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失的“现代普罗米修斯”
——科技异化视域下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2019-11-13付雪如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弗兰肯尔登斯坦

付雪如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随着现代科技日益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与价值分裂,理性与人伦分离已成为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1818年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在其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就预见到科技异化带给人类今日的困境并提出了她自己的解决办法。她对科技发展的警惕和对科技异化的反思值得赞扬。

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把文明之火带给人类,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祸患。《弗兰肯斯坦》的同名主人公企望点燃科技之火,创造生命,却未料到遭受与普罗米修斯相似的命运。本文将从科技异化的视角解读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对科技的狂热崇拜和妄图模仿上帝造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1 科技异化的理论溯源

哲学界普遍认为“异化”源于德语Entfremdung一词,其词根最初译自希腊文allotrisis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1522年,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将该词解释为“疏远上帝、不信神、无知”。费尔巴哈将“异化”定义为“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可见,科技异化就是指科技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产物,在发展中逐渐背离人类发展科技的本意,对人类的发展产生约束、抑制的反作用,也就是“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讨伐科技与工具理性的合谋对人类和自然的压抑。1964年,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由于科技异化后,工业社会中的人类“正逐渐丧失其人性中的否定性与批判精神。”

综上,科技异化主要指向科技发展中的畸形和变异。首先,对科技的盲目狂热可能导致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其次,科技异化会危害人类社会。包括人类生理和心理、社会、文化等的安全。再者,科技异化导致自然的异化。最后,科技异化对人性与人伦造成危害。胡塞尔曾经指出“科学的‘危机’表现为科学丧失生活意义。”

2 《弗兰肯斯坦》中的异化现象

2.1 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关系的异化

科技异化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主体的科技活动及其成果背离了主体,成为主体难以控制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的现象。弗兰肯斯坦和他创造的怪物之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异化关系。正如怪物告诫他的那样:“你是我的创造者,可我是你的主人——你得服从我才行。”

文本中弗兰肯斯坦利用各种死尸肢体制造出一个怪物,并使用电击让他复活。怪物苏醒被自己所谓的父亲弗兰肯斯坦遗弃而到处流浪,在人类社会饱受歧视。他想要摆脱孤苦、延续生命,便强迫弗兰背斯坦制造一个女性怪物。弗兰背斯坦害怕怪物生命的延续而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于是他毁坏了即将完工的女怪物,这就导致了怪物对他展开的疯狂的追逐和杀戮。怪物先后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朋友、妻子等亲朋好友,使他自己本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得到了破坏,让自己原本一片光明的前途变的灰暗,他自身被怪物弄的精疲力尽、精神崩溃。怪物对弗兰肯斯坦的疯狂反抗和报复性的杀戮体现了主体与客体关系异化的严重后果。

2.2 弗兰肯斯坦的精神高度化

对科技的极度崇拜、变态追求会导致人类精神的异化,它剥脱了人类的自由,挑战了人类的本质,也萎缩了人类的精神。弗兰肯斯坦在与世隔绝埋头造人的同时,他自身也变得麻木、孤独与分裂。在他妄图创造生命的同时,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的狂妄自大和对神灵的亵渎。

弗兰克斯坦年少时就热爱科学技术,对大自然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大学期间,他对生命科学极度痴迷,一心创造所谓的生命。期间,弗兰肯斯坦久住实验室,与世隔绝。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被他抛之脑后。“生命”创造“成功”后,他因为过度的精神疲劳而倒下了。苏醒以后,看清“生命”的丑陋面貌后倍受打击,又因与怪物的畸形关系而苦不堪言。他的精神世界在他妄图创造人类的过程中逐渐异化。

