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贯万物 百川汇流终成海

2019-11-13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百川通达丹青

通达,被视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根本命脉。无论是交通的通达便利,还是资金流动的顺畅以及信息交流的多元,都成就了如今上海的人文焕蔚、自信开明的气质。曾经的襟江带海、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一方天地,而今百川汇流终成海,是为“海派”。

历史血脉在此因袭与承继,时代精神在此熠熠生辉。新的一年,继续奔跑。

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年年春复归,风景又岂能如旧?这一年一年也是在垒起基石,勾画宏图。在“全球化、人文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一步一基石脚踏实地。以人为本,百年树人;文明的基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源自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兢兢业业、踏海劈浪:70 年新中国的风雨兼程,40 年破釜沉舟的改革开放,如此,今日我们才有重提“中国梦”复兴的自信。

历史不仅留存于文本和数据,历史更蕴于当下。君不见,文艺的薪火相传万里绵延;君不见,清越之音汩汩而流。曾经,古人泛舟江河、满载丹青而澄怀观道;从董其昌时代的“正嘉以上,淳朴未漓。隆万以后,运趋末造”,到傅申所言“中国文人的流动画室”;从孔子的“依仁游艺”到刘海粟的“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我们的文明从远古铿锵走来,抖落一身的历史尘埃,依旧栩栩如生展现在今人的面前。它们依托着具体的物质承载而闪着珍珠般温润的光芒,那是一代又一代匠人匠心的磨砺,亦是一代又一代不忘初心的坚守。

我们的舞台艺术,既有宏大的红色历史文脉的书写,亦有以小见大的精微与创新。剧场有大小,艺术的门类却不受限于此;正如姹紫嫣红盛放于神州大地的各个剧种,它们在斗转星移中体会过人情冷暖,却始终发出各自的声音。同样的,艺术展馆的建设也不应只仰赖于兴致勃勃的建筑“汇演”和“占地”,更应关注内容的可持续生产与艺术生态的耕耘和多元构建。资本的关注是强心剂,但不是“迷魂药”。音乐虽无形,但音乐的创作却有序可循。文艺之事正是体现现代人文精神的杠杆,不为世俗的标准所囿困,因而持之以恒的教育不仅是必须、亦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

通贯万物,而万物终究凝为一体。

猜你喜欢

百川通达丹青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琴语” “律动” “百川”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1)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一场美梦
《金娃——龙舟》
天价药引子
浅析柏拉图之善
逆旅之馆,终非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