和体验。互批互改活动启动后,教师需要矫正自己的位置,给出必要的指导,但不做过多干预,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生更多学习探究主动力。

猜你喜欢

标准作文评价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