弗兰肯斯坦离家的两年里从未回乡探亲,甚至很少回复家人的信件。在贾斯汀被陷害成杀死小威廉的凶手时,他本可以证明其清白,但他为了撇清与怪物的关系而保持沉默;家中遭遇变故后,他本应负起责任,可他却逃离现实封闭自己,更加疏远家人。朋友克莱尔后来被杀,弗兰肯斯坦的精神进一步异化。他反复诉说着他自己也是受害者,生怕别人怀疑到他;他生病昏迷时,说着各种胡言乱语;他还会大发雷霆,狂躁不安;有时又沉郁不语,茫然落寞。在他和伊丽莎白结婚之际,他变本加厉的惶恐不安,手枪和匕首不离手,时刻提防着怪物的攻击。新婚妻子被杀后,弗兰肯斯坦达到了崩溃的极点。

2.3 人与自然的异化

工业革命后,人类的自信心和野心极度膨胀,企图利用科学技术控制大自然。神秘美丽的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的附属品,成为被开发的对象,成为被异化的“他者”。人类肆无忌惮的攫取、盘剥大自然的能量资源,污染、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导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破裂。

文本中沃尔登崇拜理性科学、崇尚冒险精神,渴望通过人类自身的力量与智慧征服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他带着一支船队去北极冒险,战胜自然,探索人类的极致。他是充满欲望与野心的征服者。当他正在被冰山包围而苦苦挣扎时,他遇见了同样精力耗尽、奄奄一息的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向他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后与怪物同归于尽。沃尔登聆听了弗兰肯斯坦的忏悔,目睹了怪物悲凉痛苦的状况,也见证了这个怪诞而又惨绝的故事结局。他深受震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故事的警示下,他迷途知返,启航回英国。沃尔登可以说是崇尚科技、妄想依靠人类力量征服自然,但在意识到大自然的不可抗后幡然悔悟的典型。

2.4 女性的异化

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者波伏娃认为,从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来看,男人处于人类的中心,具有中心话语权和自主选择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不断丧失自我,失去价值取向,成为被男性权威所控制的“他者”。她们被“物化”、“异化”,不是成为男性权威的拥护者,就是成为男性晋升的牺牲品。

男女之间对话的失衡是女性异化的重要表现。文本中沃尔登的姐姐只是信件的接收者,只能通过阅读信件来了解沃尔登的生活状况,而她自己却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女性只有夺回自己的话语权,以平等的身份与男性对话,才能解放自身。

怪物的存在现状正好是异化的女性的一种象征,而弗兰肯斯坦则代表了男主主体。怪物一出生就被遗弃,他没有选择的权力。他想要一个女性伴侣来消除寂寞、延续生命的愿望也遭到了弗兰肯斯坦的扼杀,于是对弗兰肯斯坦进行残忍的报复。最终被弗兰背斯追杀到了北极,痛苦逝去。被异化的女性如同文本中的怪物,不顾男性权威,一味追求自我,最终也会被男性所控的社会绞杀。

在男权社会里,男性无所顾忌的依据自己的标准去打造女性,使女性的行为思想不自觉的顺应男性文化的要求。文中弗兰肯斯坦这样形容伊丽莎白:“她是爱的化身,让我温顺,令我倾幕;若不是因为她让我也变得如她一般温和。”然而,女性的指明灯作用是由于她们丧失了话语权,只能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压抑自己,成为被异化的对象,被一天天打造成男性标准下的审美客体。玛丽·雪莱认为女性有权利表达自己,不是男人的附属品。这是她女性身份寻求生动的再现。

3 结语

这部两百年前的作品预见性的认识到了科技巨大的创造性背后难以估量的毁灭性,充分表达了玛丽·雪莱的创作意图:人有善恶两重性,科技发展和科技异化也是相伴而生的,克服科技异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人类复归本真状态,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

猜你喜欢

弗兰肯尔登斯坦
被特赦的白宫老特工
Chapter 25 The final wish 第25章 终极嘱托
刀尔登:为经典去魅
戈壁沙丘
游历上弗兰肯,美食、美酒、美景和佳音
斯坦的暑期计划
《弗兰肯斯坦》在21世纪的戏剧改编
新疆博湖第二届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活动盛大开幕
我想发明一种“永恒的太阳”
掏出心脏割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