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艺术家的电影入梦

2019-11-12李靖越

VOGUE服饰与美容 2019年8期
关键词:竹林七贤创作

李靖越

杨福东《明日早朝-美术馆新电影计划-第三十天》,艺术微喷打印,120×180cm

无法用地域定义

想象一下,七个时髦的年轻人,在迷雾缭绕的黄山山峦中游荡,依稀听见一个声音,一首挽歌在哼唱:我注定要失去他,我们的星座也不相称。

还有一个时尚的都市青年和一个乡村女孩,在芦苇丛生的湖上,在古老的渔船上伤感地爱着对方,听着熟悉的中国民谣《留兰》:舍不得的泪儿花花,像那落下山的霞光,静静的小船上,站着一位留兰姑娘。看着两个在海滩上相恋的人,他们在马车里,在一匹白马上,画面突然翻转到他俩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坐在逃离失事海船的木筏上,拼命挣扎求生。多愁善感的音乐,正由穿着西服的乐手们在黄海边的石头上优雅地演奏。

没有电影工业精准的剪辑叙事,也不必被戏剧化的情节调弄情绪,这些在放映机里诗意且超现实的光影由艺术家杨福东创造,他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以影像艺术而闻名。他精于运用长镜头场景与黑白摄影,用极简而碎片化的叙事来呈现社会现实与中国传统意象、现代电影文化之间的比照。

杨福东出生于1971年的北京军队大院,童年时代,他在每周三组织的露天放映中看苏联与国内的战争片。最有趣的是露天电影大多设在大型打靶场,有九到十个连队在那里练兵。电影开场的二十分钟前,部队的人会唱起歌,有时几个连还相互斗唱。露天电影院从来都是随时进入的剧场,天色自然暗下去,小孩子们在幕布前面调皮地来回跑,来回看。杨福东看的更多是录像带。父母工作单位有港台武打电影,像《蛇形刁手斗螳螂》,电视剧《万水千山总是情》《霍元甲》《上海滩》《阿信》《血疑》等等,杨福东至今仍是一个“电视剧迷”,电视剧的观看经验是大众而私人的,它可以发生在独处的空间里,却又同步在千家万户中。大学时代,杨福东来到杭州,在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海外,大师与经典之作迅速弥补了他的渴望。《美国往事》《巴黎最后的探戈》《雾中风景》,他也看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安哲罗普洛斯。但他当时看的录像带是黑白的,因为全掉色了。杨福东成长中的观影,是拾级而上的,在尚未动手创作之前,他没有困在技术的陷阱里,反而越过了许多藩篱,更注重影像本身的试验性。

很少有人认为杨福东是一名北京的艺术家,在地域特性十分明显的艺术江湖里,他并不属于哪个阵营。芝加哥艺术大学教授,策展人巫鸿也认为,杨福东很难被地域、流派或者年代等词汇概括。1994年春天,还在杭州求学的他决定三个月内不与任何人说话,制造了216个小时的沉默。2013年的多屏影像装置作品“轻轻地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是杨福东脱离了自己熟悉的创作语境,首次在海外创作的作品。他来到一座炎热的阿拉伯城市沙迦,用镜头探讨了人类在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试图去探索和认知一瞬间的心里状态。“它是如此真实/一个遥远而亲切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相像/有如梦里/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生活在别处,对杨福东来说,是一种在自我放逐中确立自我的姿态。

知识分子内核

1997年,杨福东把拍摄的第一部长片电影《陌生天堂》的故事设置在梅雨季的杭州:一个与人疏远的天堂里,有个他称之为“小文人”的人物,曾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半个学者。小文人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也不可能创造出什么杰作,因为不敢面对平淡的生活,开始自我怀疑继而不断地寻求医生诊断。电影是用黑白胶片拍摄,如同水墨的另类演绎,《小城之春》里久违的传统美学似乎在此时复苏了。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很多意境都是特别美好的,包括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还有传统国画里的留白。当水墨画在纸上,留下的那一片空白,反而是最富于想象的,很多美的东西在里面。”

杨福东在拍摄中途因为没钱停了下来,只能到上海一家做游戏的法国公司当美术设计谋生。后得到策展人的赞助,才使作品得以在2002年完成。次年他又参加了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从此开始了在国际艺术展览上的穿梭表演。同是那个时期,杨福东还创作了摄影作品《第一个知识分子》,表现的是一个流血的穿西服的男人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街头,他威胁着要扔出砖块,但是那里并没有他要报复的明确对象。

“知识分子”,Intellectual,是解读杨福东作品中的高频词汇。这个词还在杨福东的代表作品《竹林七贤》(In The Seven Intellectuals)中出现。这部充满神秘色彩的作品,全片分五部分,片长近五小时,并于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上作全片首映。多年来,竹林七贤的故事借诗词、音乐与水墨画传诵至今,描绘一个由玄学清谈、吟诗作赋、彈唱对弈、品茗饮酒体现的古代乌托邦。以“竹林七贤”的故事为蓝本,杨福东作品中的“七贤”成为一群年轻和迷失的都市人,在中国新兴的城市化中寻找方向,是寻找自我的意义。同样是黑白摄影,《竹林七贤》以对白简单、色调凝炼、动作富感染、叙事缓缓展开而闻名,影像于观者留下的印象,仿佛画笔在画纸留下的痕迹。“通常我的影像作品是没有剧本的,只是有一个大致的创作提纲。希望是一种有一定准备,同时又是不确定的状态。这种不确定性也是创作的一种方法。很多时候是现场即兴的改编和调整,这种不确定会对影像的创作有所期待。有时候模糊也是一种确定。其实在东方美学里,一直有一种意会的状态。有时候,现实也是一种很真实的存在,希望能够发生一些意想不到‘奇迹。”

猜你喜欢

竹林七贤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绝版的竹林”之七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壁画资料追考
创作失败